黃 亞 紀
亞紀畫廊負責人
「好像重要藏家都沒來」,這句話流傳在今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現場。儘管最後一天人潮湧現,民眾熱烈對藝術心醉地流連忘返。最可愛的一點莫過於入口僅靠兩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圓盤作品撐起的「向大師致敬」特展區,觀眾排著隊伍、等候輪番拍照——不知道能否提升參展畫廊對此次展會的滿意度。
Art Taipei現場卡普爾圓盤作品前觀展民眾排隊等候拍照
VIP開幕預展現場顯得冷清
但是買氣不差!開幕第一天即傳來完售捷報的,是琢璞藝術中心搶眼的英國藝術家Mr. Doodle塗鴉先生的現場創作,聽說布展前一天就瘋狂訂購,開幕當天立刻完售,而且作品還換過了好幾輪!潮流藝術當道的今天,大家都在尋找下一個辨識度高的潮流藝術家。
塗鴉先生的現場創作火熱完售,藝術家本人衣著也充滿作品符號
東京的FUMA Contemporary Tokyo | BUNKYO ART也在開展當晚完售,帶來的是平賀敬(Kei Hiraga)1960年代的小幅畫作、北彩子(Ayako Kita)結合木與玻璃的人形雕塑、金巻芳俊(Yoshitoshi Kanemaki)的木雕與畫作。臺灣藏家對日本的木雕真的情有獨鍾,東京年輕畫廊s+arts帶來齊藤智史(Satoshi Saitoh)的木雕也是被「秒殺」。有人說這是臺灣風靡中村萌(Moe Nakamura)的連帶效應,我想另一部分也因與公仔概念相通吧。
曾深受歡迎的加藤良造,截至周六售出一件作品
所以銷售成果挺不錯!多數本地畫廊表示銷售比預期中好,主要以中小型作品或中低價位為主。幾名本地藝術家也幾乎完售,包括向來是學界、市場皆受高度好評的吳耿禎、年輕的新寫實藝術家邱奕辰等。而原本以為已經受市場冷落的日本Kawaii風格,多名藝術家在最後幾天依舊開出長紅。
將剪紙融入藝術的吳耿禎向來在學界、市場皆受高度好評
僅29歲的邱奕辰在博覽會現場完售
除了藏家的缺席,臺灣重要畫廊也僅剩亞洲藝術中心、索卡藝術中心繼續參展,誠品畫廊、耿畫廊、大未來林舍或是前衛的就在藝術空間、筆者的亞紀畫廊,都已是連續第二年缺席。但3812畫廊帶來的大件蕭勤作品還是可看,銷售也不錯。白石畫廊往前一步,在市場爆發前及早帶來日本靉嘔(Ay-O)的畫布原作,價格70萬元人民幣左右,獲得訂購;現場最熱銷的還是小松美羽。中國大陸藝術家方面,墨齋Ink Studio的徐冰,注目高反應少;Amanda 魏畫廊的牆面則遺留著周春芽作品成交的牌子,可惜我沒見著火熱成交的現場。
白石畫廊帶來靉嘔(Ay-O)的畫布原作,在現場是搶眼的好作品
香格納呈現鳥頭個展「歡迎再次來到鳥頭的世界」
整個博覽會最讓人感到特別的,是首度出現的「CA/DA 日本現代美術商協同組合」特區,此區共有13家畫廊參展(完售的FUMA Contemporary Tokyo | BUNKYO ART也屬此區),並規劃「戰後日本藝術」特展。參展畫廊帶來具體派、物派到年輕藝術家,甚至手塚治虫(Tezuka Osamu)的賽璐璐片。「戰後日本藝術」特展中不缺高松次郎、齋藤義重、赤瀬川原平、三木富雄等藝術家的精品,許多藏家與業界人士都表示在此區的知識量收穫最大——至於成交量,恐怕還得拍賣說了算吧。
「CA/DA 日本現代美術商協同組合」規劃「戰後日本藝術」特展,松谷武判是臺灣人最熟悉的具體派藝術家,作品已經售出
「戰後日本藝術」特展帶來完整的三木富雄代表作品
其實「CA/DA 日本現代美術商協同組合」的出現與好評,正好說明了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這些缺乏漂亮參展經歷、委身銀座小辦公樓裡的畫廊,通常擁有最豐厚的戰後藝術庫存與收藏。
從博覽會的角度,大型當代博覽會幾乎不可能選擇他們作博覽會A咖,但是他們也實實在在擁有藏家與市場需要的精品。
博覽會通常反映了當地的藝術市場品味,也因此才普遍被稱為「市場的風向球」,尤其在藝術市場日趨成熟的亞洲,市場分眾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各家博覽會的定位與路線也會愈來愈清晰。各位讀者可能耳聞,臺北的藝術市場正在歷經蛻變,2018年由任天晉(Magnus Renfrew)主導的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宣布舉辦,2019年1月也成功地打響名號,博覽會的消長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
2018年,首屆臺北當代現場(攝影:鄭嘯川)
延伸閱讀:「Hi話題」面面俱到的三場藝博會,臺北重回舞臺中心?
畫廊缺席、藏家缺席的Art Taipei,今年算不算表現不佳?其實這必須要看從何種角度評斷。近幾年的Art Taipei其實反映普羅大眾的藝術喜好,儘管缺乏國際、知名、高價的作品,仿佛缺少了「看頭」,實際成交還是讓許多參展畫廊滿意,就得看帶來什麼作品。
若拿周末觀展的人潮比較,來逛Art Taipei的民眾確實與1月逛Taipei Dangdai相當不同。那究竟吸引到的是不是參展商的潛力客群?這個配對,就是博覽會的行銷與定位,也是博覽會作為平臺最需要著墨的地方。若配對不起來、一味地強調「國際化」,有時候也僅是一種迷思而已。
YIRI ARTS伊日藝術計劃向來是Art Taipei中主題最強烈、風格最清新的畫廊 (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以時尚感為訴求的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今年展位非常大,銷售也相當不錯(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
「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博覽會」,一直是Art Taipei引以為傲的一點。臺北作為亞洲最穩定的藝術交易市場,臺灣藏家的實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在這個城市誕生一個國際藝術博覽會,聽起來是必然也必須的。
1995年起,主辦單位畫廊協會建立起Art Taipei的國際架構,不曾間斷地舉行至今。其實筆者2003年底進入藝術產業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畫廊協會內負責博覽會的國際招商與策展,其後幾年也正是中國藝術博覽會蓬勃發生之時,也參訪了藝術北京、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上海當代藝術展(ShContemporary)等開幕盛況——與當下博覽會的現狀相較,Art Taipei能夠繼續至今,老實說,真的必須感謝畫廊協會資深畫廊的堅持與付出。
亞洲藝術中心參展Art Taipei展位現場,據悉共有約20多件作品確定售出,包含李真的雕塑及平面紙本作品共6件、楊識宏1件、馮鍾睿1件、董小蕙5件、關根伸夫2件、小清水漸4件、元口典之1件、阿凡迪2件等。目前尚有數件作品正與藏家商談中(圖片: 亞洲藝術中心)
因為2003年臺灣歷經SARS,社會經濟處於全面谷底,2004年初舉辦的Art Taipei僅有28家,這可能是現在的各位難以想像的;2005年共有34家,包括6家國際畫廊。到2006年後奠定規模,逐漸增加到80-100家。
筆者記得在招商2005年畫廊時,曾前往東京知名的當代畫廊拜訪,但多數畫廊對我可是白眼相看,甚至出語「你們應該到銀座那些小畫廊去招商就好!」(這在現在那些小畫廊能拿出具體派、物派的精品時,難道不是格外諷刺嗎?)其中唯獨一家表示出濃厚興趣並願意飛來臺北參與講座的,就是三瀦畫廊主三瀦末雄先生了。三年後的2008年,已離職在上海工作的我,於Art Taipei現場又遇到三瀦先生,他興奮地和我說,「Kou-san,你看,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Amanda 魏畫廊參展Art Taipei展位現場(圖片:Amanda魏畫廊)
是的,2006-2008年是臺灣藝術市場整體轉向當代藝術的重要時間,這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起當然有深刻連結;而後又歷經三年的2011年,臺灣的當代藝術市場已非常成熟,也迎來其後三年(2011-2013)的Art Taipei全盛期:貝浩登、立木畫廊、香格納畫廊、麥勒畫廊、北京公社、馬凌畫廊、日本澡堂畫廊、小山登美夫畫廊等都先後前來參展。但2013年,香港博覽會正式成為巴塞爾香港、畫廊協會內部又產生嫌隙紛爭的原因,博覽會的聲勢開始轉變,樣貌也逐漸轉往現在的區域性模樣。
艾米李畫廊參展Art Taipei展位現場(圖片:艾米李畫廊)
在我任職畫廊協會的最後一年,博覽會團隊提出了兩個幫助博覽會升級的方案:一是將博覽會由畫廊協會事務切割、交由獨立公司營運,這樣能讓博覽會完全專業化;二是將博覽會主場拉至香港,我們也至香港考察場地——當時香港會展中心告知我們,已經有一個英國人和他們訂了明年的場地,要舉辦當代藝術展了!
時機經常是決定未來的關鍵,可惜擁有最悠久歷史的Art Taipei錯過了。現在臺北又站上另一個交叉點上,時下的變動讓不少人開始討論臺北再度成為華人藝術市場交易中心的可能性,相應的稅制討論也是當下藝術產業最熱門的話題。但根據筆者的觀察,稅制的優惠並非改善地區產業結構的最重要助力,事實上近十幾年來沒有看見任何產業會因減稅而茁壯,更重要的是產業本身必須進行的革新,包括博覽會、畫廊以及擔任生產者的藝術家。可惜這些革新,並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完成,臺北可能又將錯過一次時機,但幸運的是,在短暫幾年之內,臺北依舊會是「環境最好」的藝術產業城市。
來自上海的LIANG PROJECT CO SPACE參展Art Taipei展位現場(圖片:LIANG PROJECT CO SPACE)
跳脫亞洲,今年一個比較特殊的博覽會產業新聞是,同樣以協會角色——國際攝影藝術經銷商協會(AIPAD,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Dealers)舉辦的紐約攝影博覽會(AIPAD),邀請它最大的競爭對手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接手紐約攝影博覽會AIPAD的營運。在明年4月,巴黎攝影博覽會紐約展會(Paris Photo New York)將重新登臺。AIPAD與Art Taipei遭遇相同難題:會員保守但又必須將博覽會視為會員服務之兩難、無法留住專業團隊、品牌已難重建或當代化。但事實上紐約具有全球最大的攝影市場與收藏族群——AIPAD這個舉動,在我看來是非常直得敬佩,也可以是Art Taipei接下來的一個參考。
3812畫廊參展Art Taipei展位現場,據悉首日售出四幅作品,其中蕭勤的1965年作品《光之力》(圖一右側)以100萬美元售出(圖片:3812畫廊)
猛 擊 右 上 角「 查 看 公 眾 號 」關 注 我 們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