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是挑戰「教宗無誤論」,還是現代與保守之爭?—如何看待「上書」教宗事件?

2021-02-18 天國呼聲

原  創  福  音  平  臺

天國呼聲」:可以稱為「新新鹽約之聲」,繼續本於聖經提供思想和觀點,緊貼弟兄姐妹日常信仰第一線:答疑解惑、聖經教導、真假辨析、熱點評析等。不為名牧唱頌歌,只為弟兄姐妹說人話!堅持原創寫作,絕粗鄙雞湯,傳遞深度思考。謝謝您的關注、支持,歡迎提供寫作素材或話題。

按語:廣義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而在中國基督教單指新教,這種稱呼容易造成誤解。很多人都好奇問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有何區別,這個問題連很多新教的弟兄姐妹都不容易弄懂。我們要承認的是,大陸的很多基督徒對天主教是多少有些誤解的。下面一篇文章是筆者曾評論天主教內部一個熱點事件而寫,可以窺視現代天主教的某些面孔。

今年(編按:指2017)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新教這邊很多宗教團體和教會紛紛舉辦有關紀念活動。而天主教那邊似乎靜悄悄的,不過最近有一件事發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在朋友圈流傳著的一篇題為「六十位教會神學家上書教宗方濟各,指出教宗某些行為違背教會原則」的文章提到,今年9月24日有62位天主教學者和神職人員籤署發表公開信,題為《諫傳播異端書》,向現任教宗方濟各提出批評甚至指控。

據稱此舉是1333年以來天主教世界首見的創舉,因此倍受輿論關注。外界稱之為「諫書」,可能是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位居羅馬天主教梵蒂岡寶座的教宗大有封建帝王的氣勢,具有九五之尊,因此大陸一般稱之為「教皇」。確實在中世紀的歐洲,教皇一度擁有炙手可熱的最高權勢,連皇帝和諸侯都得俯首。

  我們先來看看這封「諫書」裡指控什麼內容。據報導,這份聯署公開信是針對教宗方濟各在去年頒布的《愛的喜樂》的勸諭而發的,指責教宗方濟各在「婚姻、道德生活與聖體聖事」上支持「異教立場」,並要求教宗修正自己的說法。而教宗在那份被指責的勸諭中呼籲包容離婚、再婚信徒領聖體(新教謂之為「聖餐」)一事。這封「諫書」在9月24日以6種語言正式公開,看來勢頭不小。

   在天主教的神學體系中,教宗的勸諭具有極大的權威,是聖神(新教譯為聖靈)的默示。因此天主教在歷史中逐漸發展出一個「教宗無誤論」的核心觀念,並在1869年由羅馬教宗庇護九世主持召開的天主教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梵一」會議)上被欽定為天主教的基本教理。雖然有諸多反對的聲音,但此公會還是提出了「教宗永無謬誤」的信條,此舉是對「教宗至上」運動(所謂的「越山主義」,說白了就是教權主義)的回應與總結。

  對於教宗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按字面進行理解,教宗永不會犯錯,其說的每一句話都有神聖性,都代表著上帝的意志。這一教義是指「教宗站在伯多祿(新教翻譯為彼得)的位置上,在普世主教團內並以主教團之首的身份來宣布有關信理或倫理的道理時才享有不能錯誤的特權。」天主教認為作為全體基督徒教牧者的教宗在有關普世教會的信仰和道德的問題上發表的正式的意見,代表著基督的意願,這是永無謬誤的。因此,說「教宗無誤」不等同於教宗什麼時候都不能犯錯誤。但新教對此教理一般都是不接受的。

   從天主教基本教理來看,去年教宗方濟各發布的勸諭《愛的喜樂》當然是「永無謬誤的」。而六十位教會神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指責教宗的觀點,甚至斥責教宗在傳播異端異教觀點,某種意義上看是在挑戰「教宗無誤論」這個天主教的核心教理,當屬「大逆不道」,難怪被視為主後1333年以來的首次「創舉」。

  然而這個「諫書」事件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其背後更涉及現代和保守之爭。網上查了一下,「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是教宗方濟各在2016年4月8日發表的宗座《勸諭》(Exhortation),被天主教官方稱為「針對理解婚姻和家庭,指導全世界12億天主教徒的綱領性的文件」。

  這份「愛的喜樂」勸諭也是回應時代變化與挑戰之作。現代社會婚姻關係劇烈變動,呈現出離婚與再婚、婚前同居與未婚先孕及同性戀「婚姻」等複雜的形勢,公眾媒體在聚焦報導,而教會又當如何回應?是坐等越來越邊緣化,還是以務實有彈性的態度引導信徒?

  在此情景下,老而不保守的教宗方濟各經過縝密思考發布了此勸諭。天主教官方內部對此評價很高:「文件總結了過去兩年主教會議的討論,在教理上沒有任何改變,但是在實踐上,少論斷、少譴責,語氣溫和,顯示了教宗的親和力,讓人耳目一新。」

此勸諭在同性結合、墮胎、安樂死等公共議題上仍然堅持反對的立場,但表現出來的亮點是在有關信徒離婚與再婚的議題上,對待離婚和再婚的信徒展現了較為寬容的態度。

至於離婚和再婚的信徒否領受「聖體」(新教是「聖餐」),教宗做了暗示:「聖體聖事不是為獎勵完美的人,而是為滋養軟弱的人」,雖沒有明確答案,但把解釋權和行動權下放到地方上的基層教會,針對個案區別對待靈活處理。更多人解讀教宗的意思是,教友要按照良心做事,不能只按照一成不變的教義。

   但是根據天主教傳統的教義,離婚的信徒必須獲教會裁定婚姻無效方可再婚,否則會被視為通姦,那麼也就要接受教會懲戒,不得接受「聖體聖事」(新教稱為「聖餐」)。但教宗方濟各在《愛的喜樂》的勸諭中公開呼籲教會憐憫離婚信徒,勢必在內部引起保守派的強烈反彈。這次「諫書」事件正是這種反彈的強烈表現。保守派甚至要給教宗方濟各貼上「傳播異端」的標籤了。因此,「諫書」事件更可以看做是現代與保守之爭

   平心而論,現任教宗自上任以來,不僅展現了巨大的親和力,還切實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扭轉神職人員的性醜聞,更要求神職人員謙卑簡樸和關心窮人。教宗下面的一段話代表了他的心聲:

   說實話,很多新教基督徒對天主教的認識還停留在中世紀的水平,停留在馬丁路德的著作裡,有諸多誤解曲解。是的,直到20世紀前半葉,天主教還在抵擋著現代性的潮流。如果說16世紀召開的特蘭託公會議(1545-1563年)是為反對當時來勢洶湧的新教,19世紀召開的第一屆梵蒂岡公會議(1869-70年)是為反對勢如洶湧的現代主義理性主義思潮,並在天主教會和世界之間嚴格地劃分了一條分界線,表現出天主教面對現代性挑戰的自我防禦。

那麼進入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教宗約翰二十三世(1958-63年)和保羅六世(1963-78年)的領導下,天主教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梵二」會議),經過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極大地重新塑造了天主教的面目,比如在禮儀上由拉丁語改為本地語言,平信徒可以更多地參與教會侍奉,主張教會與世界對話,對新教不再要求回歸天主教會,而稱之為「分離的弟兄」等。「梵二」會議之後,引發南美的民主化浪潮,甚至波及東歐。許多神父身先士卒走在第一線,救死扶傷,反對獨裁的軍政府,甚至殉道。

  可以這麼說,天主教某些保守派人士的《諫傳播異端書》和教宗方濟各的勸諭《愛的喜樂》是完全針鋒相對的,沒有挑戰「教宗無誤論」那麼簡單,而是保守與現代之爭。教宗方濟各的舉動倒是值得深思,他寬廣的胸懷和務實的態度確實值得敬佩。新教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和挑戰,如何面對並回應一個劇烈變動的新時代,固步自封顯然不是出路,只能是越來越被邊緣化。

           寫於2017年10月12日

相關焦點

  • 教宗的承繼
    對本篤教宗辭職的驚諤惋惜和對新教宗方濟誕生的高興喜悅幾乎是同時存在於心裡。這樣的情感似乎只有在天主教會裡才能看得見,因為,包容與愛最終會戰勝各種分歧和不解。縱然傷感會隨著各式各樣的困惑,但是向前的決心很快就能放回天主聖神的指引之下。《教宗的承繼》可以說就是在教宗新舊交替這件事情上給全世界尋找一種「合理化」解釋。
  • 《年輕的教宗》:最英俊的教宗,最遙遠的距離
    保羅·索倫蒂諾導演的《年輕的教宗》(The Young Pope)無疑是離經叛道的。它背離的不是基督教的「道」,但違背現代文明的寬容與包容之道,在政治不正確的懸崖邊危立。1該劇現在的面貌是偶爾得來的,就像任何歷史的進程一樣。
  • 年輕的教宗到底是聖人還是政客?
    教宗如何知道瑪麗修女是個孤兒?如何知道自己的「醜聞」已經握在了國務卿沃耶羅手裡?如何知道古特雷斯是個同性戀?劇中全都沒有交代,而這些問題甚至會影響觀眾對教宗的評價,讓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個難得一見的聖人還是個史無前例的政客——毫無爭議的頭號角色尚且如此,遑論其他形形色色的配角。
  • 個人意見|《教宗的承繼》:建橋不易,拆牆更難
    三天之後的12月20日,Netflix這部講述2013年兩位教宗如何實現權力交接的電影《教宗的承繼》正式上線。相較於《愛爾蘭人》或《婚姻的故事》,這一Netflix的又一部頒獎季重點影片從各方面來看「賣相」都並不算亮眼,巴西導演費爾南多·梅裡爾斯儘管已經是巴西當代導演中最知名的一位,但相對馬丁·斯科塞斯這樣的傳奇人物來說還是缺少一些分量。
  • 「教宗的承繼」——那些沉寂時刻
    影片的內容是基於一則重大而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21世紀初天主教會醜聞不斷被爆出後,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主動請辭教宗職務,權力斡旋之下,阿根廷主教貝格裡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由喬納森·普雷斯飾演)被選為新任教宗(即當今的方濟各教宗Pope Francisco)。
  • 想知道教宗是怎麼選舉出來的嗎?看完這個電源你就知道了!奧斯卡提名天主教題材電影《教宗的承繼》
    《教宗的承繼》是一部在NETFLIX線上播放的英國劇情電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NETFLIX本年度奧斯卡季另一主打作品,講述2012
  • 想知道教宗是怎麼選舉出來的嗎?看完這個電影你就知道了!奧斯卡提名天主教題材電影《教宗的承繼》
    >《教宗的承繼》是一部在NETFLIX線上播放的英國劇情電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NETFLIX本年度奧斯卡季另一主打作品,講述2012年喬治伯格裡奧因為對教廷發展方向感到失望,向教宗本篤十六世申請退休。
  • 《年輕的教宗》看點超多值得推薦
    他認為這名角色充滿矛盾,雖擁有信仰並篤信教條,其對於宗教的付出動機卻是充滿疑慮,不看到故事的最後,我們都無法知道年輕教宗的目的何在。而時尚、冷酷、又帥氣還不是庇護十三世最迷人之處,因為他的助理還是由伍迪艾倫繆思女神黛安基頓所飾!扮演撫養主角長大的修女瑪麗,劇中與教宗深入的情感互動非常精彩,黛安基頓將帶給讓觀眾耳目一新的表演。天主教版《權力遊戲》?
  • 電影分享《教宗的承繼》
    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導演: 費爾南多·梅裡爾斯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主演: 安東尼·霍普金斯
  • 《教宗的承繼》影評:不該建立高牆而是橋梁
    就我個人而言,非常欣賞《教宗的承繼》能在真實故事的背景下,結合對宗教與善惡的詮釋,在講一個一般常人無法得知,並且讓人極度感興趣的故事之餘,更融入現今國際情勢與許多我們必須要關注的社會議題。或許我自己並未信任何宗教,只對所有事物抱持多元尊重的態度,但《教宗的承繼》也不禁讓我設身處地思考究竟宗教對人們代表著什麼?在信徒心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
  • 【教會歷史】願他的靈魂安息——偉大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為此,本文的資料收集,將側重點放在教宗的功績上,他為教會和後世做出了哪些貢獻,值得我們思考。畢竟如同文章所提的,評判一個人是否偉大,不是看他的私生活如何,而是看他為人類和後世子孫帶來了哪些益處。不翻案、講事實,坦然面對教會歷史中某些人的個人缺點,也接受他們好的一面,辯證的看待歷史人物才是值得稱許的。
  • 《教宗的承繼》,新奇有趣的宗教電影
    這周看的電影是《教宗的承繼》。一部是講江戶時代的日本迫害傳教士的歷史,頌揚了傳教士對信仰的堅定;一部是揭露教會的牧師性侵,抨擊教會的黑暗,同《教宗的承繼》一樣,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宗教給人們思想寄託,又帶來沉重的災難與苦痛,從打著宗教外衣行搶劫之實的中世紀十字架東徵,到近現代縱容牧師性侵幼童,等等,犯下的罪行難以盡述。
  • 教宗的承繼:一堂義大利語言文化課
    南尼·莫萊蒂在2011執導的《教皇誕生》 (Habemus Papam)《教宗的承繼》引起爭議的原因, 並非完全來自教會的指責——即使最保守的天主教徒也不得不承認,影片的確反映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教會遇到的巨大危機
  • 年輕的教宗
    在裘德洛主演的美劇《年輕的教宗》中,教宗對紅衣主教們這麼說:Knock,Knock!
  • 《年輕的教宗》劇評
    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年幼被父母拋棄、逐步成長,成為新一任年輕的教宗習得駕馭權術和追尋上帝之所在的故事。這位年輕的教宗和我們刻板印象中的教宗有所不同。在我的認知裡,教宗應當是莊嚴肅穆,十分虔誠,令人尊敬而又神秘的存在。教宗代表著上帝的意志,代表著所有教義的智慧,集大成者,代表著一種權威,對於信眾而言是神聖的存在。
  • 顏值爆表的裘德洛 酷炫的年輕的教宗
    導演保羅·索倫蒂諾憑藉絕美的《絕美之城》拿了奧斯卡金像獎有很久沒出現在大熒幕裘德·洛《年輕的教宗》宗教因為這部劇的主角也是一個極度保守,甚至帶著點原教旨主義色彩的教皇沒有人想到的是,這樣一位教皇,他卻不相信上帝在第二集結尾,Lenny進行了一場令信徒與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布道。「驅散」了聖彼得廣場上的熙攘人群。只有一個叫Esther的姑娘當場熱淚盈眶,並開始夜夜守候在廣場上遙望自己的「靈魂導師」。
  • 天主教兩代教宗間的權力交接《教宗的承繼》
    《教宗的承繼》爾南多·梅裡爾斯導演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羅馬天主教兩代教宗間的權力交接,教宗是天主教最高領袖,雖然在西方教宗跟教皇的內涵不同,但中文世界一般混用,下面我也習慣性地教皇了。2012年發生了一件大醜聞,凡提綱的最高機密文件被洩露,裡面披露出大量見不得光的東西,比如跟銀行的暗箱交易,神父性醜聞等,一時間,輿論洶湧,教皇本篤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與此同時,遠在世界另一端的阿根廷的貝爾格裡奧主角的禮崩樂壞,向教廷遞交了辭職信,說老子不幹了,教廷遲遲不批,於是他親自來到梵蒂岡,但教皇找各種藉口不理他,爾格裡奧的生活非常滿足,他經常跑到田間裡頭,熱愛披頭四的音樂,定期跳個舞,還是個鐵桿的球迷
  • 900年前的神秘「教宗預言」
    在聖馬拉奇的預言裡,並沒有指出未來教宗的名字,而是描述人物特徵、或是有關國家、臂章、勳章等線索的暗喻。教宗讀後將之密封在教廷檔案館裡。原始手稿就此被人們忘卻,直到1590年才被人重新發現。然而,這份手稿在正史中卻沒有任何記載,聖馬拉奇的傳記也沒有提到這個預言。
  • 《聆聽教宗》三鍾經/公開接見
    念經前他說,成為「聖潔無瑕疵」的途徑是「開始走皈依的道路,首先是在修和聖事中懇求天主的寬恕,然後是彌補對他人的傷害和始終向恩寵開放」,直視現實,以及承認我們沒有盡愛天主和近人的本分。        教宗的省思以聖母瑪利亞為核心,她是耶穌的使徒和母親,「她的整個塵世生活沒有任何汙點,是充滿恩寵者」。
  • 聽教宗說話 | 教宗說,讓我們像聖神那樣做『安慰者、保護者』!
    天主教耶穌會會士丁松筠神父出生於美國,到臺灣傳教有半世紀之久,他不僅是牧者、英語教師、電視節目製作人,甚至投入輔導愛滋患者,獻身服務公益,撫慰痛苦,給予希望。近十年也常往來大陸,幫助許多內地教會福傳,4月份動大手術剛與死神擦肩而過,康復沒多久隨即前往大陸工作,直到端午前才回到臺灣。丁松筠神父和亞洲真理電臺中文部有著極深厚的交情,對真理電臺的種種都關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