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為了生活,我們不惜將自己原本的性格和模樣「打磨」成適合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樣子,偶然又瞬間想掙脫出這個千篇一律的世界,不斷地求創新,不斷地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現狀,去看看外面繽紛色彩的世界。大家在求變的時候,往往適得其反,到底我們在改變的過程中忽略了什麼才造成這樣的困局?
最近發現一個很怪誕的電影海報,一個極具聖誕畫風背景,卻又被幾個搞怪的角色渲染一種恐怕的氣氛,聖誕夜不再是聖誕老人出現,取而代之卻是這些怪人。這部作品叫《聖誕驚魂夜》,從片名來看,這是一部恐怖動畫,但從封面來看,卻充滿一種哥特怪誕式的幽默元素。《怪誕驚魂夜》採用一種極為少見的動態動畫拍攝方式,而且這種動態動畫是採用陶土來做角色建模,在過去和現在的動畫電影中獨樹一幟。
相比現在的電腦CG繪製和手繪CG,定格動畫有什麼優勢
在現在的動畫行業,大部分的畫面都是採用電腦CG繪製,人物角色建模早就成為了一個個流水線生產出來一樣,換個髮型和瞳色就是一個新的角色。雷同的主角登場套路,相似角色升級模式,一成不變的劇情。無論是日本還是國產動畫,都普遍存在這種由一個個「模具」澆灌而成的作品。正因為這樣的相似度極高的動畫建模,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審美疲勞。
手繪動畫其實也算回歸動畫的初始創作方式,以國產原創動漫為主,這些動畫憑藉著極為出色的手繪藝術,讓作品在熱度度節節上升。
不過近幾年來出現一種復古的定格動態動畫製作方式,而且作品大受歡迎。到底什麼是定格動態動畫?簡單地說,將一個木偶擺成一個動作,然後拍攝一個畫面,將所有的鏡頭連貫在一起的時候,就成了定格動態動畫。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小時候看的《阿凡提》就是這類型。
現在用這種定格拍攝方式的優勢在哪?首先:新鮮感很大,年代的不同,當代年輕人看慣了電腦製作和手繪,對古老的拍攝方法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由於製作技術非常複雜,對比現在流水線製作方式,肉眼可見的製作「努力和汗水」,獲獎機率很大。
第三,人物角色更加「立體」,沒有太多的花哨,回歸最童真的動畫角色形象。
《聖誕驚魂夜》新鮮感在於用陶土一個個打造角色模型,對手藝的要求也非常高,由於定格動畫給人的感覺就是有點枯燥,所以在劇情構思方面,大部分的定格動畫都和「恐怖的童話故事」關聯,如何讓一個成人般的童話故事更具吸引力?好的作品需要一個另類的劇情布局和主題思想。
《聖誕夜驚魂》的成功在於這部作品的人物風格,構思獨特還有幕後製作
《聖誕夜驚魂》將故事架構在陰暗灰暗的萬聖節和色彩繽紛的聖誕節,南瓜王傑克已經厭倦了多年來萬聖節搞怪方式,渴望不一樣的生活模式。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到聖誕老人的村子,與別不同的生活氣息讓傑克爆發了新的靈感,他要在創造一個擁有聖誕節氣氛的萬聖節。
不同色彩的節日氣氛的碰撞,配合哥德式風格的角色形象,是這部作品的最大吸引力,《聖誕夜驚魂》是蒂姆·波頓編導的作品,無論從角色的怪誕形象,還是從哥德式的影片風格,都體現出這個電影狂人的另類。粗看萬聖節村的每一個房子,還是細看莎莉的布料,甚至是衣服上的紐扣,這些物品都是真實存在,是通過陶土一塊塊地製作的。由此可見幕後製作的耐耐心和細緻,還需要對這種定格風格的創作有更大的熱誠和喜愛。
此作品製作足足創造了227個人偶模型,每一個人物角色的動作表情各不相同,單是主角傑克的表情就有400多個,製作工序繁多,攝影過程還需要給角色打上不同的光線和陰影,作品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幕後工作人員的付出。
作品到底以怎麼樣的形式,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理?
在這個萬聖節背景下的作品,灰色、陰暗、恐懼充滿了整個電影之中,讓人感覺這並不是一部兒童的動畫。不過這部作品是通過「說唱的形式」來展開故事劇情,朗朗上口的歌曲,配上輕快的音樂,幽默風趣的角色表情,就知道這部作品的其實並不恐怖,反而是一部灰色的幽默作品。
這部作品是「以萬聖節的方式打開聖誕節」。即使你不喜歡這種會冷色調的影片風格,即使你不喜歡這種哥德式的人物造型,但是卻被這個劇情構思所吸引,新鮮的題材的確讓人充滿好奇心,當聖誕節遇上萬聖節,會是一個什麼搞笑的碰撞呢?
雖然說定格動畫、說唱音樂、哥特風格都別出心裁,不過所有的設定其實都是為了影片的核心思想而服務的。它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呢?
傑克:代表衝破傳統思想的人
南瓜王本來就是萬聖節最被尊敬的搞怪高手,為何他會厭倦這種生活方式?其實作者是通過傑克來寓意那種想衝破傳統思想的人。假如現在社會中的某些人,都擁有了傑克的身份和地位,他們很大程度上都不會願意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成不變地以自己的方式活著,然而傑克卻不同,他追求的東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他要衝破自己的格局,把新鮮事物帶到自己的身邊。
其實傑克和蒂姆·波頓非常相似,蒂姆·波頓在電影界也是算一個怪人,在電影界,他追求的是黑暗、怪異和前衛的電影風格。他在傳統的電影製作手法基礎,用奇幻獨特的想像力,將這種復古的定格動畫搬上銀幕。這種復古又新穎的電影打破過去傳統的電影表現方式,怪誕而新鮮。
不過作品中的傑克並沒有成功將萬聖節變成了聖誕節,他只是錯誤地將聖誕節的方式套在自己的日子上。對於很多勇於衝破自己陳舊圈子的朋友,其實並非所有勇敢都會被善待。
努力的過程會因為環境、能力的大小、個人的影響力、機遇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影響,正如傑克一樣,他對聖誕節的認識的不全面,萬聖節村民對傑克的理解又發生了差異,加上萬聖節原本的節日元素和聖誕節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是「恐嚇」,一個是「關愛」,兩個完全不搭邊的節日,混在一起就是一場怪誕的事情。
不去嘗試永遠不會成功
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正因為傑克的勇敢嘗試和創新,打破固有的規則,才讓萬聖節的村民看到兩個不同世界的節日氣氛。如果沒有傑克,恐怕這個萬聖節的村民永遠也不知道另一個世界居然有著和自己的世界有著輒然相反的「慶祝方式」,傑克雖然最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至少傑克勇敢地去嘗試過。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機遇的時候,當我想著去創新的時候,往往因為一絲雜念放棄,沒有去嘗試,這場聖誕夜驚魂的不就是告訴大家要勇敢去嘗試嗎?即使沒有成功,至少努力過,有嘗試就有成功的機會,如果連嘗試都不願意,那麼連成功的機會也沒有。
南瓜王傑克一直都是最優秀的人物,從一開始他就是萬聖節最能嚇人的那一個。作品的最後他更是能夠理解人的快樂,救了聖誕老人,單從這一點,傑克是萬聖節最「成功」的角色,即使他沒有將萬聖節變成了自己想像中的聖誕節,在他在市民中的地位提高了另一個層次,他的嘗試,在某種意義上是成功了。
哥德式的《聖誕夜驚魂》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打著恐怖片的氣氛,實質只是一個幽默的動畫片。奇思妙想的小怪物,奇形怪狀的奇怪精靈,以萬聖節的形式打開聖誕節,實際上是為了表達一種創新的精神。這部作品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這種哥德式的怪誕風格都會讓人第一時間想到蒂姆·波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