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電商的平均客單價在300--600元,寺庫則能達3500元。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未必是多少前瞻性,但被網際網路顛覆是它獨特的思維。」寺庫CMO楊靜怡在2017年中國新零售和數位化峰會上說道。
purchase到awareness:高端人群愛看搞笑視頻?
現在精準廣告為什麼不精準?首先楊靜怡提出:興趣人群不等於購買人群。
奢侈品消費人群與其他品類相比時,常有著非常特殊的屬性。其興趣人群中存有一大部分仰望性群體,就好比觀看勞斯萊斯的人一定比買得起的人多得多。
而處在網際網路環境中,消費者常被打各種品牌受眾的標籤。比如頻繁關注奢侈品的女大學生和有能力常購買的高收入者,在網際網路上的活躍指數卻是大學生勝出的。廣告主憑此不斷投廣告給標籤用戶,新客轉化率是否會遲遲不前呢?
再者,楊靜怡強調,目標人群不等於購買人群,要能抓住真正購買的用戶。
「現在目標人群常是市場部意淫出來的,那有錢人愛做什麼?高端人士喜歡什麼視頻?」寺庫調查的結果令人驚嘆:NO.1的消遣視頻竟是搞笑類節目,NO.2則是生活類節目。卻不是大眾所固化常識中的高端體育、金融、新聞之類的節目。
從2016年開始,寺庫就開始與騰訊展開了深入的數據合作,成立「庫藤計劃」。通過與騰訊在數據上的合作,對寺庫平臺上經常購買奢侈品消費者人群,反向追蹤研究他們的真實日常社交和瀏覽路徑,藉此更精準的找到那些真正的消費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楊靜怡提醒廣告主們要提防虛假數據。杭州有家專門製作數據的公司,營業額非常高。運用電腦操控幾千臺手機,通過點讚、刷單等行為,做出廣告主想要的數據。而騰訊與寺庫數據對接,能識別到每個手機的身份,收集到高端消費者對的真正行為。
online到offline:「if you like,you will love。」
之前,亞馬遜開了一家實體書店,運用的則是電商思維指導線下書店。如進店一覽,感覺並無大異。但是仔細一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家的書本不是按照傳統方法,分門別類陳列。他們打了破傳統思維,產生了一種新的品類放置方式:把與高銷售額書籍有強關聯的商品劃分在一起,幫助實現連帶效應。
「if you like,you will love。」楊靜怡建議,可以借用電商思維。把「這個商品很受好評」換一種方式告訴來店消費者,購物連帶率明顯升高。
而回顧之前在寶潔等跨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很多品牌在線下會僱傭很多銷售小姐,用以給顧客灌輸哪些產品值得購買,哪些產品廣受好口碑的意識。事實上,這樣的人力成本花費非常大,是不可取的。
use到purchase:「我們服務的是一群人」
奢侈品電商版塊只佔全部業務的三分之一,寺庫重視體驗與服務。它成為中國首家在境外開設體驗店的企業。寺庫不僅在北京、上海、成都、長沙均設有線下體驗店,東京、紐約、馬來西亞等中心地段也分布著寺庫的跨境體驗店及全球會員中心。
今年,寺庫將增加5個大於兩千平的體驗中心。其中在上海,寺庫開設了一家複製「家」的體驗店,布局客廳、臥室、廚房等真正家庭會有的元素。還邀請五星級廚師,在價值幾百萬的廚房系統裡給VIP們烹飪。同時,VIP們也可以跟著廚師動手學做菜,任何高品質廚房用品均免費使用。餐畢,便有人買了一整套廚房系統。
「我們不是在賣商品,我們服務的是一群人。」楊靜怡認為真正好的東西是不能用圖片、文字直觀地表達,而是需要客戶自己體驗。所以這裡寺庫把銷售變輕,並不把購買行為放到首位。
而當會員在線上訂了一雙Jimmy Choo的鞋子,到線下提貨的時候,寺庫已經準備好了相鄰碼數、不同顏色的同款鞋。因為此品牌的鞋子偏尖,可能需要不同大小的鞋子試穿,而不同顏色的準備,則是考慮到消費者的不同場景需求。
9年多的沉澱,全球現累積1500萬個高端用戶,寺庫仍在不斷琢磨如何更好地服務每一個人。
Q&A
Q:奢侈品這行非常暴利,如何做好質量把關?
A:我們全球現有80個鑑定大師。
而在起步階段,鑑於日本二手奢侈品非常發達。寺庫請了一位每星期薪水50萬的日本鑑定師——三木楊平給寺庫做鑑別與培訓,且帶出了第一批核心骨幹。不得不提的是,在納斯達克上敲鐘的人就是三木楊平的第一個中國學徒。
現在新品佔比95%,二手佔比5%。但是所有供貨商給的貨,哪怕再新,每一個產品都要經過嚴格鑑定。
Q:如何將中國甚至亞洲文化帶向世界?
A:其實,西方品牌也愈加重視東方文化,亞洲風很主流。我們和國內一些設計師達成合作,也和京都達成戰略合作。
京都市是日本傳統文化和傳統手作的重鎮之一,寺庫藉此把匠人精品引入中國。同時,也將和更多的國家去合作,一齊把亞洲文化推向西方世界。
不竟如此,寺庫是一個高端生活服務平臺,也在不斷拓展更多維度:餐飲美食、私享派對、時裝秀、冰雪試駕、滑翔傘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