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卻不是明朝崇禎帝,他是誰?

2020-12-21 地圖帝

猜一個歷史人物。

他姓朱,是亡國皇帝。敵軍兵臨城下,他沒有投降,而是自殺殉國。

相信大多數人會說出明朝崇禎帝朱由檢的名字。沒錯,這幾個條件,朱由檢都符合,但除了朱由檢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符合這個條件,他叫朱友貞,史稱後梁末帝。朱友貞的哥哥朱友珪殺掉父親——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稱帝後就被朱友貞幹掉。朱溫轟轟烈烈一輩子,殺人無數,名聲不太好。

朱溫是唐朝末年宋州碭山人(今屬安徽宿州,曾屬江蘇徐州),因家貧跟母親來到蕭縣地主劉崇家做活。朱溫是天生的梟雄,他於唐末大亂世先跟著反王黃巢,再踢掉黃巢投降唐朝。唐朝因功封朱溫為宣武軍節度使,治汴州(河南開封)。朱溫就是以汴州為戰略根據地,東徵西討、南徵北戰,最終打下中原一片江山。公元907年,朱溫建立梁朝,為與南北朝的蕭梁有所區別,史家將朱溫的梁朝稱為後梁。後梁地盤並不大,北不過河北邢臺、山西長治,西不過陝西鹹陽,南不過湖南、淮河。主要包括山東、河南、蘇北、皖北、鄂北、陝東、晉南這些地區。

後梁最大的對手當然雄踞河東(山西)的晉國(後唐前身)。晉王李克用能力不如朱溫,被朱溫牢牢壓制住。不過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是軍事天才,李存勖繼晉王位後就成了朱溫的噩夢,將一代梟雄掃得灰頭土臉。公元912年,次子朱友珪闖進宮裡砍死朱溫,然後繼位。

朱友珪出身不好,在上層沒什麼人脈,梁朝上層都不承認他。朱友貞出身要比朱友珪好太多,畢竟朱友貞的生母是朱溫嫡妻,也是朱溫最愛的女人張夫人。朱友珪只當了半年的皇帝,於公元913年初被除掉。至於誰當新皇帝,除了朱友貞真的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圖-開封俯瞰,後梁為兩京制,東都開封

此時的後梁在戰略上開始被晉國壓制,李存勖把擅長打仗的朱溫都打得找不著北,朱友貞的軍事能力還不如其父,昏招迭出。朱友貞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戰略錯誤,間接毀掉了大梁江山。坐鎮魏博軍的軍頭楊師厚死後,朱友貞認為應該拆分魏博六州。魏博六州在今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交界地區的黃河西(北)岸,包括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附近)、貝州(治今河北清河)、博州(治今山東聊城)、相州(治今河南安陽)、衛州(治今河南汲縣)、澶州(治今河南濮陽附近)。朱友貞的糊塗決策逼反了魏博士兵,引來晉兵。李存勖笑納大禮,佔據了魏博,距離梁都開封只有一河之遙,梁朝的抗晉形勢更加惡劣。

圖-開封古城

接下來,朱友貞再犯親者痛、仇者快的致命錯誤。梁朝後期有位名將叫劉鄩,與另一位名將——鐵槍王彥章共同撐起梁朝灰暗的天空,堪稱是梁朝的柱石級名將。劉鄩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李存勖縱使是軍事天才,對劉鄩也非常忌憚。劉鄩對朱梁王朝忠心耿耿,可朱友貞聽任讒言,居然懷疑劉鄩的忠誠。劉鄩在前線為朱友貞續命,朱友貞卻在劉鄩背後不斷挖坑。最終,劉鄩死於朱皇帝賞賜的一杯毒酒。劉鄩死了,王彥章縱有三頭六臂也獨木難支將傾之大廈。

圖-洛陽俯瞰,後梁為兩京制,西都洛陽

李存勖對朱友貞步步緊逼,後梁地盤一天天在縮水,直到公元923年,唐兵(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兵殺到了開封城下。朱友貞能力有限,但還有骨氣。他知道父親當年在上源驛放火差點燒死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李存勖還記得這仇,朱友貞如果投降,一定會受到羞辱,最終還是難免一死。與其受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斷,還能保全名節。當然,朱友貞並不是自己動手殺掉自己,而是讓別人用劍捅死自己。朱友貞殉國時只有36歲,而同樣是朱姓亡國皇帝的朱由檢,殉國時只有34歲。

圖-洛陽俯瞰

殉國的末代皇帝並不多,崇禎帝朱由檢自然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也是最悲劇的。因為明朝亡國的禍根在他祖父萬曆帝時就已埋下,朱由檢不過是個背鍋大俠。朱友貞則有所不同,他接手初期的梁朝在戰略上還有與晉國決戰的資本,是朱友貞連出昏招,自己最終玩死了自己。


相關焦點

  • 崇禎皇帝朱由檢背負著亡國罵名冤不冤?
    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禎雖然出去了一大奸臣,也促使明朝末年龐大的文官勢力進一步壯大。最終明朝走向了滅亡。也正因此,後人將崇禎皇帝定位為「亡國之君」,乍一看問題不大,畢竟明朝確實滅於崇禎之手,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勵精圖治的帝王:之所以說崇禎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這是有史可循的。
  • 亡國之君崇禎煤山殉國,留下61字詔書,揭開亡國背後的真相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於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並參加日講和經筵。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 明朝的皇帝雖一些是荒淫無道,但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愛玩的,有荒謬的……沒錯,你多半知道朱元璋當初起兵的時候有多麼勇武,多半也聽過後來成了永樂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麼英明,你也多半聽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麼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正氣明朝。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崇禎作為明朝末代君王,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他即位之時,明朝已經處於一個千瘡百孔的腐爛時期。即使崇禎皇帝有著難能可貴的責任心和復興強盛的決心,但憑藉他一己之力,還是沒能挽救這個王朝的頹敗,最終明朝在崇禎皇帝的手中走到了終點。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還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它沒有漢唐時期和親政策的軟弱退縮,沒有兵臨城下時皇帝倉皇出逃的膽怯,它有的是鐵骨錚錚的大臣冒死直諫的正直,以及君王以身殉國的悲壯。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樣的兵臨城下,李隆基遠走四川,陳叔寶躲在井下,而崇禎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孩子,最後吊死在煤山上,堪稱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這份寧死不屈與江山同生共死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真正讓人驚訝的,不僅僅是皇上,更是他身後的文武百官以身殉國的決絕。
  • 崇禎皇帝留下的這個道理,比其壯烈殉國的價值高百倍
    ▽要想在負面形象扎堆的歷代亡國之君裡,找出個感動中國的人物,那非明朝崇禎帝朱由檢莫屬。他身穿滿是補丁的龍袍,在北京城破的前夜,煤山頂上決然殉國的一幕,是中國古代史上公認虐心的時刻。連好些天馬行空的武俠小說,也常從中取材,加工出太多悲憤煽情的催淚橋段。
  • 貌美如花的明朝亡國公主朱媺娖,被皇帝父親砍斷左臂,僥倖活命
    ,明朝的局勢不斷的惡化,但崇禎皇帝朱由檢卻毫無應對辦法,只能任由農民軍前進,因為派去阻擋農民軍的大將都遭致慘敗,在明朝局勢危如累卵之際,身處皇宮內的長平公主朱媺娖還天真可愛的依偎在母親的懷中。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直到此時,崇禎帝朱由檢才如夢初醒,他自知大勢已去,一天夜裡,崇禎帝提劍去後宮,他逼迫自己的皇后和妃子們以身殉國,然後傷心欲絕的崇禎帝又去找他的女兒們,由於崇禎帝的兒子們已經率先送出了宮外,崇禎帝要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們,以免讓她們受到農民軍的凌辱,崇禎帝走入宮房內,他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小女兒昭仁公主,一個6、7歲的小孩子就被其無情用劍刺死
  • 崇禎皇帝的最後一天: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三月十九日,天剛剛破曉,崇禎皇帝自知敗局已定,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之下,登上了煤山頂上的壽皇亭。崇禎皇帝絕望地寫下了遺書。接著,他用凌亂的頭髮蓋臉,選了一棵歪脖子樹,與王承恩相對,上吊自殺。在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崇禎皇帝經歷了什麼,導致他選擇絕望地上吊自殺?
  • 崇禎皇帝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下了六個大字,可見他既可憐又可悲
    次年三月,大同陷落,北京告急,皇帝朱由檢被迫在煤山自縊,明朝國運自此衰頹。在後世主流觀點看來,「亡國之君」大多為沽名釣譽之輩,根本難主帝王大業。可是,唯有崇禎皇帝朱由檢,亡國後依舊得到了」千古難有之聖君「的高度評價。史籍記載,他曾在殉國前留下「文臣人人可殺」的遺言,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就是一出徹底的悲劇。儘管也曾奮力掙扎過,卻終究是含恨而去。(1611——1644)於1627年登基(在位17年)1. 悲劇的同年,悲劇的家庭崇禎皇帝雖然生在帝王家,但他的童年一點也不幸福,甚至時悲慘的。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1421年,成祖朱棣遷都於順天府(今北京),至1644年,朱由檢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共傳一十六帝,享國276年!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
  • 印度皇帝與中國皇帝訪談:莫臥兒帝國兄弟鬩牆,明朝崇禎兄友弟恭
    主持人讀史思悟(以下簡稱小悟):今天我們再度邀請到了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和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兩位同時期的同業者。上一期我們了解了他們童年的差距,本期請他們談一談他們為皇位奮鬥時的感受。兄弟情仇奧朗則布:我想當皇帝可不容易啊!
  • 平史 | 崇禎皇帝其實是被明朝「網絡大V」,給活活騙死的
    「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是崇禎於生命的最後幾日向那滿堂的袞袞諸公發出的怒吼,放到其他的朝代,或許是亡國之君對丟失祖宗基業的一番推諉,然而放到「十七年憂國如病」的崇禎這裡,卻是實實在在對誤國群臣的唾罵。始於漢,亡於唐,以五姓七望為代表的門閥世家,把持朝政,堵塞天下寒士仕途之門,終致黃巢起義,門閥世家與唐俱亡。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但我相信,若太祖朱元璋在,完全可以挽狂瀾於既倒,只是,時勢造英雄,這時的明朝,這樣的環境,不大可能造就像朱元璋這樣雄才大略的子孫。如果崇禎帝像木匠哥哥天啟帝那樣不問正事,明朝完了就完了,沒什麼可惜的。但崇禎帝不是天啟帝,崇禎帝有他優點,所以亡國讓人覺得很可惜,況且奪取大明江山的是滿清外族,所以引發了漢人幾百年的哀嘆。我們看看崇禎帝的優缺點。
  • 歷史上有那麼多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被最多人同情?
    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往往都有不少問題,在國破家亡的同時也會背負罵名。像金哀宗為了避免成為亡國之君,在蒙古大軍入城的時候,還特意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由此可見人們對於亡國之君有多大的成見。但是在歷史上諸多的亡國君主中,拋去南宋末帝趙昺這樣的小孩子不算,明朝的崇禎皇帝可謂獨樹一幟。
  • 明朝敗亡崇禎皇帝自掛煤山之謎
    明熹宗死後,皇弟信王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世稱崇禎帝。崇禎生不逢時,又剛愎自用、猜忌心重,雖除去了閹宦魏忠賢和穢亂後宮的客氏,但殺掉袁崇煥無疑是自毀長城,內憂外患,身死國滅。崇禎身處末世,其宮廷生活也具有了異樣悲涼的氣氛。崇禎繼位後立周氏為皇后,冊封田氏、袁氏為貴妃。
  • 粵劇《帝女花》和獨臂神尼的原型大明長平公主的悲慘亡國恨綿綿!
    提起長平公主,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親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之一。他繼位的時候,明朝風雲暗湧,階級矛盾尖銳,他以鐵手腕剷除魏忠賢一黨,朝臣百姓一片叫好;他勤政愛民,平冤獄,重賢臣,讓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一度有了中興的可能。
  •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田貴妃是崇禎寵愛的妃子,死於1642年,她的陵墓位於昌平長壽山明朝三十陵中,是崇幀皇帝專門為她建造的,規模很大,頗為講究。估計連崇禎都始料未及的是,死後竟也葬在這裡。崇禎帝落魄至死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一個悲情的皇帝。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朝鮮者,朝日鮮明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