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明確未來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自給率要力爭維持在60%以上。 (視覺中國/圖)
在當前的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上,主要有四類奶粉:一是國產奶粉,使用國產與進口原料,由中國乳企或外資在華乳企在中國大陸工廠生產加工。二是國行奶粉,使用國外原料,由國外乳企或中資海外乳企,在國外按照中國國標生產加工後一般貿易進口。三是跨境電商奶粉,使用國外原料,由國外乳企或中資海外乳企在國外以生產國標準生產加工,不符合中國國標,通過跨境保稅渠道進口,入境時只檢疫不檢驗。四是代購奶粉,超過一定數量算走私。
據了解,海淘奶粉是媽媽們熱議的話題,在跨境電商母嬰各大品類中,嬰兒食品類和嬰兒用品類佔據主要地位,尤其是嬰兒奶粉、營養品等類目。然而,海淘奶粉存在的一些風險和陷阱卻往往被忽視。
在我國,對配方奶粉實行嚴格的監管措施,實行奶粉配方註冊制,獲得註冊證才能在國內市場上銷售,還需進行月月抽檢。而跨境電商的進口奶粉,則被業內俗稱為「檢疫不檢驗」,規避了嚴格的配方註冊審核和對生產工廠的加工現場審核、產品的入境檢驗以及對產品的月月抽檢等。由於跨境電商奶粉監管不強,衍生了許多亂象,走私、假冒偽劣等問題在近年來的新聞報導上並不少見。2018年5月15日,廣州海關緝私局破獲了一個利用跨境電商方式走私奶粉進境的走私案件,涉嫌走私奶粉62萬罐,涉案案值達1.38億元。
跨境電商奶粉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2018年,全球第三大乳企——法國蘭特黎斯集團旗下的卡翁喜麗雅乳品廠,生產的奶粉被發現感染了沙門氏菌,導致法國喜麗雅(Celia/Celi),美國賜多利(stolle),韓國媽咪愛(OFMOM),這三個奶粉品牌的配方註冊不被我國批准,難以進入中國市場。
上述建議被熱議的背後,不僅反映了業界完善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的訴求,也折射出跨境電商繞過國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代購未獲註冊批准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現實隱憂。
有業內人士指出,加強對跨境電商途徑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的監管已勢在必行,如果繼續放縱「繞開監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流入國內,會給問題奶粉、低質奶粉渾水摸魚的機會,隱患重重。
對於跨境電商進口奶粉問題,有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對跨境購奶粉的出口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審核,要求跨境購奶粉生產企業進行註冊,對跨境購奶粉的進口商和出口商進行備案管理,建立社會共治的跨境購奶粉安全治理體系。
(來源: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