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兩個天池,一個是位於吉林省的長白山天池,另一個則是位於新疆阜康縣的天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是由一座火山休眠之後在形成的傘形面火山口積水而成。長白山天池約有10餘平方千米,四面有16座山峰圍繞,它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火山湖泊。
長白山天池的天豁峰和龍門峰之間,有一狹道,長白山天池的水便從這裡飛瀉而下,形成了有名的長白瀑布,飛瀉而下的瀑布與瀑布之下的溫泉和松花江南源二道松花江的二道白河共同形成了松花江的源頭。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長白山及長白山天池均屬於我國的地方,後來在朝鮮的不斷要求之後,我國將中朝國界移到了長白山,而長白山天池也從此變成了中朝兩國之間的界湖。
天山天池,是古冰川運動的結果,它是一座冰磧湖。相比於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的面積要小了一半,僅有4.9平方千米。它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已被收錄在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中。
在天山天池的旁邊,有東西兩個小天池,這兩個小天池的水源皆來自於天池,西小天池的水是由地底滲入,而東小天池的則由天池之水落入,天池之水在兩個小天池匯集之後又各自形成了一個瀑布,流入了三工河流域中。
有了神話故事的加持和歷史名人的參與,讓天山天池的成為了著名的湖泊
與長白山天池相比,天山天池要小得多。
記得之前在搜索天池時,總會出來長白山天池的資料,而在網絡上也聽到網友說:長白山天池要比天山天池大的多也好看的多。
然而天山天池早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就被劃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景區,同時它擁有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佳旅遊去處和中國十大魅力旅遊休閒湖泊等眾多頭銜。
天山天池的歷史很悠久,在《穆天子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
瑤池即古時對天池的稱呼。也因為這一句記載,周天子和西王母娘娘瑤池相會的神話故事讓古往今來的很多文人墨客們產生了許多綺麗的遐想。
而這一記載也說明早在公元前十世紀,天池已是當時人們心中的聖地,不然也不會有王母娘娘瑤池相會的故事。
在古代但凡名川大山,總有神仙的影子,比如在新疆境內的有著萬山祖之稱的崑崙山便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據說西王母娘娘就住在崑崙山上,天山天池不過是她沐浴梳妝的地方。
無論是與不是,天池總是因為她而揚名。
在王母娘娘之後,除了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們在遙想瑤池相會時所寫的文字之外,還有一個有名的歷史人物與這裡有關,他就是道教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當年他應成吉思汗之邀去給他論道,在經過天山天池時,面對著雄偉的博格達峰和山峰之下的天池水,揮墨寫下千古流傳的詩篇《宿輪臺東南望陰山》:
三峰並起插雲寒,四壁橫陳繞澗盤。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巖深可避刀兵害,水眾能滋稼穡幹。名鎮北方為第一,無人寫向畫圖看。
而且他還帶領弟子在這裡修建了鐵瓦寺。據說之所以叫鐵瓦寺,是因為寺上的瓦片是由鐵所鑄成。
前有王母娘娘,後有丘處機,有了他們的存在,也讓天池變得高大上起來。
而到了解放之後,毛爺爺也曾說過「我想上天池」,由此可見天池的魅力非同一般。
記憶裡的天池已離我越來越遠
第一次上天池是在初中時期,當時跟著哥嫂隨單位的組織到此一遊,只可惜那個時候既不知道天池的歷史,也看不出風景之美在哪裡,由於並沒有導遊的帶領,所以對於天池對面是博格達峰都不知道。
記得後來在寫作文時,班裡的一個同學寫天池的博格達峰,我還質疑他,結果他給我上了堂地理課,普及了一下地理知識。
那個時候的天池周轉什麼也沒有建,完全是純自然的狀態。只記得群山環抱中的一汪碧水。
後來在女兒四歲的時候,便跟著當家的背著她徒步從天池的後山翻越而過,到達天池景區。
站在山頂之上看天池,天池的氣勢小了很多。可是那一次我們卻伴著天池入睡,又在天池未醒之時看到了它的睡顏。
儘管那時的天池已不是記憶裡的汪碧水,在它的周圍已人為的修建了很多商業建築,可是在沒有人聲嘈雜的天池邊上,我卻看到天池最美的一面。
波瀾不興的湖面,湖面的上氤氳的水汽,四周輕吟的松濤聲,湖對面靜靜站立的博格達峰。
身後的鐵瓦寺早已修繕一新,自從丘處機修建了這個寺廟之後,這裡成為了新疆道教的中心,而此寺也經歷了三修三毀,我不知道新修的這個寺頂上鋪的還是不是鐵瓦,可是想想在丘處機的時代,那些鐵鑄的瓦片從山下運上山來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只是不知丘處機與他的徒弟們是否真有蓋世武功,如果真有,那麼從山下運瓦上來,倒也非難事。
有時想想古人的能力真的不容小覷,從埃及的金字塔到秦朝的長城,還有那些機關重重的皇陵,古人的智慧與能力讓現代人不得不佩服。
池邊的古榆掛著的祈福的紅布條,對於這棵有著定海神針之稱的古樹,人們寄託了太多的希望。
在東小天池之下瀑布的水霧裡,我看到了一道道小小的彩虹,那飛洩而下的天池水在轟鳴聲中落下了山谷中的河道,它們將一路奔騰著去澆灌萬畝良田。
儘管那一次我們拼盡了全力走完了天池全程,可是我們卻一路看著美景走到了天池的跟前,也看盡了天池的美。
這份美麗便一直藏在我的記憶裡,會讓我時不時地重溫一下。只是如今,記憶裡的天池已離我越來越遠。
冬天的天池一定美極了
一直想去看冬天的天池。
儘管早在十年前的冬季曾經登臨天池,見過它雪後的樣子,可是十年之後,仍然想去再見它的容顏。
自從夏天看過天池的美,便想著它冬天的樣子。
每到冬天,當山下的城市已被大雪覆蓋,山上早已是一片雪的海洋,雪給所有的景物穿上了厚厚的雪裝,那本來水波蕩漾的湖面也早已被白雪覆蓋,而那偉岸的博格達峰依舊帶著白帽,它一年四季都是這樣,不過它下面的山峰卻已褪去了綠意,披上了白色的外衣,那些去那裡雪裡雲杉們卻固執地露著樹枝,只是那墨綠的顏色,與身後黛青色的山體組成了一幅水墨山水畫來。
原來需要乘船到對岸的王母娘娘廟,在冬天,可以從湖面上直走而過。
山上的空氣很純淨,陽光也很通透,鋪在湖面上的雪,晶瑩而潔白,隨手抓起一把,可以看到粗大的雪粒,一粒粒凝結成一塊、一片,以至整個湖面。
人躺在上面,並不會陷入雪中,而只是在雪上印出淺淺的印子來。
這樣的雪讓人忍不住有想吃的衝動。想想小時候,每到雪天,總會團一團雪,過一把吃「冷飲」的癮,後來由於空氣汙染嚴重,即使是剛下的雪團起來也會有細小的黑色顆粒。
而在這裡,那一顆顆的雪粒如同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小水晶,在陽光之下閃著微光。一時間有關於雪的記憶都湧入了心頭。
只是這樣的景色卻是留在我的相冊裡。
這段時間,山裡已落了幾場雪,看網上掛出了天池的近景,那些原本不肯穿白衣的雲杉們,已在霧與氣的誘惑之後,穿上了美麗的白衣,讓它們有了一份不一樣的美麗。
還有那條上山的盤山道,在雪山之間盤旋而上,仿佛是一條黑色的巨蟒遊走於山間。
或許是因為氣溫還沒有降到最低點,天池的水面還未完全結冰,而白雪也未將天池的水面鋪滿,可是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天池卻透出別樣的嫵媚來,在看到圖片的那一刻,便被它的美麗深深吸引。
把去看天池的此景寫入自己的心願單吧,總會找個機會去親自看一眼這別樣的、初冬時節的天池。
#新疆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