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
先導海報榮登熱搜
來自網友們的激烈辯論,關於海報的字體和排版設計,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宣布將於8月22日開始舉行,同時發布先導海報,靜態海報和動態海報。今年被疫情耽誤的電影行業,從電影院剛剛回歸大眾視野到電影節官宣重啟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完整片單尚未釋出,一張先導海報卻率先登上了熱搜。微博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奇景」,人人都化身平面設計師,為字體和排版進行激烈辯論。
與往屆海報相比較
確實是平面設計師在用心做設計
看見網絡上大家討論的不亦樂乎,有的人說是ppt做的,有的人說像彩色蝦片,還有說是兒童玩具小編就很好奇找出了前幾屆的海報,嗯.真的是一言難盡。看完今年的電影節先導海報,大家一起康康往屆的設計風格吧~
北京國家電影節官網Po圖,是的,你沒有走錯片場
2020北京電影節海報
大家都在辯論些什麼?
關於海報的討論人群真的是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認為,這張海報的設計語言非常當下,甚至代表平面設計的未來;另一派則認為這張海報未經雕琢,簡直像業餘的學生作品。
立入禁止設計的北京電影節海報室外效果圖
網絡傳言:字體不行,排版隨意,顏色也髒,元素都沒有融到一起,不符合大眾審美,像PPT做的,字體都壓到圖形了等等,在人均總監級別的微博上,這個海報被大多數人批的一無是處。
從微博到豆瓣再到知乎,大家都在不亦樂乎的討論著關於此次北影2020海報的設計。這或許是我們印象中第一次看到平面設計進入了公共討論的領域。網絡上的評論雖然充斥著大量「好、壞、美、醜」式的簡單判斷和情緒宣洩,但也有許多人開始認真地討論海報設計的標準和範式,這樣的討論本身其實就是一件難得的事。
下面我們聽聽設計者是怎麼說的吧~
現在這張海報是先導海報,不是主海報。在做設計之前,主辦方提出一定要有風車,因為主標是風車;希望有天壇,因為風車和天壇有風調雨順的含義;另外希望光感、色彩上能夠有電影的感覺。本次北京電影節主辦方很尊重設計師的成果,在設計過程中也沒有太多的修改。
今年是北京電影節十周年,設計概念就是主打「十」這個漢字,拿這個漢字做成風車,風車轉得比較快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圓,然後我們就拿十個圓形「鏡片」去組成了天壇。十個鏡片堆疊在一起,其實是鏡頭裡的結構。
立入禁止將漢字「十」做成風車
」很多人說這個字怎麼沒有設計,怎麼就用了黑體字,排版也很奇怪。為什麼他們會說這話,是因為他們看到的大多數電影海報字體都是書法體;不然就是古裝大片海報裡常見的那種經過製作的三維字體,把文字都設計成金屬質感。他們會認為這樣才算是設計,如果你只用了黑體字,那就是沒有設計。
雖然電影海報設計是平面設計的一個分支,但它們確實是兩種語言。平面設計的語言和電影海報設計的語言之間的不對位才造成了這一次的爭論。不在對位關係之中,就無法構成討論。」
——源自Voicer對立入禁止的採訪
關於設計中的重疊
字母和天壇寶頂上的交疊細節
「很多人說:『這海報做得跟學生作業一樣,不會排版,天壇寶頂上的圓球和Film的字都疊到一起了,也不好好處理一下,我們強迫症看著很難受。』難受那就對了。我們的平面設計就是讓強迫症看得特別難受,來探索視覺的可能性,這本來就是我們的設計語言。你會發現別的地方是沒有重疊的,這其實是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做的一個小心思,只是在這兩套語言的不對位之下,這種小心思變得無效了。」
——源自Voicer對立入禁止的採訪
關於中國現狀的審美,為什麼把平面設計最當下的語言運用到其他行業:當代藝術界、音樂界,媒體界、時尚界都沒問題,到了電影界,就遇到問題了。大家起碼願意為了一張海報去討論、去思考,這是一件挺好的事兒,總比討論一些莫名其妙的八卦要好吧。比如現在解釋說寶頂的球被字壓著其實是一個概念,這個解釋說出來之後,如果有一兩個人恍然大悟,那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衍生物設計
北京電影節海報衍生品效果圖
設計團隊
立入禁止
立入禁止於2015年重組,核心成員包括劉治治、迷盒、張琦。立入禁止的成員由設計取向完全不同的創意人組成,他們從事平面設計、插圖、交互界面、出版、策劃展覽……幾乎涵蓋了平面設計的所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藝術、時尚、產品、建築、媒體、網際網路、音樂、文學、教育等。
立入禁止官網設計作品
今年的海報分靜態版和動態版兩個版本,從設計形式上來看,完全顛覆了以往9屆以獎盃為主視覺元素的設計,由多彩的攝影機鏡片組成的天壇成為畫面的核心,整體設計語言灑脫和諧,而不應該用簡簡單單和好壞和一些低級趣味的形容詞去評判設計。
關於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先導海報大家來個小小的投票吧~
本文由WELLDESIGN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