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聽」(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大唐名將程知節,原名咬金。在傳統小說《說唐》中,程咬金是一位福將,他屢經大難而不死,多次幫助唐太宗解決難題。
小說中程咬金做過一百天的瓦崗寨寨主,號為混世魔王,與十八路煙塵、六十四路反王稱兄道弟,好不風光。
小說把程咬金寫得武藝很差勁。他在睡夢中跟一個老神仙學了一套斧藝,結果正練的起勁時被人驚醒,於是只記住三斧。他與人對戰,只靠三斧嚇人,三招一過,草包的原型便露出來了。著名的「三板斧」的典故就是從《說唐》中演繹而來。
《隋唐演義》中程咬金更神奇,居然活了120多歲,還不斷地和武則天鬥智鬥勇,活成了一段傳奇。
那麼真實的程咬金是什麼樣的?
程咬金出身於瓦崗軍不假,但他從來沒當過寨主,混世魔王之說自然是無稽之談。程咬金參加瓦崗軍起義後,一直是李密的部將。李密當時從瓦崗軍中挑選8000精銳騎兵作為自己的親衛軍,8000人分由四位猛將統領,程咬金便是其中之一。
程咬金的武藝絕非「三板斧」。事實上他從未使用過大斧,他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一樣,都使用馬槊。這並非巧合,而是形勢所趨。自魏晉北朝以降,由於高馬鞍、馬鐙不斷出現,騎兵格鬥技術越來越靈活,相對輕巧、又利於高速突刺的馬槊(也叫槍,矛)成為主流兵器。
大斧多用來攻堅,適用於步兵砍斫堅硬物體,所以程咬金這樣一位騎將是不會用大斧的。
程咬金武藝之強,與秦叔寶、尉遲敬德等人幾乎不相上下,否則不會被李密選為貼身護衛。瓦崗軍與王世充大戰時,單雄信勢危,李密遣程咬金和裴行儼助戰。裴行儼便是《說唐》中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原型。
混戰中裴行儼誤中流矢落馬,程咬金親自抱起裴行儼逃回。他二人同騎一馬跑的慢,背後敵軍追上,用馬槊扎中程咬金身體,居然扎出個透明窟窿。從這個細節大家也可以想到,騎兵高速奔跑時,畢竟還是用馬槊更方便。
程咬金強忍劇痛,回過身折斷槊杆,奮起神威將追敵刺於馬下,這才倖免於難。可見程咬金是極具雄武氣魄的,與以勇猛著稱的秦叔寶等人實不相上下。
傳統小說中的程咬金是個馬大哈式的人物,隋朝大赦,他剛一出獄便又打死了人。其實這也是沒有根據的演繹,實際上程咬金是個很有心計的人。
瓦崗軍失敗後,程咬金、秦叔寶、單雄信等猛將都被王世充俘獲,並任用為大將。單雄信感激知遇之恩,死心塌地投效於王世充。秦叔寶雖然感到王世充人品不好,但一時也沒有辦法,只好屈居其下。只有程咬金看清了跟著王世充沒有前途,必須另投明主。他心裡雖然這樣想,表面上一點形跡也不露。他暗中連絡好秦叔寶等人,趁著出兵與唐軍作戰時,在陣上棄王世充而去。王世充想追又不敢追,因為對面陣上就是唐軍,氣的干著急沒辦法。程咬金這件事做的相當乾淨利索,可謂心細如髮、滴水不漏。
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不斷剪削秦王李世民的部下兵將,一班武將中,只有程咬金和尉遲敬德提出了先下手為強的建議。這種敏銳的政治頭腦和果決的行事作風,在秦王系的武將中是極其少見的。
程咬金因為功勞極大,唐太宗特詔令著名畫家閻立本畫其像張掛於凌煙閣,與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並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然而與大多數唐朝開國武將一樣,程咬金雖然受到極高的政治待遇,但他一生並不算圓滿。他在一次西徵中犯了屠城的錯誤,據說還涉嫌貪汙,曾被免過一次官。說來也算他人生中一個汙點。只不過因為兒子娶了唐太宗的女兒清河公主,沒多久又起復為官。
程咬金沒像小說中說的活了120歲。他生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卒於唐顯慶二年(665年),享年76歲,雖不像小說那麼誇張,在古代也算高壽了。
作者:票非人,魚羊秘史籤約作者。魚羊秘史經授權發布。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