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聽到了熟悉的"叮噹,叮叮噹"鐵器敲擊的聲音。這帶著魔性的聲音讓我少年時的回憶撲面襲來,這不就是小時候打板糖的聲音嗎?我尋聲找去,在一個巷子口找到了,神奇的是那個打板糖的大叔,竟然還是我們小時候用廢品從他手上換取板糖的那位大叔。他坐在巷子口的臺階上,有一下沒一下的敲動著手上的鐵器:"叮噹叮叮噹″。
小時候打板糖都是拿著家裡不用的鐵具換,那時候的牙膏皮也可以換,還有雞jun皮,塑料鞋底都可換。少時只要一聽到打板糖特有的這種叮噹聲,我和小夥伴們就會從家裡拿出平時存好的廢品出來,圍到筐旁,換來一小塊板糖。
小時候這位打板糖的大叔挑的是兩個大竹籮筐,一個是用來裝廢品,另外一個筐是用來裝板糖。大叔現在換成了兩個塑料框,另一個框裡放的是板凳等雜物,我詢問了下,現在也不收廢品的,收錢。
這位大叔不是本地人,好像是黃陂那邊的口音。多年未見了,容貌依稀還是那時的模樣,只是蒼老了許多。不知是後來在其他地方謀生呢還是老後重操舊業?這也不好詢問。我觀察到大叔的框旁也沒有現在商販們慣用的收錢碼,翻了下包幸好包裡帶有現金,拿出現金來向大叔買了一些板糖。
板糖如以前一樣還是用塊透明塑料布包著,上面搭了條毛巾。大叔掀開塑料布,用那個豎形的鐵板子放板糖上,另一隻手用那個有著圓圓的鐵頭的鐵板敲打著豎形鐵板,一小塊板糖就應聲而斷。
現在的板糖好像比以前要白,不知道是不是記憶偏差,總覺得以前的板糖好像略黑些,拈上一小塊放入嘴中,舌尖驟甜,依舊是兒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