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砍價互助(群聊二維群碼))微信搜索:高效砍價群
掃描二維碼關注入群
目前89698+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下了班後,有時也與母親一起看些她愛看的電視,有飲梅花酒的情節呢,說的是梅花,蓮子和松子調製的一種酒吧,在那時的江南很普及的。據說是松子味厚,藥理上的事也不甚明了,漢唐詩辭賦裡有過的,文藝大家們屢受磨難之時,天南地北的到處跑,很接地氣人氣的。
賈誼是常喝松醪的,杜甫也是「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韓愈曾言「聞道松醪賤,何須吝錯刀。」就是說那就很便宜,用不著吝惜錯刀幣。說的再明白些,那就是一種當是百姓用來「除風祛溼,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補藥性的酒,也算是一種歷久而不衰的發明呢。喝松醪酒,就和吃粗茶淡飯一樣,是對老百姓的一種尊重和愛護。
在北宋時,蘇東坡出任定州,也曾體察民情,定瓷,秧歌和松醪也都曾寫入過詩裡,有【中山松醪賦】並筆墨傳世,有一種古雅的或清雅的味道,如果不查閱歷史,單從詩文看,很是文人樣的,這種文人本位習氣與漢唐不同,多事述懷和清玩,也就是不似前人那麼接地氣了,這也是詩詞毀於宋的根本原因。
在那賦裡,有這樣的句子:「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或騎麟而翳風,爭榼挈而瓢操。顛倒白綸巾,淋漓宮錦袍。追東坡而不可及,歸哺歠其醨糟。漱松風於齒牙,猶足以賦《遠遊》而續《離騷》也。」可見他自視甚高,當然,魏晉那種儒道合一的官家玄學,有其內在不合理的因素,尚清談,也被蘇東坡認為實踐體驗不足,七賢呢,八仙呢,也絕不似蘇氏那麼一概而論,以宋朝儒道合一的理學取代玄學,其實也沒走多遠,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古代文人多磨難,當知其事,通其意,絕不去仿效,才能根深而蒂固,也就是要懂得大道真有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