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斧頭幫主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功夫》
或許周星馳自己本人都沒想到,一把鋥亮的斧頭、一段魔性的舞蹈、再加上這句經典臺詞,讓「斧頭幫」,這個在影片中惡事做盡的幫派,火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電影裡的斧頭幫
那幾年裡席捲大陸的尚武之風,吹得半點不比當年洪興古惑仔的要小。
而80多年前,廬山太乙村甬道上散步的蔣介石,同樣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敢來刺殺自己這個國民政府主席。
這個人有什麼不敢,炸日本軍艦、暗殺日軍司令、刺殺汪精衛……他都做過了,他還有什麼不敢?
他就是王亞樵,歷史上真實的斧頭幫幫主。
▲王亞樵舊照
1.落榜秀才
王亞樵留下的傳說實在太多,他讓蔣介石提心弔膽,令汪精衛肋骨生疼,就連縱橫上海的青幫「教父」杜月笙碰到,都不得不暫避鋒芒。
再沒有一個人的故事能比他的更傳奇,更精彩。但有句話說的好,要想真正地了解一個人,還得到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壤看看。
▲民國時期合肥
1889年,王亞樵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貧寒佃農家裡,在他之前,從祖父王榜,到生父王蔭堂,王家歷代都靠租種地主的田地為生。
但光靠種地哪能掙到錢,王家日子過得一直很拮据,糧食收成少時甚至連地租都交不起,地主們只認錢不認人,告上了衙門,一家老小交了罰款後被掃地出門。
無奈之下,老王一家只得移居到臨近的磨店鎮上,開設一個小染坊餬口,沒有地主剝削,老王心裡想,日子總該變好了吧?
禍不單行,又遇上了鎮上的土豪劣紳仗勢欺人,要論「白漂」,沒人比得過這些豪紳,讓本就做小本買賣的王家雪上加霜。
你和豪紳談錢吧,人就和你談拳頭,這怎麼搞?到最後,還是老王先低了頭,請酒賠禮當孫子,這事才過去。
而這一切都被尚還年輕的小王--王亞樵看到了眼裡,對這些剝削黎民百姓的土豪劣紳,他是恨到了骨子裡。
與強權反抗到底的革命精神,也漸漸地在王亞樵心裡生根發芽。
要說王亞樵,打小也是機敏聰明,在念書上,更是頗有天賦,曾參加前清末科舉考試,一不小心就名列前十名,放在現在,註定是要上清華北大的棟梁之才。
但時也命也,亂世之下,焉有完卵。
王亞樵見證的是中國近代最屈辱的一段歷史,英、法、日、俄、德各國列強氣勢洶洶,叫囂著瓜分中國。清廷的媚外無能、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機讓王亞樵又氣又恨。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清王朝統治,那一年王亞樵22歲,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用現在的話說,王亞樵徹底成為了孫中山的小迷弟,不僅早早地加入了同盟會,為了響應孫中山革命號召,他與李元甫、王傳柱等同鄉在合肥組織了軍政府,並由自己擔任副司令,宣布獨立。
但恰巧,接受同盟會上海總部委任來合肥的孫品驂,也成立了軍政府,自任司令。
而且孫品驂主張暫維持舊有豪紳和士大夫階級的現狀。從小就痛恨豪紳的王亞樵主張開糧庫、賑濟災民、打倒豪紳,顯然和他玩不到一塊去。
兩派意見不合,時有衝突,但王亞樵這個土司令又怎麼是「正規軍」孫品驂的對手?
不日兩派爆發械鬥,李元甫、王傳柱等人不幸喪命,而王亞樵因為當時在下鄉集合隊伍,逃過一劫跑到南京加入社會黨。
不久社會黨定為「亂黨」,屁股還沒坐熱的王亞樵,被迫率領一班同志,又灰溜溜地逃到上海。
一個安徽人叱吒上海灘的傳奇歷史,就此拉開序幕。
2.斧頭幫主
你可以說,王亞樵的前半生失敗得很徹底,因為他幾乎沒有把一件事情真正做成功。
但如果仔細一看,王亞樵的每一步路都走在了時代的前沿,並整體符合歷史發展進程。
無論是打地主、反豪紳,還是響應革命,推翻清政府,在大事上判斷幾乎從未出錯。
王亞樵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而上海給了他這個機會。
民國時期的上海,號稱遠東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就像歌謠裡唱的那樣,「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
而當時上海魚龍混雜的幫派,與上海的繁華一樣遠近聞名。
但人人都知青幫杜月笙,卻很少有人知曉真正的上海教父,一個連杜月笙見到了,都要恭敬地叫一聲老師的人物,他就是張仁奎,又名張錦湖。
▲上海黑幫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均為張仁奎門徒
張仁奎,曾護送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旗下門徒眾多,蔣介石、黃金榮、杜月笙、韓復榘都曾拜其為師,有著"幫會元魁"之稱。
上海灘的幫派名流都幾乎出自張仁奎門下,這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了「斧頭幫」幫主的王亞樵。
很多人對於幫派有個誤解,好像所有的黑幫成員們都整天拎著長刀長槍在大街上火拼。
但實際,各個幫派大多都有自己的營生,無論是黃金榮還是杜月笙,他們都曾在民國工商業界擔當要位。
除了幹販賣鴉片這種非法交易外,礦業、新聞、交通各個行業,都要插一腳,杜月笙甚至還創辦中匯銀行,試圖進軍金融業。
▲曾經的中匯銀行大樓
畢竟動輒萬計的幫眾總不能天天靠收保護費維生吧,所以更貼切點說,幫派勢力是作為軍閥統治亂世,商人們保住基本營生收入和擴張勢力的一種手段。
王亞樵的「斧頭幫」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眾所周知,在江浙一代商人興起之前,徽商曾經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經商群體,與晉幫齊名。
徽商的成功,離不開徽州人以血緣和地緣為依據的團結精神,在今天中國各個城市,你仍然能找到安徽人自發形成的一個個小團體。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安徽人,王亞樵的崛起,可以說離不開來自安徽同鄉的幫襯。
1920年,王亞樵以安徽人柏文蔚、李少川的名義,在上海組織了「安徽勞工總會」,以維護在滬的皖籍工人權益。
▲柏文蔚作為早期革命家,比較知名
次年,王亞樵從餘誠格手裡接管了「安徽旅滬同鄉會」,號召皖籍工人入會,一時間,來入會的人絡繹不絕,同鄉會人數號稱最高時「超過了10萬人」。
工人們有什麼權益需要維護?
當然有,即便是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都有包工頭拖欠農民工薪資等現象,更何況民國時的上海。
但當時上海商人們往往有著幫派勢力的保護,這讓王亞樵意識到發展武裝的重要性,於是便給同鄉會的成員配備斧頭。
一次皖籍工人與商人鬧出了勞資糾紛,索要工資的工人反遭到毒打,聽聞此事的王亞樵,一怒之下率領數百名手持利斧的成員衝進這名商人的大院,這才解決爭端。
「斧頭幫」的名字因此響亮起來,而經過這一事件,王亞樵也成了斧頭幫名副其實的首領,在上海灘有了一席之地。
3.與戴笠義結金蘭
在創立斧頭幫之前,流亡到上海後的王亞樵,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看望仰慕已久的「偶像」孫中山,並加入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的前身。
王亞樵這個人膽子之大,讓孫中山也頗為咋舌。
因為,在王入黨後沒多久,孫中山就收到了他的上書,王亞樵建議轟炸當時的北平政府,殺死段祺瑞,「實行鋤除民賊,以救危亡」,且「非組織暗殺團體不可」。
▲段祺瑞是當時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人
可要推翻軍閥的統治,又豈是簡單的刺殺就能完成的,孫中山批駁了他的建議。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王亞樵的革命觀是狹隘的,刺殺一個段祺瑞,總會站出來第二個段祺瑞,又有何用?而這也是導致了他之後悲劇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王亞樵的「暗殺革命觀」影響下,「斧頭幫」也顯得與眾不同,崇尚以「五步流血」的暗殺手段除暴安良,自成一派。
斧頭幫策劃刺殺的第一個大人物,就是時任淞滬警察廳廳長的徐國梁,徐國梁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直系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的親信。
▲江蘇督軍齊燮元
1923年,江蘇督軍齊燮元計劃攻打浙江督軍盧永祥,暗中聯繫當地的徐國梁。
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通過王亞樵的安徽老鄉李少川聯繫到了王亞樵,想要幹掉徐國梁,奪回上海警權。
▲當代影視劇中盧永祥兒子狂氣十足
這個徐國梁也不是什麼好人,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曾鎮壓上海本地革命黨人和愛國人士,還開設公司暗中販毒,王亞樵早就看這個徐國梁不爽,再加上盧永祥許下承諾,一旦刺殺行動成功,便奉上浙江湖州一地,於是欣然答應。
1923年11月12日,王亞樵接到消息,徐國梁準備前往溫泉浴室洗澡,當即下令部下在門口設好埋伏。在徐國梁洗罷出門登車之際,王亞樵命部下向徐國梁射擊,徐國梁就此一命嗚呼。
這起案件迅速轟動全國,徹底激怒了江蘇督軍齊燮元,成為了江浙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而收到行動結果的盧永祥卻是大喜過望,將湖州一地欣然劃給王亞樵。王亞樵於是便開始在在湖州招兵買馬,準備籌備一隻自己的別動隊。
一時間,湖州人才匯聚,而那隻奔往湖州參軍的隊伍中,有一個平平無奇的浙江小夥,長著濃眉大眼,笑容溫和,他叫做戴笠。你沒有聽錯,正是之後成為國民黨軍統副局長的戴笠,戴老闆。
▲左邊是蔣介石,右邊為戴笠
在湖州練兵期間,王亞樵與戴笠、胡宗南意氣相投,在胡抱一的提議下,四人結拜為金蘭兄弟。
但此時的王亞樵,怎麼也想不到,眼前這個與自己把酒言歡、笑著喊自己二哥的好兄弟,戴笠,竟是多年後謀害自己的真兇。
4.刺殺蔣介石
刺殺一個徐國梁,無法從根本上挽回軍事差距,江浙戰爭中,盧永祥大敗,失守浙江。
可憐王亞樵,湖州這塊地還捂熱,便不得不重新逃跑。而戴笠和胡宗南則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雙方就此分道揚鑣。
▲黃埔軍校培養出了大量的軍事統領
1927年,正值諸多革命志士浴血殺敵、北伐勝利指日可待之際,蔣介石卻悍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上海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群眾,北伐自此功虧一簣。
▲國民黨街頭抓捕革命進步人士
王亞樵從內心深處認為蔣介石這是背叛孫中山的革命遺訓,在蔣介石舉辦的南京中山公園「奠都典禮」大會,王亞樵以工人代表名義出席大會,在大會發表演說,公然唱反調,痛斥蔣介石,高呼「打倒軍閥!反對屠殺!」。
發表演說後,王亞樵自知處境危險,立即逃往上海。自此,王亞樵和蔣介石兩人已經徹底對立,勢同水火。
1929年,王亞樵秘密聯絡方振武、石友三、餘立奎三路大軍起兵討蔣,時國民黨任建設委員趙鐵橋獲知後密報蔣介石,導致三路大軍討蔣尚未舉事就被扼殺。
趙鐵橋和王亞樵的梁子就此結下。
次年,趙鐵橋被國民黨派往上海接管招商局,擔任總辦,而這樣一來時任招商局董事長的李國傑幾乎被架空,心有不忿的李國傑找到了王亞樵,想要「搞點事情」。
於是,1930年7月24日,剛升任總辦的趙鐵橋在招商局門口,被王亞樵派遣的殺手暗殺身死。
▲登上當時報紙頭條的暗殺事件
王亞樵可謂是一箭雙鵰,不僅報了洩密之仇,還拿到了李國傑事前答應的一千大洋報酬和招商局裡「江安」號輪船的經營權。
但當時「江安」號輪船的經理叫張延齡,背景不小,是杜月笙的門徒,拒不交船,雙方相持不下。於是王亞樵派數百人,手持利斧,上船逼張延齡交船,張延齡無奈只能逃進杜月笙府求助。
可面對這麼一個「亂七八糟」的王亞樵,就連杜月笙也不想招惹,於是杜月笙請人出面向王亞樵求情,主動向王亞樵道歉賠罪,並立即交出江安號輪船。
而經此一事,王亞樵和蔣介石勢力的矛盾更加激化。
1931年,蔣介石在安徽等地實行米照捐計劃,當地人食不果腹,餓殍載道。
王亞樵組織安徽的學生和工人進行一系列反抗活動,並派幫眾持槍對米商軟硬兼施,讓他們罷市罷運,一時糧運不通,糧價高漲。
蔣介石最後不得不通過汪精衛這個行政院長下令撤除了米照捐,知道了王亞樵為幕後勢力之一後,蔣立即派人查封了王亞樵「安徽旅滬學會」。
就在這時受人所託,王亞樵順勢而為,悄悄地謀划起了「廬山刺蔣」。
據王亞樵的弟弟王述樵的回憶, 「他很聰明,獲悉蔣介石要去廬山度假後,和幫中幾個兄弟買了兩隻金華火腿,把當中的肉挖掉,然後將手槍藏進去。
妹妹王亞瑛和表弟媳劉小蓮化裝成闊太太的 模樣,兩個槍手裝扮成隨從,從容地通 過上海碼頭嚴密的檢查,登上開往漢口的輪船。
當她們到達九江後,僱了兩頂轎子,又大搖大擺地通過了沿途嚴密的盤查,把火腿送上了廬山。」
▲當年的事發地廬山太乙村,
已經成了著名的風景區
最終,這次刺蔣行動還是失敗了。因為派去的刺客取出武器後,將挖空的火腿隨手一扔,被當時的巡邏士兵發現,引起了懷疑。
但據說當場有子彈從蔣介石頭頂飛過,把他嚇了個半死。
同年 7月 23日,王亞樵又派人在上海北火車站欲刺殺蔣介石麾下大將宋子文,但誤將宋子文的秘書認作目標打死,宋子文僥倖逃脫。
5.鐵血鋤奸團
兩次刺殺均以失敗告終止後,王亞樵已經深知,以後要想刺殺恐怕再難成功。適逢日本侵略戰爭打響,王亞樵便積極投入抗日活動中。
1932年「一·二八 」事變爆發,王亞樵召集部下緊急宣布「全力以赴抗日」,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 ,組織3000多人開赴戰場配合十九路軍抗敵。
王看到抗日軍民槍枝不足,便想動用上海的兵工廠造槍,但是南京政府方面要求全部武器運往南京。王亞樵不得已乘武器調運到崑山附近時,派人劫車搶回來,裝備給抗日軍民。
但戰爭開始不久,蔣介石即籌劃與日本籤訂停戰協定,得知王亞樵任義勇軍司令極為震怒,下令撤除王亞樵義勇軍司令,解散義勇軍。
王亞樵將義勇軍改為救國決死軍,並從「決死軍」選拔精幹人員組成「敢死隊」。「敢死隊」偵實日軍虹口兵力空虛,請示十九路軍總部,由十九路軍、決死軍各抽調兵力會同敢死隊襲擊日本司令部,當時稱之「踩日本司令部」。
為了有效打擊日本海軍力量,王亞樵這次將目標放在了「出雲號」巡洋艦上。
▲當年的「出雲號」巡洋艦
特選拔水手7名進行訓練,乘漁船拖水雷出吳淞口,由當時上海守備軍暗暗護送至「出雲號」軍艦附近,由水手入海將水雷密送至「出雲號」艦底進行轟炸。
這次人工導航水雷雖然沒有將「出雲號」擊沉,但依舊讓日軍上下震驚。
在一二八事變中,任上海派遣軍司令的日軍上將白川義則,命令100架飛機在上海市內狂轟濫炸,以絕對的軍事優勢力量,碾壓上海防衛力量。最終,迫使十九路軍退出上海,籤訂停戰協議。
▲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
1932年4月29日,日軍在上海舉辦天長節祝賀會。
這是向中國赤裸裸的挑釁,日軍耀武揚威的舉動,立即引起了上海愛國人士的憤慨,王亞樵等人便密謀刺殺白川義則和搗毀日軍慶祝大會行動。
因為慶祝大會規定只允許日本人、臺灣地區人和朝鮮人參加,於是,王亞樵找到流亡上海的朝鮮臨時政府的安昌浩,與其密切合作,王亞樵負責提供資金,安昌浩負責尋找人選。
4月29日,日軍祝捷大會這天,安昌浩召集的朝鮮義士尹奉吉假扮成倒茶水的服務員,看準時機將炸彈投向主賓席,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被炸死,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被炸斷一條腿,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被炸瞎一隻眼。
▲革命烈士尹奉吉
白川義則死後,中國一家報紙報導該事件用了這樣的標題:「乘著軍艦而來,躺著棺材而去」。
之後王組織成立了以日軍高級軍官和鐵桿漢奸為對象的「鐵血鋤奸團」,並親自擔任團長。多次策劃實施,刺殺日偽高官、漢奸等行動。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合影時,蔣介石藉口身體不適未來合影,王亞樵安排的刺客殺蔣不成,便高喊「打倒賣國賊!」開槍射擊汪精衛,汪精衛連中三槍,其中一顆子彈擊中脊椎骨,九年後復發身亡。
12月25日王亞樵又安排乾掉正在上海主持媚日談判的國民政府外交次長唐有壬。
▲汪精衛
蔣介石大怒,發布懸賞百萬大洋購王亞樵人頭,當時紅軍的高級將領的懸賞金額也不過十萬大洋,可見蔣介石對王亞樵非常恐懼。
此時,從事特工暗殺活動的軍統局副局長,王亞樵曾經的好兄弟戴笠,已經深得蔣介石賞識,不料受到蔣介石的 「欽點」,開始了追捕王亞樵的行動。
戴笠熟知王亞樵「重義氣」,找到了因參與南京刺汪行動而被捕的王亞樵部下餘立奎,但餘立奎是個硬漢子,任特務們酷刑用盡,始終不肯吐露有關王亞樵的一個字,也不肯配合軍統工作。
但戴笠聽說餘立奎在香港有個妻子叫婉君,二人共同生活多年,於是決定從餘婉君入手,一番威逼利誘,要餘婉君引出王亞樵,並承諾事成就把她丈夫放了。
餘婉君便以生活困難為由,託人帶信約當時身在廣西梧州的王亞樵會面。王亞樵按約定時間去婉君的住所,剛一進門,特務們立即向他撒了一把石灰,王亞樵眼睛被迷,仍頑強地同特務展開激烈搏鬥。
最後,王亞樵身中5槍,被刺3刀,當場死亡。一代梟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縱觀王亞樵的一生,可謂歷經磨難,曾多次被大勢力通緝,四處流亡,但是其堅持革命的心卻始終如一。
如果分析其暗殺對象,基本上分為三種,一是政敵,如徐國梁,二是貪官汙吏,如刺殺張秋白是為了反對安徽省省長陳調元在安徽的橫徵暴斂。三是侵略者和賣國賊,如刺白川義則、汪精衛、唐有壬。
其所主導的暗殺活動帶有明顯的政治背景,也具有鮮明的愛國色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也夾雜有利益和意氣用事氣的成分。
但他是一個有缺陷的愛國者,行走在革命與暗殺之間的人的他,到死也沒也沒有走上一條光明的革命道路。
但總體來說,憑著其民族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這點,他就足以稱得上「民族英雄」的稱號。
就像偉人評價王亞樵的那樣: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
《斧頭幫並非傳說,幫主王亞樵曾暗殺蔣介石》,郭華悅軍工出品 戰備壓縮餅乾
軍工廠直接發貨 還是團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