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臘月二十五!吃這個,搶鼠年「頭福」!

2020-12-26 澎湃新聞

【年俗】臘月二十五!吃這個,搶鼠年「頭福」!

2020-01-19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臘月二十五!

各位注意了!

臘月二十五很重要

因為

「今天要吃豆腐!搶頭福!」

為什麼要吃豆腐?

吃豆腐有「頭福」之意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家家戶戶的廚房便開始忙碌起來說起來。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

有趣的是,國內有些地方還有吃豆腐渣的風俗。傳說玉帝下界視察,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帝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也是過去人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對於天津人來說,

臘月二十五除磨豆腐吃豆腐,

還有哪些習俗呢?

臘月二十五

還有這些習俗要知道

糊窗戶

過去在天津衛,臘月二十三祭灶,臘月二十四掃完了房子,這之後老百姓家裡就該糊窗戶了。過去窗戶主要靠糊紙擋風。這層紙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曬,難免會有破損,看起來不美觀,所以過年前一定要換層新窗戶紙。

糊窗戶事實上並不是將屋裡糊得密不通風,而是留出風鬥和氣眼,保證空氣流通,室內既有新鮮空氣,而且不會出現過堂風。如今,「糊窗戶」的習俗已經逐漸演變成貼窗花了。

天津是國內唯一盛行門箋、窗花的大城市。天津剪紙工藝,歷史悠久,貼近生活,是一種廣泛普及的群眾藝術。從工藝上看,紙條流暢,紋理清晰,刻畫精細,畫面情景交融,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是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裝飾品。

接玉帝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諸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話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後,玉帝會在二十五這天親自下界視察,看看人間善惡疾苦,然後根據看到的情況決定來年的禍與福。所以,在過去,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祭祀祈福,人們說話辦事也都小心謹慎,爭取有個好表現給玉帝看,以博取玉帝歡心,希望自己來年能夠有個好光景,因此,這天就被稱為「接玉帝」。

天津人最愛吃的八珍豆腐,

你會做嗎?

八珍豆腐是一道特色鮮明的「天津菜」,每個天津人心中都會有自己情有獨鐘的一盤八珍豆腐。

【菜譜做法】

①老豆腐切成4釐米大小0.5釐米厚的方片,在開水中過一下,撈出如果水分多,最好用廚房紙巾吸下水。平底不粘鍋燒熱,多下點油,把豆腐擺入小火煎至一面金黃,然後翻面煎另一面,盛出待用。

② 春筍去殼切段,胡蘿蔔切片,香菇口蘑切塊,速凍青豆解凍,黑木耳泡發,準備好待用。

③ 鍋燒熱下少許油,下生薑煸香,下花生胡蘿蔔翻炒,接著下香菇口蘑木耳春筍同炒至9成熟,下入煎過的豆腐還有解凍好的青豆翻炒一下,在加入料酒翻炒幾下。

④ 加入一碗水到鍋中,加醋少許、鹽、生抽、冰糖、白胡椒粉調味,小火繼續加熱,讓豆腐吸飽湯汁然後大火收一下汁即可出鍋。

吃豆腐不光寓意好

更是因為

還有一些食材

跟豆腐搭配起來不僅好吃

還更有營養哦

今天不妨做一道

以豆腐為主的美食吧

臘月二十五

小編祝願大家都能

搶到「頭福"!

來源 | 天津廣播

編輯 | 陳 欣

審核 | 趙永明

往期精選

徵稿啟事

親愛的小夥伴們:

「平安天津濱海」現面向廣大民警、文職輔警及所有關注我們的好朋友們徵集稿件。

主題要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是微視頻、漫畫 、圖片、音樂、散文、詩歌等等,唯一的要求就是求原創!!!

內容要陽光向上、積極正面,並附帶作品說明,註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及時與您聯繫!

投稿方式:xqjxwxc@sina.com

「平安天津濱海」期待您的作品

原標題:《【年俗】臘月二十五!吃這個,搶鼠年「頭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那些你不知道的小眾年俗,以及宮裡的過年玩法
    但失去儀式感的年還能算年嗎? 要知道,中國傳統春節一度是非常隆重的。 1 俗語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貼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一刀肉...」
  • 年關話年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洗福祿,有多少人還在堅持
    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七,眼看這還有三天就要過年了,忙碌一年的您在回家的路上了嗎?您家的年貨都辦齊了嗎?春節可是漢民族一年當中最為重視的節日,這個可能還真沒有之一!在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民俗諺語就有「二十七宰公雞」的說法,今兒個咱們就說說這老年間臘月二十七都要做些什麼。
  • 早讀|進入臘月就是年,惟願君安
    據說在古代,每當到了臘月時節,民間就會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致敬盡禮,迎接福神,上告祖先,拜求來年的好運氣。雖說到了現代,大家已經不再打獵,但殺雞宰牛,舉辦祭祀大典告慰天地眾神和祖先的傳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這個大典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臘月除塵習俗的來歷寓意及講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告別「小年」,就該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塵」,即年終大掃除,也叫「掃房子」。[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由來傳說故事]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
  • 為什麼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被稱作「臘月」?
    明清後人們還有立春日吃鮮蘿蔔,謂之「咬春」的習俗。不少地方春節食俗中還有吃春餅、春卷的風俗。可是,春節中還有許多風俗與「立春」並沒有什麼關係。正月初一改稱春節後,春節又與古代的「元旦」發生了關係,春節的一些風俗,例如吃團圓飯,守歲、穿新衣、拜年、送賀年片、掛年曆畫片等就是元旦「過年」風俗的遺風。但是,古代並不都把正月初一定為元旦歲首。
  • 騰衝過年的年俗都有那些?春節去騰衝玩,要怎麼去騰衝?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了倒計時!關於來騰衝過年,網友們提出了各種問題。為了讓大家的旅行更便利,更全面了解騰衝,我們對大家的問題作出了解答,看看下面這些問題是不是也是你正要問的。送灶神、迎天神、殺年豬、打牙祭、吃長飯……騰衝人過年充滿了儀式感,今天小編就為你盤點一下騰衝人過年的習俗,讓你在騰衝滿滿的「年味」中感受不一樣的「極邊第一城」。
  • 明日臘月初一,年味漸濃,這6種傳統食物記得吃,美味寓意好
    農曆十二月為「臘月」,是傳統民間俗稱,臘月是一年之歲尾,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兒也越來越濃,所以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那麼臘月初一又該吃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這6種傳統美食不要錯過了,好吃又好寓意。
  • 蔡亞利——聞煙花又放喜賦 ‖ 春鋤 ‖ 年俗錄 除夕,初一 ‖ 年問
    除夕黑燈門庭冷,天人不問年俗淡,痾魔精妖勢趁舞,九洲淨地呼呻亂。忽聞銀花又煊彩,瘴除徹望不夜天。臘月26午草年俗錄 除夕,初一蔡亞利/文壓歲錢長輩給兒子,孫子,散壓歲錢,是個講究,一毛,二毛的,一塊兩塊的(後來數字越來越大,帶著大方炫富的氣勢,壞了風俗,壞了子孫)一家人團圓,圍爐,聚炕,看電視,談論年的莊稼收成,錢財收入……夜半後,有的睡了,有的吃麵吃餃子……
  • 【沙河年俗】年的味道
    在無數個值得留戀的時光碎片中,深深鐫刻於我腦海中的,便是進入臘月,每天早晨基本上都會在一聲高過一聲、令人揪心的豬尖叫聲中驚醒,這個時候母親就會添上幾嘴,議論著這是誰誰家豬長的怎樣,亦或是誰誰家裡又能賺錢給家裡添幾件物件了,在將近過年的鄉下,這是令人分外眼紅的事情。
  • ​聽【月娥播講】那時的年俗 作者/李春仁
    「小孩,小孩,嘴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餐,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爺,灶爺高興升上天。……」時至今日,每每想起這首童謠,從前過年時的年俗,總是歷歷在目。那時,從二十三「祭灶」這一天開始,年的味道也便濃烈起來。街上隨處都可以聞到過年的味道,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年味兒的芬芳與溫馨。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習俗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寓意
    臘月二十六是幾號  查詢後,我們可以得知,2018臘月二十六是2018年2月11號。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 為什麼南方小年和北方時間不同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六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嗎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 「到了臘月就是年」,春節裡的這些習俗原來都跟道教有關
    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隨著時間的推進,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春節也是數千年文化的一種傳承。人們在這段時間裡祈福團聚,敬天法祖。舉行各種活動慶祝。拜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宋朝詩人範成大《祭灶詞》 詩曰:「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說的就是到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上稟這一年民間人們的善惡之行。所以家家戶戶的百姓都會在這一天祭灶祈福,祭灶神寓意著祈福禳災,所以在祭祀的時候便要對灶王爺恭恭敬敬。
  • 除夕倒計時|臘月的臘和腊味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一進臘月,就開始有了「年味」。年俗民謠中的第一句就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既是除夕倒計時的開始,也是企盼新年的開始。臘月裡要為新年做的準備很多,收拾屋子、購置年貨,還要根據節點準備很多吃食,比如臘八粥、臘八蒜,還有的人家專門做一些臘肉、臘腸等腊味。問題來了:臘月的這個「臘」和吃食裡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 臘月了!一定要看的20條開運習俗和咒語迎來一整年的吉祥和好運
    今天農曆臘月初一!俗話說,進了臘月就是年,這是迎接春節的前奏,也是傳送祝福的開始。關於咬災的民謠:「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裡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每年的臘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炒棒花兒」,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裡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
  • 關於臺灣拜拜的年俗大全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了三位臺灣朋友一起大話年俗,從臘月的年貨籌備,到除夕的祭祀儀式,再到元宵節的祈福活動,給雜役花青兩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民俗學課程。對於長大的我們來說,年味似乎淡了許多,不再有背著大人偷偷放鞭炮的喜悅,也少了對長大一歲去擁抱未來的期待。
  • 臘月三十|吃餃子 年夜飯 千家萬戶樂團圓
    若問如何找回兒時鄉間的濃濃年味兒,且回歸這幾個年俗,過個有傳統味兒的大年!熱熱鬧鬧過大年啦節日習俗家人團聚吃年夜飯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
  • 大同年俗——過 年
    這根本原因就在於年節本身所表現出的充分民俗化以及由此給民眾帶來的一種親和力。 進入臘月,年的味道便一天比一天濃了起來。有一首兒歌是這樣說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可見從過臘八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忙活著過年了。
  • 俗語:「臘月二十四、七掃金,八掃銀」,你家有這個講究嗎?
    導語:俗語:「臘月二十四、七掃金,八掃銀」,你家有這個講究嗎?今天就是臘月二十四了,距離過年是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重,昨天就是臘月二十三,在北方這一天是小年,而在南方到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民間有諺語「官三民四疍五」,疍指疍民,是靠海而生的水上居民。
  • 年俗遭遇霧霾 售賣煙花爆竹利潤僅為往年1/5
    原標題:年俗遭遇霧霾 售賣煙花爆竹利潤僅為往年1/5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 攝影 方煒)「爆竹聲聲辭舊歲」燃放煙花爆竹過年是中國傳統的習俗,少了爆竹聲仿佛就少了點過年熱鬧紅火的氣氛。然而,自從年俗遇上了霧霾,煙花爆竹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 年俗 | 春節的由來
    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