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網絡電影,《大地震》講述了唐山大地震中某煤礦井下礦工們突圍重生的奇蹟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光芒。同時,該片在宣傳方式方面的創新,在製作水準上達到的高度也為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創作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啟迪。
2019年以來,在管理部門的引導和製作傳播機構的努力下,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數量、影響力較往年有明顯提高。
近期,網絡電影《大地震》在愛奇藝上線播出,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唐山大地震中某煤礦井下礦工們通過開展自救互救,最終突圍重生的奇蹟故事。該片自上線以來實現了較好的傳播效果,躋身愛奇藝年度網絡電影前十名,也是今年以來觀影人次最高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地面傷亡率達到50%,而當天煤礦井下數萬名被困礦工通過開展大規模的自救互救,突破千難萬險,以萬分之七的震亡率,創造了人類地震史上的奇蹟。
《大地震》通過對當年生還礦工和其他倖存者的採訪,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了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求生傳奇。該片摒棄網絡電影常用的「虛構災難」的套路,取材真實事件,是一部描寫新中國成立以來真實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的網絡電影,在觀照現實的同時,也為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創作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大地震》著重展現了絕境之中的人性光輝。影片通過對人物內心活動和行動抉擇的描寫,不僅勾勒出了多面的人物形象,也在矛盾和衝突中體現出了團結的力量和人性的真善美。
例如,區隊長張鵬舉不顧眾人勸阻,冒著地震中煤層鬆動帶來二次垮塌的風險,堅持營救被埋礦工,體現了責任與擔當;革委會主任範綱,在眾人慌亂之時能夠快速穩定軍心並說出「讓群眾先走,黨員斷後,我在最後」,凸顯了共產黨員應有的覺悟與風格;在必須有人點燃炸藥炸開偽頂方能使眾人獲救的關鍵時刻,範綱義無反顧地選擇犧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工友,更是充分體現了黨員捨己為人、捨身為公的大無畏精神。
影片沒有採用「造神」似的手法來塑造一個個完美的角色,正如外表堅強的張鵬舉卻有著脆弱內心,作為領導的範綱也會打官腔說官話,甚至因為自己武斷的決策而陷眾人於險境。但正是由於眾人在逆境之下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求同存異團結一致,才使得影片在表達上更顯真實,人性的體現也更顯光輝。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網絡電影,《大地震》較為真實地還原了當年礦下環境和災難發生時的場景。
據媒體報導,該片使用了40餘噸煤炭、20餘噸鋼材和1000多立方米的木材,專門搭建了一個超1.2萬平方米的景棚,包含寬窄礦道十幾條,並將原開灤煤礦的老舊機械運至拍攝現場。
同時,影片也注重在細節上下功夫。比如,人物同時期的語言風格、道具中的暖壺與飯盒等,都展示出了較強的寫實色彩和年代氣息。根據愛奇藝平臺數據,該片製作成本高達兩千萬。
在演員的使用上,影片由曾出演《人民的名義》《破冰行動》等優質現實主義作品的老戲骨挑大梁,不僅人物形象契合影片內容,更是通過簡單的幾句臺詞、幾個動作便將張鵬舉的耿直、周科長的貪婪等人物性格演繹得生動鮮明,保證了角色的呈現質量。
今年7月起,愛奇藝發布網絡電影「聯合營銷」合作新模式,對優秀網絡電影投以更大的資源來幫助其擴大影響力。憑藉較好的製作水準和積極向上的價值導向,《大地震》成為愛奇藝第二部「聯合營銷」的影片。
同時,影片在宣傳上注重與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的聯動,積極通過社交平臺引導話題發酵,並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上發起了#平凡人最圈粉的瞬間##你願意為誰拼一次命#等話題,以情感共鳴帶動用戶關注,將電影本身厚重的質感轉化為可以穿透各年齡層人群的社會話題,截至11月,微博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已過億,數萬人參與話題討論。
真實還原當年的奇蹟,在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的同時,網絡電影《大地震》也給觀眾傳遞了捨己為人的英雄主義和求同存異的集體主義精神力量。此外,該片在製作和宣傳發行方面的經驗,也為下一步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