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勝算》果然不負眾望,編劇超讚的劇本,導演和演員的精湛技藝,為我們呈現了一部不俗的作品,可是遺憾的是評分過低。
我個人覺得這部作品被嚴重低估了,網上也是褒貶不一,不過大多數衝著柳雲龍而來,結果卻有點失望,其實他的演技依然一如之前的好,而且和劇中飾演方廳長的李立群兩人的對手戲也是非常精彩的。
故事講述的是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宣戰,毗鄰蘇聯遠東地區的滿洲國,以成田為首的「北進派」隨時可能對蘇侵犯。面對腹背受敵之危,蘇聯遠東情報局實施代號為「論持久戰」的秘密計劃。中共黨員唐飛受命執行該秘密計劃,憑著他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過人的膽略,最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也許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一部劇難免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因為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和看法。
今天我想從劇中的一些人物出發,講述那些隱藏在其中的職場潛規則吧。
劇中的孫喜遠是一名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而且他的武功高強,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喜歡自作主張,缺少組織性和紀律性。
結果恰恰就是因為這一點,將自己和身邊的戰友帶入了危險境地,秦德龍因此而犧牲了。
《勝算》中當孫喜遠是行動組的副組長,可是他在行動中多次自作主張,他自恃身手不凡,私自秘密跟蹤加藤,而且沒有經過請示匯報和討論,便要除掉加藤和劉翻譯官。
多次險些壞事,所以上級決定將他撤離。
然而在撤退之前,他無意聽到警察廳的兩個線人要舉報秦德龍,依然是不匯報,不請示,擅自將兩人除掉,這樣反而暴露了秦德龍,同時也將唐飛置身於危險處境。
其實我們在職場上也是如此,越是社會發展進步,越是講究合作性,如果在職場中自以為能力強,而喜歡呈個人英雄主義,反而會壞事。
該劇中的人物都有著其鮮明的特性,比如老奸巨猾的福源,他如果是在職場中,估計一定會將手下玩弄於股掌之中。
先來說下劉翻譯官,電視劇開端時,這人基本沒有多少存在感,感覺他就是一個在警察廳裡混吃混喝的人物,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呢,不拉幫結派,也不得罪人。
可是偏偏不想惹事的他,卻攤上了大事,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經過死而復生之後,劉翻譯官對於福原感恩戴德,所以從此徹底被福原徵服了,我們不難從後面的劇情看出,劉翻譯官一改之前的做派,非常賣力地抓人,死心塌地跟從福原。
其實在職場中也是如此,有時候被打入冷宮中,可是往往會在換了領導之後,得以大翻身,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當然這樣的人自然會心無旁騖地跟從這個領導。
19世紀英國作家班傑明·迪斯雷利說過這麼一句話: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劇中的福原深諳此道,在警察廳和保安局中,他對誰都不是百分之百信任別人,但是他深深明白上面這個道理,所以一次次利用其他人為他效勞。
對於方世寶,他用位置來威脅他,因為方世寶原來的靠山死了,而且那人和福原之間還有舊怨,所以福原利用這個關係不時敲打方世寶,使得方世寶這個老滑頭不敢行差踏錯。
對於自己的手下兼好友的女兒蔡夢,福原依然是用的這招,他拿到了蔡夢父親私自買賣情報的證據,以此來要挾她去做一些不心甘情願的事情。
其實在職場中也是如此,難怪都說職場中沒有朋友,因為有了太多利益的牽扯和牽制,自然無法交心。
在我看來《勝算》這部劇還是非常不錯的,比起有的神劇來說,要有內涵得多,但是該劇缺少也有著兩個硬傷,一個就是因為女主角換了演員,都是後期單拍和摳圖,所以面部表情顯得有點僵硬和不合拍,另一個原因是劇中的一些喜劇色彩衝淡了諜戰片的緊張氣氛。
當然,這依然不失為一部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