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苗心禾苗娘子,是後宮戲中難得一見的,不爭不搶不害人還安全活到大結局的嬪妃。
這部劇從主要人物的小時候就開始鋪墊,走得路線跟《知否》差不多,先通過小演員將人物小時候的經歷表現出來,這之後發生的事情,幾乎都能在小時候找到一點誘因。
苗娘子是全劇後宮女人中唯一一個與官家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她是官家乳母的女兒,從小就在宮裡長大,一直稱官家為六哥。
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就是官家得知自己非劉太后親生,而自己的親生母親李氏被貶到宮外為先帝守皇陵。年少的官家趕去皇陵想與母親相認,但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勸阻。這一次官家回來了,沒有相見。
後來李氏即將病故,官家又因為必須出席宴會,連李氏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
官家到親生母親臨死都沒能見上一面,這是他心底最痛的一處。後來皇子接連夭折,都被官家認為是自己沒有為母盡孝的錯。他認為自己虧待了李家,所以將自己從小疼到大的徽柔嫁給了李瑋,直接造成了徽柔長公主日後的悲慘結局,更是讓觀眾們為徽柔和懷吉意難平。
而每次官家最痛的時候,都是苗娘子陪在身邊的。
當時苗心禾還不是官家的娘子,只是乳母的女兒。官家有心臟病,所以當她知道官家一個人因為傷心難過去了別院的時候,著急不已,一定要去。當時還在世的劉太后問了苗心禾一句話:「你可想好了,你這一去,就要在宮裡,跟那麼多女人一樣,困守一生。」
苗心禾很堅定,她願意。這個時候的苗心禾,是最愛官家的,她滿心滿眼都是官家,甘願永遠陪在官家身邊。即使她知道官家以後還會有皇后,會有很多娘子,她也願意。
所以在一開始,官家的後宮,曹皇后心懷天下、其他娘子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家族榮耀,只有苗娘子只是為了官家。
官家也說,每次去曹皇后那裡,皇后滿口的祖宗規矩。每次去張娘子那裡,張娘子又會對他抱怨糾纏,只有來苗娘子這裡的時候最舒服,他在這裡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安安心心的享受就好了。
苗娘子向來是不爭不搶的,官家來也好不來也好,她都不會去爭,也不會拒絕。
但是有一次,面對官家的關心,苗娘子拒絕了。她拒絕了官家留下過夜的打算,請官家去張娘子那裡。
也是從這裡,官家明顯的感受到,他的禾兒變了。
苗心禾,這個甘願為她的六哥困守孤城,為她的六哥生兒育女的女人,終於拒絕了眼前這個官家遲來的關心。
苗娘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與官家離心的?一個場景,苗娘子與曹皇后深夜談話的時候,苗娘子說:以前什麼事都會對官家說,這些年反倒與娘娘更加親厚了,一些話對著官家說不出口的,現在總想與娘娘說。
可見連苗娘子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經漸漸與官家離心了。
回看劇中,苗娘子第一次表現出自己要爭的,是爭官家身邊的梳頭婦人,是誰的人。當時她和俞娘子的對話中,說自己原來心裡只有官家,可近些年,有了徽柔,又有了最興來,自然會為孩子多考慮些。
而這個時候,正是張娘子風頭正盛的時候。
官家寵愛張娘子,也寵愛徽柔。徽柔是他與苗娘子的第一個孩子,健健康康長大,更何況苗娘子跟他自小長大的情誼到底不一樣。但是張娘子就是看不順眼徽柔,甚至認為徽柔詛咒她的女兒。
張娘子在後宮的囂張跋扈也讓徽柔不喜歡她,所以兩人之間劍拔弩張。作為徽柔的娘,自然也是提心弔膽。梳頭夫人這個日日跟在官家身邊的人,如果是張娘子的人,那徽柔遲早會失了聖心。
表面上看,是因為官家對張娘子的寵愛,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苗娘子才對官家漸失望。其實失望的情緒、離心的苗頭,是一早就種下的。
在苗娘子心裡,官家一直是她的六哥,可以給她和孩子依靠和庇護的,她同樣也心疼六哥作為官家的身不由己和處理前朝事務的煩惱疲憊。但是當張娘子出現的那一刻,苗娘子逐漸發現,官家會因為張娘子斥責皇后、會因為張娘子委屈徽柔、會因為張娘子違背祖宗家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苗娘子不安的來源。
所以,苗娘子的心,早就在官家一次一次對張娘子的維護中,倒向皇后的一邊了。
劇中高滔滔對趙宗實說:「我不像娘娘那般大度,不像苗娘子那樣溫柔忍讓,也不想如張娘子一般,張牙舞爪的惹人厭。」
一句話概括出後宮三個對官家最重要的女人,在宮中活出的樣子,可這些樣子,真的是她們一開始想像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