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上出現不少給鹿晗AI換臉的視頻,因為換臉後的輪廓、表情都非常自然,讓很多人大呼粉上了鹿晗的AI臉。
與此同時,另一部同為AI換臉的網劇《三千鴉殺》也高居熱搜不下,原因是換臉技術太差被群嘲為車禍現場。
雖然國內AI換臉梗在ZAO的推動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但影視作品裡的效果未免也太次了些,於是問題就來了,AI換臉技術是否真的有應用市場呢?
說起《三千鴉殺》這部劇,片方之所以鋌而走險運用起換臉,是因為劇中演員大鬧公共場所被拘留,於是用另一演員代替,重拍不太可能,於是就想到了成本最小的AI換臉。本來,大家對換臉也不抱太大希望,但萬萬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差,角色換臉後五官明顯大於常人,表情生硬,甚至邊緣還出現了模糊、扭曲現象,讓人不忍直視。事實上,AI換臉並不是首次應用在國產影視劇中了,2019年播出的《封神演義》《光榮時代》《長安十二時辰》和剛剛完結的《時光與你都很甜》中,都使用了該技術,只是效果都算不上好。說起來,AI換臉技術最早開始於2017年,國外一個名為「DeepFakes」的用戶在Reddit上發布了一個假視頻,利用深度學習和AI技術,將女星的臉換到了成人電影上,並免費發布了視頻教程。
按照教程,製作一個明星換臉視頻非常簡單。即使是不懂程序的人,也能在幾個小時內做出一部換臉視頻,並且越多人使用教程,人工智慧換臉的精準度就越高。
於是,換臉技術就在國外流行開來。
直到2019年初,B站UP主發布的了94版射鵰英雄傳換臉視頻,這一玩法才在國內打開大門。
在該視頻中,朱茵版黃蓉的臉被替換成了楊冪,從當時流出的視頻和動圖來看,換臉效果幾乎是以假亂真。
到了2019年8月底,換臉App「ZAO」的推出讓普通人也玩起了換臉。不過,隨後帶來的隱私及侵權風險使其口碑迅速反撲。
ZAO不光藉此免費獲得了用戶上傳資料中所包含肖像信息的使用權和轉授權,還將侵權的風險轉嫁給了用戶。質疑甚至上升到了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生物識別手段,使得支付產品不得不現身闢謠。
02
在ZAO引發隱私爭議後,換臉技術在普通人中的使用開始沉寂,但在影視劇製作中繼續保持活躍。
國外影視作品倒是一向把換臉技術玩得很溜,最具代表性的要數2015年的《速度與激情7》,直接讓去世的主演保羅·沃克「復活」了。據此前外媒報導,只用CGI(計算機合成圖像)技術一項,就將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從原計劃的2億美金提升至了2.5億美金。
2019年上映的電影《雙子殺手》更是將CGI技術向前推了一步,創造出一個減齡至23歲的威爾·史密斯,與真人版51歲的威爾·史密斯進行近身搏鬥。
但國內的影視劇中,一直難以用換臉技術還原演員正常出演時的效果,每次都難逃網友吐槽。
這也不難解釋,畢竟國內影視圈正處於「恰快錢」的怪圈中,成本自然一壓再壓。
目前市場上AI換臉的價格大概是1.5萬元每分鐘,而手動換臉的價格要十幾萬元每分鐘,即便是簡單的內容,最低市場報價也會在5~6萬元每分鐘。捨不得花費,效果自然就好不到哪去了。
一位特效製作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三千鴉殺》效果現在看起來不協調,是因為貼合度不夠。
可以說,從影視製作、日常娛樂視頻再到換臉黑產,換臉技術影響行業的方方面面。簡單易用的技術讓用戶可以任意生成內容,在豐富內容創造工具與素材的同時,卻也讓個人隱私與黑色產業問題被放大。
但技術被利用得到仍然可以帶來積極影響,比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劣跡藝人對新劇上檔的負面影響。
總體來看,影視行業是AI換臉技術在大眾娛樂中少有的突破口,但其應用依然受到政策及技術水平的制約。
AI換臉技術要在影視作品中顯現出價值,至少先得讓效果不「打臉」,才有可能尋求商業化,但從現在來看,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