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小品,一般而言,最少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
而黃子華一個人站在舞臺中央,連續說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讓臺下觀眾樂不可支、鼓掌叫好,而絕無冷場,這需要非凡的功力。
黃子華的個人經歷堪稱傳奇。
從小雙親離異,居住環境換個不停,在不同的親戚家輪流住了個遍,童年生活充滿動蕩。這樣的生活經歷讓黃子華從小就對人生產生思考。
大學就讀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拿到了哲學學士學位。在極端務實的香港,不學商科而學哲學,也屬另類。
從1984年進入無線編劇班,黃子華輾轉於TVB、香港話劇團、商業電臺、香港電臺。做文員、主持、編劇,都沒什麼反響。
他喜歡演戲,但容貌不過關,根本沒機會。終於爭取到一些角色,結果部部票房慘烈,被封「票房毒藥」,黃子華30歲之前的人生可謂衰到至。
那些年,他嘗試做很多事,都沒有起色,而他的一些朋友已經嶄露頭角,他只能繼續鬱郁不得志的生活。
作家也是好友的黃碧雲就曾寫過那段人生低谷期的黃子華。
她有次在TVB的電梯碰到他,黃子華手上捧著大堆的資料去影印,手忙腳亂,姿態頗為狼狽。
二人簡單聊了幾句後,黃子華疲憊地靠在電梯一角,好像在發呆,眼神迷茫、空洞。
到了1990年,黃子華已經30歲,他的事業仍沒有起色,如果再按這樣的局面繼續走下去,四十歲、五十歲,人生就會這麼一事無成地過去。
在這樣的情形下,何時等到出頭之日?
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想轉行。
他很後悔,如果早幾年不在娛樂圈熬著,轉行從事地產經紀,個人境況一定好多了。
但是,他又有點不甘心,他在娛樂圈折騰這些年,雖然反響平平,就這麼離開了,內心很失落。
他決定開一場show,作為自己離開娛樂圈的告別演出,也算是給自己過往黯淡歲月的一個紀念。
1990年8月30年,是黃子華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他自費在香港文化中心一個僅容納300人的場館開始了生平第一次棟篤笑:《娛樂圈血淚史》。
這場90分鐘的《娛樂圈血淚史》源於黃子華本人的真實經歷,過往多少年看不到希望、慘澹落寞的人生,黃子華自我嘲笑般地表演著。
現場掌聲雷動,觀眾的反應太出乎意料了……
於是,這場告別演出成了黃子華之後舞臺生涯的好彩頭。
人生啊,真是又詭異,又無常。曾經那麼努力想在娛樂圈出頭,根本沒機會,現在終於死了這份心,卻紅了!
由此,黃子華憑著棟篤笑一炮而紅,成為香港演藝圈的紅人。
他說過一個段子,很有趣。
當做了難堪、不光彩的事,別人問起,你可自我開脫:搵食咯!
再被追問,你可回嗆:犯法啊?!
還被追問,你可丟出極致答案:我想的嘛?!
三者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再問就是不知趣了!
讓觀眾在笑聲中引發思考,產生共鳴,與黃子華本人的人生際遇都很大的關係。能對世態人情有如此詼諧、深刻的觀察,皆因黃子華早年際遇,很能體會底層小人物的辛酸。
除了棟篤笑票房大賣,連電視劇的收視率都很好。
2000年,黃子華與鄭裕玲合作的電視劇《男親女愛》叫好又叫座,創下當時最高的收視率,50點!
紅,做什麼都順啦!
人生兜兜轉轉,終能出頭,其實已經很幸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