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音頻
今天是4月6號,也是涼山救火烈士七日祭的日子。我們翻看其中一位烈士——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的新聞報導員代晉愷生前寫下的報導,試圖還原這些英雄們的戰鬥往事、生活點滴。(主播:賀蓓 記者:劉苗 文字/音頻編輯:梁子珊)
4月5日下午,川報觀察記者從四川省森林公安局和涼山州森林公安局了解到,經過森林公安部門偵查後確認,木裡森林大火的起火點和雷擊樹木均已找到,確認為雷擊火。
著火點是一棵雲南松,位於山脊上,樹齡約八十年。
據了解,火災後森林公安就進入現場勘查起火點和起火原因。
另據李光俊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通過森林公安「六人組」四天三夜的工作,對著火區成千上萬棵樹拉網式排查,已確認雷擊點為一棵高約18米、胸徑250多釐米的雲南松。這棵樹的樹枝被雷「打飛了」,樹幹也被擊出一個裂口,電流傳導到樹下的腐殖層,引發火災。
李光俊介紹,這種原始森林裡,樹下都是腐殖層,就是幾百上千年累積的樹枝和落葉,形成可燃氣體,一點就燃的。初步分析,雅礱江屬於乾熱河谷地區,最低的海拔幾百米,最高四五千米,低海拔的地方溫度可以達到三十多度,而上面可能才十多度,氣溫高差形成空氣對流,容易產生雷電。現在涼山屬於防火季,只有乾雷不下雨,當雷打在樹上就形成電流,傳導到下面的腐殖層,遇到可燃氣體,很容易就起火了。
為尋找到雷擊點,森林公安前後有四位民警受傷。
昨天
一則新聞引起了網友上萬的關注
專家評估發現
涼山火災倖存消防員存在
一定程度的急性應激反應
視頻↓↓
視頻據央視新聞
網友刷屏
希望他們快快好起來
4月4日上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舉行悼念儀式,哀悼在「3·30」木裡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0名撲火烈士。西昌市和木裡縣降半旗,涼山州暫停一切文化娛樂活動。
當日下午,受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委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專家李曉景與大隊三中隊倖存的6名隊員圍坐在一起,傾訴近日的感受和疑惑。
李曉景表示,倖存消防員出現睡不好覺、害怕、手抖等情況。經過評估,倖存消防員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應激反應(ASD)。
李曉景為戰士們提供心理援助。 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圖
後怕、閃回、睡眠障礙
在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的學習室,李曉景見到了6位從火災現場回來的森林消防指戰員。
李曉景還未提問,隊員趙一兵(化名)首先說道,他曾參加過雅安地震和塘沽爆炸的搜救工作,在現場看到了很多遺體,但他感覺和此次(木裡火災)情況很不同。
「我現在很害怕。當時在參加天津搜救時也經手了很多遇難遺體,那時沒有怕的感覺。但這次,現在我往這一坐,就老想這事,而且越想越怕。」
趙一兵說,當時他在山上時一點感覺不到害怕,哪怕是在找到隊友的遺體並把他們運下來時也沒有太多恐懼。但幾天後後怕慢慢上來了,自己從煙盒裡拿根煙手都在抖。
他擔心,自己害怕的程度可能會在往後的幾個月裡越來越大,甚至超出自己能承受的範圍。隊員孫善(化名)也有相似的感受。
「我當時在山頂,看到那個火,還有煙,心裡是嗡嗡地響,根本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跑。前一秒隊友還在身邊,突然一下子沒人了,後來看到遺體被燻得認不出來,說實話是怕,因為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孫善說,回來後除了後怕,他總感覺隊友們還在自己身邊。
隊員錢仁禮(化名)的感受更深,「站哨的時候,前半夜還好,後半夜總感覺他們跟著我們,一個人坐在那裡心裡一陣亂想。有時候晚上睡覺,一下子會驚醒,覺得他們回來了,打火的片段在腦子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放。」
李曉景說,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閃回」,出現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但要看這種情緒是否在可控範圍。
李曉景認為首先這些狀況的出現是正常的,同時他們能夠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積極信號。
專家們已初步制定了為期一年的規劃,以消防員自願為前提,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
圖據澎湃視頻截圖
「我們規劃三個階段,目前處於第一階段,也就是應激期,通常在事故發生後的首個月內。「李曉景介紹,在這個階段,心理專家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安撫各類應激情緒問題,並逐漸開展系統的幹預工作,包括災後心理知識科普,心理健康狀況篩查並建立檔案,團體和個體心理輔導。
第二個階段為安置期,通常為應激期的後兩個月,專家們將持續開展科普、團體和個體輔導工作,組建當地(以及消防系統內)心理健康骨幹隊伍並開展持續系統的培訓,建設服務於消防系統的心理健康中心並配備相應心理學設備設施。
第三個階段為恢復期,他們將持續開展骨幹隊伍培訓和團體、個體心理輔導,更重要的是總結出一套適用於當地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並協助當地骨幹力量逐漸接手心理援助工作。
木裡火災烈士遺物。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圖
很快,微博話題#倖存消防員出現應激反應#引發網友關注。
網友紛紛表示,這個問題必須重視:
不少網友也為消防員加油鼓勁:
還有網友表示:很想很想學心理學了!
看完報導,卻有網友質疑這樣的援助形式:
很快有人回復道:心理治療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據悉,急性應激反應即急性應激障礙(ASD),是指在遭受到急劇、嚴重的精神創傷性事件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所產生的一過性的精神障礙,發作急驟經及時治療預後良好,精神狀態可完全恢復正常。
在精神創傷性事件發生後由專業人員儘早給予危機幹預、提供脫離創傷的環境、加強社會支持等均可有效地防止ASD的發生。
ASD的預防主要在於平日裡培養健康的心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提高應對應激事件的能力。網友也提出要多關心廣大消防員的心理健康:
李曉景曾參與過
多次災後救援人員的心理援助工作
他表示
很多人關注到的只有英雄的一面
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英雄背後
面臨很多現實的責任、壓力和恐懼
希望倖存消防員早日康復
你們都是英雄!
(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除李曉景其他人均為化名)
南方都市報(nddaily)綜合報導
據川報觀察(cbgc2014 記者 王成棟)、澎湃新聞(thepapernews 記者:趙孟 胥輝 沈文迪 王鑫 實習生 張慧)、中國青年報(zqbcyol)綜合等
點擊圖片
為英雄鮮花
↓↓
標星+置頂南方都市報
一秒找到南都君
▼
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