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武
01
對於陳方安生,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可是親愛的讀者,您知道嗎?陳方安生的親爺爺,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抗日英雄方振武將軍。
沒錯,陳方安生可是名門之後啊!
那麼,陳方安生為什么姓陳,不姓方呢?
其實,嫁給後來的香港輔警總監陳棣榮之前,她就叫方安生,按照香港習慣,女性出嫁後要在姓名前冠以夫姓,所以她就成了陳方安生。
方振武
02
陳方安生的親爺爺方振武,1885年出生於安徽壽縣,1905年進入安徽武備學堂學習軍事。
辛亥革命爆發,方振武積極響應,參加了光復南京之戰,後來,又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的二次革命,等許多革命活動。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方振武在馮玉祥麾下,擔任國民軍第五軍軍長。
很多人不知道,馮玉祥的國民軍表面上歸蔣介石領導,但實際上接受蘇聯的資助,不聽命於蔣介石,蔣介石心中惱怒,卻無可奈何。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吞併中國東三省,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策略,消極抗日。
蔣介石消極抗日,顯然對蘇聯不利。蘇聯方面就與馮玉祥接觸,為其提供槍械,鼓勵馮玉祥置蔣介石於不顧,獨自開展抗日活動。
在蘇聯的支持下,在國內愛國民眾的感召下,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成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5月28日,方振武通電響應,被任命為抗日同盟軍副總司令。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成立之後,迅速壯大,成為一支擁有12萬人、10萬槍枝的重要抗日力量。馮玉祥和方振武組織了多次戰役,最終將日偽軍全部逐出察哈爾省。
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多倫戰役。在蔣介石看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擅自妄為,接受蘇聯支持,實屬叛逆,將之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
7月5日,蔣介石與日軍達成默契,共同夾擊抗日同盟軍。
面對這一危急情況,方振武精心布局,巧設計謀,經過全體官兵的英勇血戰,重創日偽軍,收復多倫。
多倫之戰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寫下了光輝一頁,是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第一次遭受重大打擊,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
蔣介石十分忌憚抗日同盟軍的力量壯大,會破壞他的全盤計劃,於是,又命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約15萬兵力,大舉進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10月初,馮玉祥和方振武的抗日同盟軍陷入重圍,東、西、南被蔣軍包圍,北面又被日軍包圍,情況萬分危急。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錯綜複雜的因素,蘇聯突然斷絕了給馮玉祥的給養。
與此同時,蔣介石通過各種手段收買、分化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導致方振武有8個師和二個旅變節投靠了蔣介石。
面對蔣介石、蘇聯、日偽軍三方的壓力,馮玉祥感到十分絕望。當年8月5日,馮玉祥宣布解散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離開察哈爾跑到泰山上隱居去了。
方振武堅決不向蔣介石屈服,就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代理總司令,並打出「抗日反蔣」旗號,繼續戰鬥。
在何應欽十幾萬大部隊的圍攻之下,這支抗日部隊最終還是被打敗了。
03
方振武在部隊被打散之後,僥倖得以逃脫,後輾轉流亡到了香港。
陳方安生的父親方心誥與母親方召麟
1940年1月17日,方振武的長子方心誥,在上海生下方安生(也就是後來的陳方安生)。
1941年12月8日,日本進攻香港,香港淪陷。
面對民族危機,蟄伏在香港的方振武,決心回到內地參加抗日鬥爭,遂由元朗回到廣東。在中山縣境內,方振武不幸被戴笠的特務部隊誘捕。在蔣介石的密令之下,方振武很快遭到暗殺。
叱吒風雲的抗日名將方振武,壯志未酬,卻慘遭毒手,實在是中華民族一大損失。
方振武心憂天下,為國捐軀,流芳千古!希望每一位炎黃子孫都能夠真正熱愛我們的國家,讓先烈為之流血犧牲的這片國土幸福安康!
這就是陳方安生親爺爺方振武的故事。
不知道,安徽壽縣的朋友們,還記不記得這位令人敬佩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