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很多家長都願意讓孩子學習鋼琴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但是,很多人在挑選鋼琴的時候都顯得手足無措,因為他們可能對於鋼琴的知識不甚了解。
今天,coco姐姐從以下8個細節教大家判斷鋼琴品質的好壞,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挑選到心儀的鋼琴。
鋼琴從外觀看有平臺式(三角)與立式兩種,琴弦越長,共鳴就越豐富,音的延續時間也就越長。
臺式的琴弦比立式長,音樂會演奏常採用平臺式的(三角鋼琴)。
一般家庭購琴多選立式鋼琴,佔地面積小,價格較低。有條件的家庭,學琴建議購130cm以上的鋼琴。
黑白鍵的運動越靈敏越好。
試驗的方法是:左右手各用食指連續快速地在同一個鍵上敲擊,如果每秒能達到 8次以上,即是立式琴的的標準,並要求88個鍵都是一樣的。
平臺琴的標準則是同一音連續復奏每秒12次以上。踩下左邊的弱音踏板,仔細看88個黑白鍵是否有高低現象。
如果高低明顯,說明工藝不夠精細。這一點相當重要,影響演奏時的力度。
聽音,高音區的擊弦發音必須清脆明亮,並且越明亮越好,沒有機械雜聲或者帶擊木頭的聲音。這樣高音區在與低音區一同演奏時,就具有穿透力。
在高中低 3個音區同時彈奏時,低音區的發音不生硬,有柔和和厚實感則佳。至於中音區,在感覺上有清晰、剛柔兼備的音色。除了檢驗高中低 3個音區外。
購琴時還應打開擊弦機上頂端的向天木蓋板以及上門,看看銅纏弦與裸鋼弦的交界處,當上下鄰近五六個音鍵連續彈奏時,有無明顯音色上的痕跡,有則差,無則好。
檢查3個踏板,在運動中是否有雜音,靈敏度如何,性能好不好。即踩下右邊踏板時,演奏的音就延長;放開腳,所有的音均迅速停止。
右邊踏板用的最多,宜仔細檢查。左邊的踏板是弱音,如果踩下去時音量明顯減弱,則是好的,反之要調整。中間踏板是軟音輕聲踏板。
檢查琴弦,打開上下門。
第一,看裸鋼弦在色澤上是否有明顯的差別,鋼弦以同一個廠家同一色澤為佳。
第二,觀察纏鋼弦,看30條纏弦的紫銅絲色澤是否統一,離上方弦枕的裸鋼弦尺寸是否均稱。再下門觀察,所有纏弦離弦橋最上面的第一個「馬釘」,其尺寸是否均勻。有長短或不均勻說明制纏弦操作時工藝上有毛病。
看音板,即共鳴板,這是決定音色及共鳴的主要部件。
音板的木紋(年輪)均勻,在2-2.5mm範圍,最多不超過3mm,並且又細又直、無節無裂,此外,拼合的縫隙應細且直,膠水不露在音板平面上。
一般音板上只刷一層簿簿的酒精與蟲膠溶成的「酒漆」,漆厚了反而影響共鳴。
檢查擊弦機,打開上門,仔細觀察,每一鍵的機械部件排列是否均勻。即看攀帶鐵絲是否前後左右勻稱;
氈槌間空隙怎樣;槌柄斜靠的松呢有否個別深陷的痕跡,如有一部分深陷,說明此琴已使用過一個時期。再觀察氈槌的色澤是否統一。
鋼琴外殼。油漆應是越光亮平整越好。實際上,真正演奏鋼琴的人,最重要是聽音色如何。
最重要的音色補充說明:
要對鋼琴音色的好壞作出正確的判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議大家,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會對判斷鋼琴音色的好壞有一定的幫助。在挑選鋼琴時,首先要聽一下鋼琴的音準情況,必須在音基本調準的情況下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音準情況下,先彈一彈中音區,因為中音區音色的好壞基本上能決定該琴的整體音色的好壞。中音區要求音的延長要儘可能地長。音色要優美柔和。發音既不能沉悶也不能生硬,輕彈和重彈時音色不能有變化。起變化的只能是音量的大小。低音區的發音要渾厚有力,音響要有足夠的延長,發音不能短促,無力。高音區的發音要明亮清晰。不能過分華麗、發音不純淨、沒有餘音。一架鋼琴的三個音區的音色都較為滿意的情況下,還要注意三個音區過渡要自然,不能有痕跡,音色要統一;音量的比例要協調。在挑選新琴時,整體的音色寧願偏向柔和一點,也不能要過於明亮的。因為音色柔和一點的新琴彈奏一段時間,音色可能會好起來,過於明亮的,過一段時間,音色有可能會過分了。當然,各人對音色的認識不盡相同、有些差異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出一定的範圍文章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煩請及時聯繫刪除!
文章好看,就點「贊」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