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內地商業大片,《八佰》自然是最近幾天最受關注的電影。《八佰》此前已經開啟點映,口碑還不錯,目前的評分是7.8分。
《八佰》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來,整體的故事架構這裡就不多說。此前近一周的點映,加上上映首日1.1億的票房,目前的總票房是3.5億。
這部電影定檔之後,相關方面給出的預測票房是30億,這中間多少有點打氣的意思在裡面。而點映之後,相關的預測票房下調到23.7億。
宏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戰爭電影,在戰爭場面這塊,導演是下了不少功夫。刻畫的群像也比較多,從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到鄭愷飾演的陳樹生,每一個角色背後的故事都有深意。角色多了,人物的形象好像變得標籤化了。
《八佰》的投資號稱5億,雲集了姜武、王千源、張譯、黃志忠、侯勇、李晨等實力男演員,整體的陣容還是比較搶眼。
之所以這麼強大的陣容,是因為這部電影寄託了華誼兄弟「想翻身」的願望。華誼兄弟自2018年的風波之後,股價接連下跌。
創始人王中軍、王中磊的股份幾乎被質押,不少項目都中斷了,公司只能到處找錢去堵窟窿。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八佰》在2019年的相關上映活動,因為各種原因被迫停止。
這部投入巨大的《八佰》,能早點上映,對華誼兄弟的現金流來說也算是好事。《八佰》的相關收益權,早就被華誼兄弟給抵押出去,可想而知這家曾經無限風光的公司有多缺錢。
而《八佰》上映後,有相關媒體報導《八佰》在開啟點映前,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費,否則點映無法如期上映,這一操作被認為是「霸王條款」,也引發了中小電影院老闆的不滿。
《八佰》上映首日,相關發行方也對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回應。對「保底費用」隻字未提,僅表示沒有獲得密鑰的影院,要麼是有黑歷史,要麼是不接受相應的發行模式。
《八佰》的上映了,對於華誼兄弟的作用也是相當明顯,上映首日股價上漲8.45%。華誼兄弟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如今年無法扭虧為盈,那麼華誼兄弟可能會有退市的風險。
按照目前的票房增速,《八佰》的最終票房能超過20億都有點難。
但作為疫情後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大片,無論是對華誼兄弟還是對於中國電影,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的意義,這部電影能上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交給觀眾來評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