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中依然能欣賞到秋色秋味
核心提示丨寒露白,秋菊黃,木葉凋。悽風冷雨,送走長假,送走中秋,送來寒露。昨日是第十七個節氣——寒露,這意味著露由白而寒,夜逐漸拉長,而漫長的夜,容易讓露凝結為霜。寒露之後,緊接著便是霜降節氣,立冬也離得不遠了。秋已走了大半了,「餘額」所剩不多,還是趁著呼嘯的北風沒有來臨之前,好好欣賞一下這漸深漸少的秋色秋味吧。
節氣
涼爽逐漸變寒冷 萬葉被秋風染黃
秋風秋雨,秋涼秋意,滿是秋情緒。雨漫過國慶長假,又將漫過節後的第一個工作周。在一片微風細雨中,寒露在昨日悄然來臨。那葉面上、草尖上、花瓣上的水珠,已分不清究竟是清晨的露水,還是夜裡的雨水。
寒露節氣,顧名思義,此時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白露時節,白天中午前後,或許還有燥熱,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而寒露時節,暑氣盡消,涼意滿天,涼爽開始向寒冷過渡。
我國古人,將寒露也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所謂鴻雁來賓,碧雲天中鴻雁飛,黃葉地上草木枯,這是秋天的典型意象。二候稍難理解,其大意是天寒以後,雀鳥不見了,古人以為海邊多出來的蛤蜊,乃是雀鳥變成,這當然是不經之談。
三候菊花黃。萬花開後,此花才開。愈是天寒,它開得越是熱烈,越是奔放火辣。這時節,正是賞菊品菊吟菊玩菊的好時候。它開在東籬之下,相對南山;它開在重陽佳節,等人來就。它們有的蕊寒香冷,有的暗暗淡淡的紫,有的融融冶冶黃,看著高冷孤絕,所以蜂蝶難來。
寒露和前面的白露、後面的霜降一樣,都表示水汽凝結的現象。寒露過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我國的部分地區將出現霜凍,而北方基本上是紅葉白雲、天高氣淡的景象了。登高望遠,寄興懷遠,也和當下的氣候較為契合。
有首節氣詩,將寒露節氣寫得很是全面:「天高晝暖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日享菊香播小麥,夜嘗梨貝養脾腸。」其實,夜裡來的,不僅有涼,還有冷,被褥要添一層了。雖然草木蕭疏,但果實成熟,多汁而甜的梨,還有新鮮的橘子,都將成為人們喉頭的一道甘甜的涼味。
氣候
氣溫下降天漸冷 多喝熱水少食涼
雨水下個不停,氣溫仍在下跌。不要寄希望於雨停天暖,因為氣溫下降是自然的趨勢。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了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冬天在望。
在正常的年份,10℃的等溫線,已經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普遍降至0℃以下,初霜鋪開。東北地區和新疆北部,很容易出現「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景象了。
寒露過後,氣溫下降,空氣乾燥,這樣的環境容易增強感冒病毒的致病力。此時的很多疾病,一旦發生,很可能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應該警惕心腦血管疾病、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寒露節氣,老年人要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這樣有益於身體健康。
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是要風度,還是要溫度,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天氣越來越冷了,如果還是赤膊露身,涼氣很容易侵入體內。養生之道都在諺語之中,所謂「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露得少一點,疾病相應也就少一點。
中秋之後,天氣乾燥,口渴、咽幹、唇燥等「秋燥病」,很容易出現。人們需要多吃一些水果,少吃辣椒和生冷食物,常喝開水、豆漿、牛奶等,以提高抗燥病力。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寒露也是秋季腹瀉多發的時節。人們除了要在飲食上多加謹慎外,還需要在夜間入眠時,特別保護好腹部,以免感染夜涼,讓疾病有了可乘之機。
天氣
天高雲淡無由見 連陰雨中添秋裝
雨水送走長假,迎來又一個工作周。秋早就深了,可是陽光卻稀疏,人們要打著傘忍受著每天的雨聲風影。
這樣的情況,還將持續四天左右。根據預報,從9日一直到12日,我省大部分地區都將在雨水中度過。直到下周五以後,晴好天氣才能回歸。受此影響,本周我省的降水量要多於常年同期。與此同時,本周將先後有兩次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我省,平均氣溫較常年也偏低。周內極端氣溫方面,西部山區、北部在10℃~11℃之間,其它地區在11℃~13℃之間。
今天,我省黃河以北和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平頂山、許昌、漯河、南陽八地區及鞏義、蘭考、汝州、鄧州陰天,大部分地區有小雨,局部有中雨。
今天夜裡到明天,全省陰天,大部分地區有小雨,西部、北部部分地區有中雨,局部大雨。受冷空氣影響,自北向南全省大部分地區有4級到5級偏北風,氣溫明顯下降。
周三,黃河以南陰天,大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其它地區陰天間多雲,部分地區有小雨或零星小雨。而周三夜裡到周四白天,全省依然是陰天有小到中雨,黃河以南部分地區甚至還將有大雨。
周五和周末前後,受又一股冷空氣影響,全省將颳起4級~5級的偏北風,氣溫將明顯下降。同時,長時間困擾我省的連陰雨天氣將宣告結束。
□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