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演練。
"當時心裡特著急,多虧消防員及時趕到!"11月27日,我市新屯巷一店鋪二層起火,一名男子救火時被阻斷退路,只能從窗戶退至室外平臺。危急關頭,距現場二三百米的消防站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將男子安全救出。
78米雲梯車,全省第一高度;三維數位化預案,全省首次亮相;無人機分隊,全省率先組建……"十三五"期間,在"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拓展下,我市消防救援隊伍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應急救援速度和能力,為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織就了一張"水陸空"應急救援安全網。
隊站布局:快速出警「滅早滅小」
今年10月13日下午,清徐縣一家焦化廠的煤氣櫃發生洩漏起火事故,員工自行撲救無果,趕緊撥打119報警求助。
距離焦化廠約700米的東於消防救援站迅速出動兩輛消防車、15名消防員到場,展開先期滅火、降溫冷卻處置,周邊消防站救援力量也火速增援。市消防救援支隊重型化工編隊到場後,採取氮氣置換工藝處置措施進行堵漏、倒灌。次日6時許,事故全部處置結束。
「十三五」期間,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我市進一步優化消防站點布局,在原有27個站點的基礎上,又新建了8個消防救援站,進一步縮短了消防救援力量的出警時間,有效保衛了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在消防部門指導下,各企事業單位、社區還組建了2400多個微型消防站,納入區域滅火救援聯勤聯動體系,形成了救早、滅小的「3分鐘快速反應圈」。
今年底,在人員密集場所或地形複雜場所設置的11個小型消防站,將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屆時,作為現有35個消防救援站的補充,這些消防站將進一步縮短滅火救援響應時間和作戰半徑,對周邊區域起到有效的消防力量保護,實現「快速處置、滅早滅小」。
裝備升級: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9年1月,一輛汽車在忻州市寧武縣馬營海村湖冰面上行駛時,冰面破裂,汽車墜湖,3人被困湖底。我市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增援,敲開冰面潛入冰冷湖底,通過水下視頻探測儀、聲納等先進設備,確定了事故車輛位置,再使用水下破拆工具組破拆駕駛室,將被困者全部打撈上岸。
還有一次,我市一對母子乘坐皮划艇在汾河景區遊玩時,被困在河中間。消防員趕到現場,駕駛衝鋒舟將他們安全接上岸。
「這5年,無論是救援裝備還是救援能力,都有很大提升。」說起我市消防應急救援「加速度」,已經與水火「逆行」了12個年頭、參與多次救援的孫朋感觸頗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我市消防救援裝備也在與時俱進,陸續充實了眾多「高科技武器」。2018年以來,全市先後採購消防器材裝備5萬餘件(套),其中不乏水陸兩棲車、遠程供水消防車、動力衝鋒舟和全省最高的78米雲梯車等。
在今年舉行的抗洪搶險綜合實戰演練和「119」消防宣傳月活動中,除了水上機器人、救援槳板、水肺潛水裝置和熱成像偵查滅火無人機、防爆排煙滅火機器人等高精尖裝備,救援直升機也驚豔亮相,索降救人、空中偵察、水域救援協同作戰等項目依次上演,展現出超凡的空中救援能力。
此外,為提升對不同類型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市消防救援支隊著眼「全災種、大應急」需要,先後組建了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專業隊、重型地質災害救援隊、水域救援隊等7支專業救援隊,在多次行動中發揮了應急救援處置的「國家隊、主力軍」作用。
城市內澇應急救援。
智慧消防: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今年3月19日,五臺山風景名勝區臺懷鎮佛母洞錦繡索道停車場附近發生山火,危及文物保護單位佛母洞和白雲寺。我市消防救援支隊調集方艙指揮車等21輛消防車、124名指戰員馳援。
滅火中,消防員通過4G單兵圖像傳輸設備,及時將火情傳送到指揮車顯示屏上。隨後,指揮員制定了「打隔結合、打溼山體阻火」的作戰策略,並通過音視頻系統下達指令。經過33個小時奮戰,消防人員打贏了白雲寺保衛戰和佛母洞山林餘火殲滅戰。
今年10月29日,晉祠路附近一倉庫發生火災。由於起火點是簡易鐵皮質構架,易發生坍塌,無人機迅速出動偵察火情,消防員根據傳回的圖像部署行動,及時撲滅了大火。5年來,消防部門持續推進「智慧消防」建設,著力破解信息交換渠道不穩定、共享不及時、聯網不暢通的「信息孤島」問題。同時,為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先後完成了通信指揮車、單兵圖像傳輸等設備的智能化升級,並在全省率先組建了無人機分隊,實現了從「聽聲辨位」到「現場圖傳」、由「紙上談兵」到「線上指揮」的跨越發展。2019年,我市消防以二青會為契機,首次使用了滅火救援數位化預案平臺、瑞眼雲遠程監控、雙光譜熱成像雲臺等「硬核科技」,使預防火災、滅火救援能力進一步提檔升級。其中,數位化預案平臺整合了執勤隊站、消防水源、聯動力量等8大類數據資源,並使用三維虛擬技術對建築建模,不僅可通過圖片、動畫、三維、視頻等方式直觀查看建築基本信息,還可在電子沙盤中標繪消防車停放位置、進攻路線和逃生路線,對救援作出科學決策。
「以前獲取信息相對滯後和分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救援速度、力量和科學調度。」市消防救援支隊有關負責人說,「智慧消防」讓應急救援「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成為現實。記者 劉友旺
來源:太原晚報
【來源:太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