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晴風
近日,體操世界冠軍劉璇在《新生日記》中的教育方式,引無數網友熱議。
為了兒子糾糾的身體,她從不讓他吃零食,冰淇淋、巧克力、果凍、炸雞等。每次給糾糾的食物,她都要先嘗一口,確定少鹽、少油、無辣才給孩子吃。
當張紹剛引誘糾糾吃炸雞的時候,糾糾說:「油炸食物,不能吃」,後來爸爸王弢給糾糾一塊餅乾,糾糾說這是糖衣炮彈。
甚至為了培養兒子,她為4歲的糾糾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
如果糾糾哭鬧著不想寫字學習時,劉璇也決不妥協,一邊拉著糾糾去寫字,一邊說:「寫字這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你哭也要寫,不哭也要寫,開開心心也得寫,翻滾著也得寫。」
最後爸爸王弢感慨地說劉璇是「鐵血教育」。
看到劉璇的教育,很多網友說:太狠了,4歲的孩子比大人的生活還規律,簡直生無可戀。
劉璇的教育確實過於狠心,可不得不說,養育孩子這件事,父母必須要有點「狠」。
和劉璇有一拼的,還有郭晶晶。
在教育孩子上,她始終會堅持自己的原則。有次公公霍震霆來看孩子,她堅持讓孩子們作業寫完再陪公公,因為她希望孩子們能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
也因此被公公霍震霆稱為「虎媽」。
而且為了鍛鍊孩子們,從不會因為是富三代,就讓他們生活在蜜罐中,而是從小帶他們去田裡幹活。
有人說她們太狠了,但其實她們明白,從小對孩子「狠」,才能讓孩子更優秀,未來才有底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句話說:父母之愛,為之計深遠。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只看眼前,而是看未來。
曾有位有名的「虎媽」蔡美兒,她寫了一本書《虎媽戰歌》,在裡面詳細記載了自己是如何狠心教育兩個孩子的。
她的大女兒在五年級的時候,有次乘法速算測試得了第二名,她便要求女兒做20張試卷,她在旁邊掐表計時,整整鍛鍊了一周後,女兒的乘法速算始終保持第一。
自從兩個孩子開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後,她狠心地要求每天必須練琴6小時,不管孩子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抵抗,她都絕不心軟。
甚至有次全家去芝加哥旅行,她在酒店預訂了早晨6-8點的宴會廳,讓女兒們練琴。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蔡美兒太狠了,她的虎媽式教育也引來了很大的爭議。
但是8年後,很多人都被打臉了。
蔡美兒的大女兒索菲亞,18歲考入哈佛大學,22歲考入耶魯大學法學院。其間進入美國陸軍,從耶魯畢業後,授少尉軍銜。
二女兒露露去年也從哈佛大學畢業,正在為踏上社會做準備。
提到媽媽的嚴格管教,兩個孩子不僅沒有任何抱怨,反而全是感謝。
她們說,正是因為媽媽的嚴格,讓她們變得更加獨立。
也是因為媽媽的嚴格,讓她們體會到了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後的成就感:
「當練習鋼琴好幾個小時,終於讓躍動在琴鍵上的指尖變得隨心所欲時,能觸摸極限;
當做了一件從來就沒想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時,能感知極限。」
甚至因為媽媽的嚴格,讓她們知道想要活出完整生命,就要付出110%的努力。
為什麼備受爭議的虎媽式教育最後卻養出了學霸?
原因是,孩子在14歲前自控力有限,若父母懂得在孩子小的時候,嚴格管教,孩子就會在父母的逼迫下體驗到自律帶來的成就感,從他律到自律。
就像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威爾提到的一個「幸福而成功」方程式一樣,想要孩子將來幸福而成功,其中最後三個要素是:練習、精通、認同。
意思就是父母要狠心逼孩子一把,讓孩子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精通,最後認同「原來自律做一件事是這麼有成就感」。
《刻意練習》裡的心理學家班傑明,研究了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結果發現,這些人在孩提時代,父母都曾狠心地用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因為他們明白,小時候狠心,孩子才能形成自律的習慣,將來才能掌控人生,否則將碌碌無為,既不肯努力,又對任何事情無法堅持。
日本曾有個欄目叫《跟拍到你家》,有一名72歲的老人,令人震驚。
小時候他的父母很寵溺他,在生活上捨不得讓他出一點力,在學習上更捨不得逼他。
原本成績很好的他,在父母的放縱下,慢慢退步,最終高考落榜。
落榜後的他開始工作,可是只做了2年半因為太辛苦而回家了,從此一直被父母養著。
整整養了一輩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靠著父母留下來的錢生活,從不打掃家裡的衛生,也不願工作,就這樣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後來記者問他,他說:「父親的錢還能撐7-8年,錢用完了,就把留給自己的地賣了。」
如今已經72歲的他,沒有結婚生子,一生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
有時候,我們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從而放縱孩子。
當孩子的作業多,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辛苦了,就替孩子做;
當孩子學興趣班覺得累,在我們面前苦苦哀求的時候,很多父母便不讓孩子學了;
當孩子上了一天學,很多父母怕孩子累,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幹。
慢慢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願意就可以不做,最終什麼都學不會。
這樣的心軟,看似尊重孩子,實際上是在縱容孩子的惰性。
等他們到長大後,不是一生碌碌無為,就是為了生活吃盡苦頭。
曾有位清華教授說: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而這樣錯誤的教育,最終讓孩子既沒有快樂的童年,也沒有一技傍身。
曾看到一句話:多學一樣本事,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我們每一次的心軟,不是愛孩子,而是為孩子的未來埋下了定時炸彈。
一旦孩子成年,離開父母,他們就會被我們的這份心軟,炸得粉身碎骨。
孩子小的時候,不明白未來的競爭有多大,作為父母的我們卻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難?
比這更可怕的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比你拼命,還比你努力。
而且我們今天的狠心,是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做到這三個狠心:
(1) 在教育上,狠心「逼」孩子一把
孩子在學習時最容易半途而廢,耍賴偷懶,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狠心「逼」一把。
今年湖北的高考生唐楚玥,以725分成為了理科狀元。
能考出如今的好成績,全在於父母的狠心,她的爸爸說:「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培養她的學習習慣,每天晚上必須先完成學習任務,再去做別的事情。」
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除了玩就是玩,可唐楚玥卻已經開始被父母培養學習習慣了。
最終因為這樣的好習慣,而考出了優異的成績。
關於教育,我們要始終明白,心軟和放縱,不是愛而是害。
教育上的狠心,也許讓孩子小時候痛苦,可長大後,卻能讓他們進入好的學校,擁有傍身的技能,獲得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也要學會狠心。
(2) 在生活上,狠心放手,捨得讓孩子吃苦
如今,很多家庭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也越來越寵溺。
可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學著在生活上狠心放手,因為這樣的放手,能成就一個獨立且勇敢的孩子。
有位朋友是一名小學老師,她曾說過一件令人震驚的事。
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大掃除,而每次的大掃除,為了鍛鍊孩子們會安排他們來完成。
前幾天大掃除的時候,一名3年級男生,被安排打掃操場的一角,在打掃的時候,他卻在教室睡覺,他的媽媽請假專門來幫他打掃。
相信每一對父母都愛孩子,也捨不得孩子吃苦,什麼都願意幫孩子做。若我們始終不願放手,等到必須放手的那一刻,才發現此時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嚴重的是,這樣的付出,也不一定有用。
唯有我們早早學會放手,他們才會在長大後,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3) 狠心,也要適可而止
雖說要對孩子狠心,可狠心也要適可而止,畢竟太過狠心容易適得其反。
我們可以學習蔡美兒,她雖然對兩個女兒要求很高,卻懂得有的放矢。
比如,她給孩子規定的學習時間內,有底線有原則,不會因為任何事而影響孩子們的學習。
她也並不是只讓孩子們學習,成為一個學習機器,而是學習之外的時間,統統尊重孩子,不幹涉孩子,甚至還為她們設置了玩耍日,每周的周四都會任由孩子們在地下室瘋玩。
適可而止的狠心,孩子才能學得快樂,玩得快樂。
我們要明白狠心不是丟棄愛,不是不近人情,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讓孩子們學的時候盡情學,玩的時候盡情玩。
讓他們始終感受到愛,並明白小時候的狠心是為了他們的未來。
雖說狠心逼孩子是我們的職責,可如何狠心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願我們都能用愛呵護孩子,用心教育孩子,最終收穫春華秋實。
-End-
作者簡介:夏晴風,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寵娃狂魔的媽媽,深入研究兒童心理,致力與孩子一起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