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妍演雛妓?就這六個字,恐怕就構成了電影《雛妓》本身最大的噱頭。這部由《性工作者十日談》的導演邱禮濤執導(老一點的港片影迷對其更為津津樂道的是《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等Cult作品),蔡卓妍與任達華主演,一部港產三級片,聚焦的是未成年少女賣淫這個頗具眼球吸引力和爭議性極強的社會題材。
由Twins組合出場,引出無數80後、90後的少男、少女情懷,蔡卓妍和鍾欣桐十多年來經歷風風雨雨,由《戀愛大過天》到「方知戀愛並未大過天」,她們在娛樂圈的道路,幾乎就是一本21世紀的明星成長史。她們以曾經最年輕的紅館演唱會歌手身份,唱著純情少女式的情歌而籠絡大批粉絲的心,一下子轉變到出演這樣的限制級題材電影,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著感慨的想法:原來那個一直扮萌可愛的少女,如今也已經三十二歲了。
32歲的阿sa,去飾演一個未成年的少女,換很多同年齡的演員,都會在銀幕上顯得吃力。十年前曾有一部《我老婆未滿十八歲》,這部戲雖然有一個充滿噱頭的片名,內裡卻是溫馨的愛情小品。電影裡,20歲的蔡卓妍出演十八歲的YOYO,是那種傳統典型的無敵陽光美少女,青春明媚,擁有未來的一切可能。十年後有了續集《我老公不靠譜》,YOYO長大了,成熟了,鄭伊健扮演的張十三卻有了中年危機,兩人的感情觀隨著年齡浮現。雖然電影最後還是給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尾,但是對照現實生活裡阿sa的婚姻以分離收場,還是讓人唏噓感慨。
女人三十,還要繼續在愛情喜劇裡演些沒心沒肺的天真女人,不是長久之計。謀求轉型的阿sa曾在《戲王之王》裡出演過「三級片女明星」,這次則真正的擔當了一次三級片的女主角。不過想看她激情戲和露點的則大可「失望而歸」,這次《雛妓》並非因為情色戲份而被劃為三級,乃是因題材和粗口較多的緣故。所以「蔡卓妍出演三級片」只是一個吸引痴漢的slogan,與其關注這個,倒不如關注電影本身。
《雛妓》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了蔡卓妍扮演的記者出身底層,但不畏強權,揭露官商勾結的社會現狀,又進行未成年性工作者的調查,面對諸多阻撓和多方勢力逼迫下,被任達華飾演的大叔所幫助,追查真相。在這個過程裡,她的過去和她的苦痛往事,也逐漸被觀眾所知悉。
從電影本身來講,善於社會題材的邱禮濤,大概是全港最適合這個故事的導演人選。和他2000年那部《等候董建華發落》一樣,本片裡,男女主角所對抗的,是不公的法律制度與充滿漏洞的社會體制,以及墮落不堪的人性。關於未成年少女賣淫的新聞報導和電影電視,這些年大家總是多多少少都見到,因此《雛妓》裡這方面倒並沒有多稀奇,反倒是裡面對於雜誌主編的那句評價足夠玩味:「雛妓這事,有爆點,新奇,值得寫!」是啊,它是很吸引看客的目光,可以提高雜誌的銷量,甚至可以拍成三級片去吸引觀眾入場。但是社會裡真實存在的現狀,又有誰可以去解決呢?
蔡卓妍在戲裡的角色,能夠幸運般遇上心地善良的任達華,又憑藉自身的刻苦發奮,改變了命運,成為了一名社會中層的精英女性。可是更多的雛妓,則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裡,最終只能走向毀滅,過早的熄滅自己的人生。
蔡卓妍作為《雛妓》的絕對女主角,她在電影裡飾演的跨度達十年。未成年階段,阿sa演得如過去般有說服力,歲月在她臉上似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還是一如《下一站天后》裡的清純可愛;而十年後的社會版記者,她成熟幹練,臨危不懼,又是一副知識女性的堅強模樣。多年來蔡卓妍出演的電影多數是喜劇,或者是一些無法體現演技的符號型角色,只有在《常在我心》《妄想》等少數電影裡看到她認真的演戲。而這次在《雛妓》裡,她真正擁有了一個可以有很大發揮的角色,而且由邱禮濤為其量身定做。說真的,如今的華語影壇,要找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女演員,在出演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角色時,同一部電影裡又要出演未成年少女的狀態,同時在可愛的蘿莉與幹練的職業女性當中遊走,能夠勝任的,並不多。而蔡卓妍這次做到了,所以看完電影,也不奇怪為什麼她會拿到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后提名。
《雛妓》本身也並非完美的作品。和《伊波拉病毒》時一黑到底的絕望結局處理方式不同,邱禮濤大概如今已經心態平和,也給了Sara一個出路,在電影充滿了痛苦與悲傷的一個多小時後,還是讓主角擁有了真情,並帶領她走出了自身的道德困境。這個處理方式,相對於過去《伊波拉病毒》的黃秋生一路害人害己,死無葬身之地的黑暗結局要光明許多,因此批判力度也減輕不少。本來一個重口味的題材,最後以小清新的方式收尾,大概也是一種遺憾。
但是,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Sara的成長令人動容,而蔡卓妍的出演也讓我印象深刻。戲裡的蔡卓妍經歷了重重劫難,憑藉自身的努力學習進步,用文字去尋求正義和良知,收穫愛情與事業,這才是真正的勵志片,比那些亂灌心靈雞湯,說著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的假大空青春勵志片要好得多。電影結尾,《Que sera sera》的歌聲響起時,想起歌詞,竟然比去年《後會無期》使用時,覺得要更加貼合電影與角色:「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我問媽媽,將來我會變成什麼樣?我是否會變得美麗與富有?她對我說: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
可我們在人生裡,並不能順其自然。不能逆來順受去接受命運的所謂安排。勇敢地與其抗爭,如同電影裡的Sara那樣,才能贏得我們想要的東西。
公元1874:作家何言,作品《夜話港樂》《人生如此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