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許許多多的的家長,懂得這麼多教育的道理,卻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看完這部電影,看完這部獻禮清華百年的電影《無問西東》之後,或許會發現,答案就在電影裡。
《無問西東》,推薦每一位做家長的都應該去看看。因為,她會告訴你,什麼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1938年,吳嶺瀾的學生沈光耀面對山河破碎,民族存亡,想要從軍,母親將他叫回家中,深情說道:
沒有想要你追求功名,那都是一場幻滅。只希望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自己喜歡的姑娘,結婚生子,不是為了我,而是你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我不希望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世,命就沒了啊。
但沈光耀始終記得吳嶺瀾對他說過的:「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毅然投筆從戎。
1962年,被沈光耀救濟過的孩童陳鵬毅然投身荒漠,為國進行核研發。當陳鵬再度回到當年的村莊時,愛人王敏佳因「反右鬥爭」已經不知所蹤。為了大我,放棄小我,陳鵬作出了他無愧於一生的選擇。
六十年代,陳鵬的校友李想在雪山上營救戰友過張某,21世紀,張某的兒子張果果任職於廣告公司,因一次機緣救濟了一家窮人的四胞胎,有人勸他遠離這家人,不然會被賴上。張果果的父親對他說,」你為什麼看起來不開心?你還年輕,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張果果毅然決定繼續救濟這四胞胎,當他看著四胞胎安睡的樣子,他說: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的一生會面臨無數次選擇,小至早餐吃油條還是麵包,大至高考報考哪一所大學,學什麼專業。
有些選擇,無關緊要,有些選擇,需要反覆掂量。那些需要反覆掂量的選擇,以什麼為原則呢?《無問西東》告訴我們答案: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一邊抱怨體制內弊端,一邊不肯出來接受市場經驗考驗的年輕人比比皆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喜歡並擅長做什麼的大學生也並不鮮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一個不尊重孩子選擇權的家長,一個以世俗功名為人生目的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就是這樣。
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孩子身上,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他們擔心孩子的選擇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於是事事包辦,處處小心。
他們窮盡辦法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卻把孩子的好奇心弄丟。
更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不是這樣的。
他們懂得情緒的重要性,引導孩子表達真實的自我;
他們經常給孩子選擇,教導孩子聽從內心的選擇;
他們尊重孩子的童年,保護好奇心比知識的灌輸更重要。
戰爭年代,個人小我,往往讓位於國家大我。
但在和平年代,更多的父母應該象沈光耀母親一樣,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自己喜歡的姑娘或男孩,結婚生子,享受人生的樂趣。
有這樣價值觀的母親,才會有沈光耀這樣渾身散發人格魅力的孩子!
《無問西東》裡的那些經典對白
每一句都是教育孩子的絕佳語錄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做為父母,我們可以告訴他,有了父母這個堅實的後盾,讓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過不去的坎,擔心,焦慮,輕生都是多餘的。
「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當孩子無法承受來自各方面太高的期望時,當孩子面對身邊人諸多的期望時,做為父母,我們可以告訴他: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學習的樂趣,將來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光宗耀祖,實現父母的夢想。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
當孩子開始思考人生的不確定性時,面臨各種選擇,可以告訴他,聽從內心,不要過多地患得患失。
願你在被打擊時, 記起你的珍貴 ,抵抗惡意 ;
願你在迷茫時 ,堅信你的珍貴 ;
愛你所愛 ,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 ,無問東西。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逐漸成年時,會遇到各種煩惱和挫折,經受住打擊和誘惑,保持初心,才彌足珍貴。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泰戈爾說過: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 ,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不管是前程光明亦或是前途未卜,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的去承受。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善良是一盞明燈,要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善良能照亮別人的路,也照亮自己的心。
無問西東,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每個年代的人,都會為「西」和「東」糾結。貧是西,富是東。家是西,國是東。生是西,死是東……不要追求外在,要找到真心,那才是幸福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