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物 鍾肇政:臺灣客家人的精神領袖

2021-03-01 客家網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述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本文源自情況就是這個情況,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1月20日,在臺灣著名作家鍾肇政91歲生日慶祝會上,他的客家鄉親們為他唱起了以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插曲《魯冰花》,現場一片溫馨熱烈的氣氛。

這首歌傳唱20多年來,影響已遠遠超出臺灣,打動了海峽兩岸無數人的心,也藉此讓大陸更多人認識了鍾肇政。

鍾肇政著作等身,一生筆耕不輟,出版有《鍾肇政全集》38部,《魯冰花》只是最有知名度的一部。他以臺灣鄉土文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備受矚目。

1月20日,鍾肇政在眾星捧月中開心度過了91歲生日。除了有耳疾,他看不出是邁向期頤之人,思維清晰,聲音洪亮,表達流暢,講話中還不時露出幽默本色。

桃園客家文化館,是鍾肇政籌集建立的,館內專門闢有鍾肇政文學展示。

欣然接受「臺灣文學之母」稱號

在接受完各界人士的祝福後,壽星發表了生日感言。鍾肇政說,我你們叫我「鍾老」,雖然有個老字,可我不服老,雄心還在。有人統計了一下我的作品,大概是2000萬字,這麼多字,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我不會打字,辛辛苦苦用筆寫了一輩子,但樂在其中。

對於文學界和媒體冠在他名上的「臺灣文學之母」,他笑著說,「臺灣文學之母」會有種種解釋,真正的意義,是因為客家文化館已經有了一個「臺灣文學之父」,他就是彰化的賴和。他也是客家人,但不會說客家話。他職業是醫生,只是業餘從事小說創作,雖然作品不是很多,可是字字珠璣,很了不起。在日本人佔領的時代,人們都是講日語寫日語,可他堅持用漢語創作,還文白參半,留下了優美的作品,留下可以作為臺灣文學典範的作品。我尊重他。我是個老頭,但在文學活動中也培養了很多弟子,作品有一些影響,被說成「文學之母」,沒什麼關係,我還要感謝,這是對我的恭維。

對擺脫日本人統治歡欣鼓舞

鍾肇政1925年生於日據時代的臺灣桃園縣。少年時受日語教育,畢業於師範學校,1945年被徵召入伍,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臺灣光復後就讀臺灣大學中文系,又因聽力障礙,只好輟學。

鍾肇政從小生活在日本人佔領下的臺灣。他曾對記者回憶道:在日本統治下,臺灣人被日本人欺負。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無條件投降而離開臺灣,這個歷史事實讓我們歡欣鼓舞,我們不必再被日本人欺負了,這是一種很切身的感覺。同時,我們有一個祖國──中國,臺灣就要回到祖國的懷抱,這也是很切身的感覺。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那麼祖國大陸豐厚的資源,加上臺灣進步的科技,將可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國,不再被日本人、西洋人欺負。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當時所關注的就是如何以進步先進的臺灣,帶動整個中國走向強盛之路。但這個美麗的夢想因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破滅了。

坐在鍾肇政兩旁的兩個女人都是臺灣狠角色

臺灣大河小說開創者

救國理想破滅之後的鐘肇政一頭埋在漢語的學習中。他在臺灣受到的是日文教育,讀寫和思維都是用日語。臺灣光復時,他已經20歲了,以堅強的毅力,從頭學習中文。初步掌握了中文後,他開始涉獵一些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通過閱讀,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寫作欲望。

鍾肇政1951年發表處女作《婚後》。1960年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此後又寫了長篇小說《濁流三部曲》。1966年至1976年寫成了《臺灣人三部曲》等小說八部。一舉奠定了他在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的開拓者地位。

《臺灣人三部曲》記述了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史,字裡行間洋溢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和濃鬱的鄉土氣息。評論家稱,鍾肇政的作品植根於臺灣的土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濃烈的鄉土色彩,為臺灣鄉土文學創立了清新淳樸的民族風格和本土風味。

鍾肇政還是位奮進不息的作家,他並不滿足於自己駕輕就熟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還大膽吸收借鑑包括西方現代小說在內的各種表現技巧,以豐富文學的藝術表現力。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齡著手寫作《歌德激情書》,以描繪德國文豪歌德內心的情慾世界。

花布是臺灣客家人的標誌性裝飾

臺灣客家人的「大佬」

鍾肇政的文學成就令他獲過臺灣多項榮譽,包括最高文藝獎項。

但他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文學界。

鍾肇政曾任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臺灣最高當局「資政」。他本人為客閩混血,父親為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臺北大稻埕河洛人,幼年並曾在臺北度過一段閩南人的生活。但年長後客家意識崛起,除寫作外並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包括「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臺的設立皆與其大力推動有關。20多年來他一直是客家運動的精神領袖,成為臺灣客家人的符號和代言人,令客家人的語言文化在臺灣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相關焦點

  • 「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魯冰花》的作者,就是被稱為「臺灣文學之母」的鐘肇政。5月16日19時,鍾肇政與世長辭,享年96歲。一個優秀的作家,終其一生都會探索屬於自己的講述方式和適合自己的語言,鍾肇政也不例外,他學會了漢字,卻最終選擇用臺灣客家方言建構起自己的文學世界,表達自己的思想,他用他獨有的方式,保存下了客家文化。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逝世 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
    中新網5月17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的鐘肇政16日辭世,享年96歲。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膾炙人口。鍾肇政為臺灣小說作家,在臺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鍾肇政對鼓勵提攜後輩作家更是不遺餘力,臺灣文學館開館後,鍾肇政慨捐初近千筆畢生創作手稿、圖書、墨寶,是文學館開館重要的支持者。2015年他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臺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在臺灣被尊稱為「臺灣文學之母」。
  • 「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去世,曾創作《魯冰花》
    它是根據長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主題曲,而這部小說的作者、「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16日晚間在睡夢中安詳辭世,終年96歲。臺灣「中央社」17日介紹稱,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桃園,日本殖民時期畢業於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被日本統治者徵召入伍,光復後就讀臺灣大學中文系,後因耳疾休學。
  • 《魯冰花》作家鍾肇政去世,享年96歲,一路走好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著名作家鍾肇政16日在睡夢中辭世,享年96歲。他寫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是《魯冰花》。這本書後來被改編為電影,主題曲紅遍兩岸三地,更一度登上央視春晚,成為歌頌母愛的經典之作。1951年,鍾肇政寫出第一篇小說《婚後》,很快就發表了。通過這件事,鍾肇政受到了極大鼓舞,從此筆耕不輟。在一生的經歷中,鍾肇政曾任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等,更因獲獎無數,被認為是臺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
  • 《魯冰花》原著小說作者鍾肇政昨晚離世,享年96歲
    昨晚7點,原著小說《魯冰花》的作者、臺灣作家鍾肇政離世,享年96歲。「那天上的星星,真的離我們而去了。」聽聞噩耗,早已長大成人的那群「小歌迷」紛紛表達了惋惜。 圖說:鍾肇政 網絡圖 1925年1月20日,鍾肇政在中國臺灣新竹出生,她的父母一個說客家方言,一個說閩南方言。
  • 臺灣作家鍾肇政辭世:《魯冰花》作者享壽96歲
    鍾肇政以《魯冰花》及4部大河小說奠定文壇地位。(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由鍾肇政家屬提供)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 「臺灣文學之母」、客家文學代表鍾肇政16日晚間辭世,享壽96歲。鍾肇政以小說《魯冰花》聞名,代表作包含《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怒濤》等長篇小說,為臺灣大河說小說的先行者,作品多達23部,著作等身。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辭世 享年96歲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辭世 享年96歲 2020年05月17日 10:4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鍾肇政。(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5月17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客家文壇大佬、「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16日晚間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壽96歲。鍾老媳婦、臺灣前「立委」蔣絜安說,公公上周在住家小擦傷送醫,雖縫了幾針,但身體、精神狀況都還不錯,昨天午睡一直到了晚餐時間沒見到人,前往查看才發現已安然辭世。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關注底層勞苦大眾,寫下二十多部史詩巨著
    《魯冰花》是鍾肇政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出版時他的寫作已到了第十個年頭。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中國臺灣桃園,七歲起「即被迫學習日語,到了進中學時,校內日常所用語言已全部是日語,迨至中學時代,讀寫不用說,連思考也全是日文」。因父親工作和全家的遷居,他年少時求學經歷異常曲折。
  • 長篇小說《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
    1905電影網訊據臺媒,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的中國臺灣知名作家鍾肇政,於5月16日晚於桃園龍潭老家去世,享年96歲。鍾肇政於1925年1月20日生於中國臺灣新竹,在臺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
  • 《魯冰花》作者 鍾肇政去世
    據報導,臺灣著名作家鍾肇政16日在睡夢中辭世,享年96歲。而他寫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是《魯冰花》。這本書後來被改編為電影,主題曲成為歌頌母愛的經典之作,歌唱家甄妮曾在央視春晚翻唱了此曲。 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桃園龍潭,戰爭時因為瘧疾導致重聽,自臺大中文系輟學返鄉。後立志投入文學創作,代表作包含《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怒濤》等長篇小說,著作等身。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辭世,享年96歲
    5月16日晚,臺灣地區客家委員會於網絡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已於當晚辭世。據媒體報導,鍾肇政是於16日晚7時許在桃園龍潭老家逝世,享年96歲。公開資料顯示,鍾肇政筆名有九龍、鍾正、趙震、路加、路家等,1925年生於桃園,臺灣光復後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因耳疾休學,任小學教員40年之久。
  • 懷念鍾肇政,魯冰花的象徵意義引人思考 - 新京報
    5月16日,臺灣當代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鍾肇政去世,享年九十六歲。自此,這位臺灣鄉土文學「承前啟後」的文學大家完全走進了文學史中。>>>閃閃淚光魯冰花:「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去世鍾肇政。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享年96歲,據臺媒消息,《魯冰花》作者鍾肇政於鍾肇政於1925年1月20日生於中國臺灣新竹,畢業於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曾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後中途輟學,任龍潭小學教師。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 享年96歲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於5月16日19時去世,享年96歲。鍾肇政於1925年1月20日生於中國臺灣新竹,畢業於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曾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後中途輟學,任龍潭小學教師。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的鐘肇政對鼓勵提攜後輩作家更是不遺餘力,中國臺灣文學館開館後,鍾肇政慨捐初近千筆畢生創作手稿、圖書、墨寶,是文學館開館重要的支持者。1989年的《魯冰花》放到現在看也不過時。
  •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用這首歌紀念他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享年96歲。據臺媒消息,《魯冰花》作者鍾肇政於5月16日19時去世,享年96歲。鍾肇政於1925年1月20日生於中國臺灣新竹,畢業於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曾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後中途輟學,任龍潭小學教師。
  • 【客家文化】論客家人的性格特徵
    (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第235頁,1988年臺灣桂冠圖書公司版〉。客家人常常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和盤託出自己的心跡。這一方面表現了客家人的性格,一方面也表現了客家人的善良心地。當然,這當中也有因語言過分刺激(說話很衝)而接受不了,反而反目為仇的,我們也常常會聽到"好心當作驢肝肺","好心著雷打"的抱怨。性格直爽正是客家山民淳樸、厚實品質的表現。以上略述了客家人優良性格的幾種表現,內中包孕著"客家精神"這幾個字。
  • 快來看看,什麼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
    很多人在談到客家精神的時候往往會提到「硬頸」精神,那到底什麼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呢?
  • 人物誌;客家人出身的「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1976年臺灣阿里山火車站。)羅大佑畢業於臺灣省中醫大,獲得過醫師執照。是一個學醫的理科生,自學的成才的音樂人。羅大佑的音樂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搖滾的、哲學的、理性的,另一個則是傷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 【客家歷史】客家人的來歷您知道嗎?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員工專欄 | 香港客家人印象
    村裡居住著以吳姓為主體的10多個姓氏客家人,共有300多戶約2000人,佔地綿延2公裡。村民們說的都是客家方言。逢年過節、婚喪喜慶、居住飲食等,均保留著客家傳統風俗。與大多數住宅坐北向南不同,吳氏家祠、鬱青別墅等建築坐南向北,意為「北望祖國」,希望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忘記祖國,令後人敬佩。    香港的客家人富有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