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演員很多,但偉大的演員真的少之又少,英叔只是一個比較普通的演員,既沒演過多麼像樣的片子,也從沒在演技上得到過多麼大的讚譽,但他的茅山道長形象,卻能深入人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一,貴在堅持,可以說道長形象成全了英叔也限制了英叔,以致去世之前極其不愛講話的他,也說一輩子沒演過愛情片文藝片,此生此悔。他一生拍過20餘部殭屍類型電影以及風靡東南亞地區一時的兩部電視劇《殭屍道長》。
其二,英叔的殭屍片絕大部分與其他同類型相比質量普遍是更優秀的,香港在上世紀6070年代開埠已經涉及過殭屍片但未成類型與氣候,直到英叔的《殭屍先生》的問世博得票房口碑大滿貫後香港電影界才開始真正地正視這塊「肥肉」,當時的「跟風」據說香港的山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殭屍」亂跑,「跟風」拍片可見一斑。而這一切都是由這部《殭屍先生》開始的,所以英叔也被稱為「殭屍片的始祖」,但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飾演道長,早年《人嚇人》中已有嘗試。
其三,英叔英年早逝,在45歲就因肝癌離世,而當時他的《殭屍道長三》正在籌劃當中,這迅速的離世也讓香港再無「道長」,當時的電影環境已經不再流行殭屍片,這也是離世前兩年英叔由電影改拍電視劇的原因之一。他的角色已經被固定,一旦這種角色類型被電影環境所拋棄,英叔也只能默然失色。從此以後再沒有「道長」,這樣一種類型片隨著英叔的離去而徹底終結。
所以談此類型片必然離不開英叔,無論如何,他註定成為香港影史上特別的一筆輝煌事跡。
(本人正創作《殭屍道長》電視劇解說,若感興趣可關注一波!)
然後我想從個人角度簡單講一講英叔這個人:
英叔家中兄妹六人,排行老三,1952年生,因家中貧困小學二年級後輟學學戲,京劇師從粉菊花,所以京戲的功夫底子那是有的。
17歲入電影行當做替身以及龍虎武師,70年代初被李小龍欣賞提攜,無奈李小龍突然暴斃,一直和洪金寶一起,早年武俠功夫片裡兩人一起跑龍套,後洪金寶組成洪家班,其為成員之一,但也一直沒太多戲份,我想幕後工作一定做了很多。直到82年敗家仔中擔任主角,獲得最佳武術指導,後面又是掙扎轉型客串等,總之對英叔這樣一個在電影界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演員來講道路也是坎坷的,不過他頂得住,這不得不說和他的性格有關,沉默,不苟言笑,幾乎是別人對他的一致評價,不知英叔是不是有悲觀主義情節,個人揣測他是有的,蔡瀾也講過覺得他的早逝和個人的悲劇性格有關,但任何事都不能以偏概全,英叔個人是愛喝酒的,所以肝癌,洪金寶講他喝了酒會亂打人,要被捆著,但平時工作也不會隨便亂喝酒。
離異,婚姻只維持五年,離世前兩年結識石榴姐苑瓊丹,偶有不和也算良緣,無奈還未結婚便匆匆早逝。個人生活極其低調,連私生活照片也在外流傳僅數張,帶病堅持工作,不願去醫院,本不會如此匆匆離世,個性非常倔強,英叔很少在其作品裡有笑臉,尤其早期跑了十餘年龍套,鏡頭幾乎只有閃過的兩三秒,尤其是片子質量也不高,卻為了英叔一秒都不能放過…
但或許是因為喜歡還是其他吧,這個瘦瘦小小的男人那偶爾的笑臉讓我真的感覺這個人內心很純真,請見諒我此時不能比較客觀的評價英叔。就連英叔的早逝都讓他本人附上了一種若有若無的浪漫主義悽涼感。
總之喜歡一個演員與否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恰好我就偏偏喜歡這一款的。
素材來源網絡,聯繫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