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將熱血與中二玩得真誠不做作的日本導演大根仁是一個已然輕鬆飄過中年危機的六零後。是的,大根仁沒有掉入新世紀以來日本電影的治癒系溫柔陷阱,在避開了優哉遊哉的和式風格後,他掌握了一套最富速度與激情的修辭法,讓任何觀眾看到他的電影時都仿佛回到了青少年時代的籃球場。
在新作《獨家新聞》裡,大根仁延續了此前在《食夢者》中嫻熟運用的熱血敘事技巧。電視劇導演出身的大根仁成功地將濫觴於日漫、日劇的熱血模式挪用到了電影之中,並收穫了不俗的反響,再次驗證了「熱血」對日本觀眾而言是屢試不爽的萬能藥。「熱血」本身是一個涵蓋面極廣、外延模糊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種風格,有時候也是一種情節定式,諸如《半澤直樹》一類的劇情,充斥於日本職業劇。從宏觀的角度給日式「熱血」溯本求源,不妨說那是一種「堂吉訶德」 式傳統。堂吉訶德對抗的不是真實的外部世界,他對抗的是他熱忱的想像。在意念裡,堂吉訶德實現了外人難以理解的英雄主義:他不能拯救世界,甚至不能拯救自己,但這沒有關係,他需要的是在大戰風車之後感受自己腦內封神的酣暢淋漓。恰如日本動漫中貼切之語——「小宇宙」,外面的世界很美妙,但沒有我自己腦補的精彩。
正是由於這種以自我為出發點來認識世界的絕對唯心特質,反映職業題材的日本電影與日劇總是帶有一種微妙的違和感:你不可能通過這些影視作品客觀地認知一個職業,你只能透過職業的外殼再次觸摸主人公那不切實際的夢想和他的偏執。《獨家新聞》就是這樣一部「披著狼皮的羊」。
這不是一部探討狗仔隊職業生涯的電影,就算它超過一半的劇情都在展現PAPARAZZI(專門追逐名人的攝影記者)的職業技巧,但當福山雅治與二階堂富美春宵一刻後提起自己是羅伯特·卡帕(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的粉絲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PAPARAZZI只是熱身前戲而已。
導演刻意混淆了狗仔隊攝影與新聞攝影之間的界限,只為在一道油炸快餐之後給我們奉上一點米其林鵝肝。整部影片的意義完成於一個「決定性瞬間」(攝影美學用語,指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並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福山雅治飾演的攝影記者都城靜為了保護二階堂富美飾演的搭檔行川野火,將精神崩潰的好友的槍口掉轉向了自己。
《共和國戰士之死》
在子彈洞穿都城靜時,他對著手持攝影機的行川野火留下了臨終遺言——「拍我」。在這一瞬間,都城靜和他的戀物,即卡帕的名作《共和國戰士之死》的照片本身融為一體。他迷戀的不是成為新聞主角的快感,而是成為卡帕式的「決定性瞬間」本身。
正是男主人公這突如其來又戛然而止的「為藝術獻身」,讓此前影片鋪陳的一系列諸如「女明星的屁股」與「作家的臉」孰優孰劣的玩世不恭的PAPARAZZI職業感變成了無關緊要的調味劑。不在場的卡帕,如幽靈般穿梭於影片的戲劇性瞬間,讓這部以狗仔隊職業為噱頭的商業電影多少煥發出了一點機械複製時代的神性。
作為男主人公實踐日式熱血道的陪襯,二階堂富美飾演的職場新人行川野火則是一個相當套路化的角色。愛闖禍又懵懂的出場方式,以及像話費套餐般強行與男主人公的綁定都讓我們辨識出了日本職業劇中的「新人養成模式」。在此模式的驅動下,女主人公雖然發揮了功能性作用,代替觀眾的視點滿足了我們對狗仔隊的獵奇心理,但除此之外也並未體現出額外的人物價值。行川野火具有深度挖掘的潛質,體現在屬於她的一個戲劇性段落:當行川野火隨同都城靜前往其好友殺人的案發現場時,都城靜將行川野火留在車內,叮囑她不要下車。
但已經認同了都城靜職業價值觀的行川野火,猶豫之後還是拿起了攝影機,最終決定拍攝下駭人的殺人現場。「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卡帕的這句名言剛好可以用來形容行川野火的決定。然而人物這一關鍵的戲劇性動作,在鏡頭處理上被導演一筆帶過,沒有停留也沒有特寫強調,導演錯過了刻畫這個職場新人成長的「決定性瞬間」,實乃影片的一大遺憾。
從形式上看,在《獨家新聞》中導演嘗試將多種類型元素進行拼貼。追車、打鬥等動作元素的流暢運用,以及配合狗仔隊噱頭插入的粗糲質感的色情段落顯示出了大根仁在商業片創作上的成熟。但習慣電視劇創作的導演在電影的視聽處理上暴露出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除去個別視聽段落因素材不足造成了剪輯卡頓之外,在一些細膩的情感表達上導演採用了令人倒胃口的粗暴處理方式。比如都城靜與行川野火確立戀人關係的床戲中,作者使用了很容易辨識出的SILK系列色情片的影像風格,儘管並不肉慾但這段激情MTV段落並沒有通過細膩的處理人物動作來建立一種有張力的情感關係。這種流水線的表達方式,傷害了即將到來的戲劇高潮,觀眾很難因兩人倉促建立的平淡戀愛關係而痛惜男主人公的死亡。而且,這也讓此前導演圍繞都城靜設計的一系列涉性口頭禪全變成了無聊的調侃。
比起榮獲日本學院獎的《食夢者》,我們能夠感覺到大根仁對攝影記者職業的了解遠不如對漫畫家的了解。在《食夢者》中作者生動活潑的細節刻畫,比如影片中漫畫家同行為了鼓舞主人公,在自己的眼鏡上哈氣假裝安西教練,幽默復刻了「教練,我想打籃球」的少年熱血梗。《獨家新聞》中,作為表意符號的卡帕相當於安西教練,但他卻出現於一場關於夢想的冠冕堂皇的展覽——你看,我喜歡卡帕相機;你再看,我喜歡卡帕最有名的照片。過於準確,過於死板,喪失了那麼一點熱血系該有的生機勃勃。
現如今,代表著團塊世代精神特質的日式熱血隨著經濟泡沫的破碎漸次轉變為一種無奈的自我嘲諷。甚至在一些動漫、影視作品中出現了專門反諷日式熱血傳統的惡搞風格,將堂吉訶德式的腦內英雄主義祛魅為「中二」——國中二年級的幼稚幻想。大根仁顯然還堅守著日式熱血的陣地,他與角色一起沉浸於這股自我小宇宙的迷戀中。據說大根仁拍《獨家新聞》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體會一下他當年看完《盜寫1/250秒》後的震驚,這樣看來《獨家新聞》的完成又像是導演對自己熱血中二往事的回顧。其實就算中二又何妨,每一個新手都迷戀著那個站在世界中心拋頭顱灑熱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