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我五十虛歲的生日了。這個年齡已經闊別了激情滿懷、稜角分明的歲月,是從熱辣辣的太陽下漸入夕陽晚風的林蔭道了。
五十歲,是一個可以回望過去,也可以展望未來的年紀;是一個快意多,失意也多的年紀;是一個可以感性,也可以理性的年紀。
五十歲我才明白,活著是一件嚴肅的事,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為了自己而活著。有人說,活著很難,似乎人哭著降生就是為了吃苦,寒窗苦讀,職場打拼,忍受病痛折磨,經歷生離死別.就連柴米油茶中都融進了絲絲苦澀。我說,活著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放低自己,少些欲望,卑微的人生同樣能收穫快樂。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對自己生命的漠視,每一個拿生命走極端的人是對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也是對家人、朋友、同事乃至於每一個關心他的人的一種褻瀆。走正路,好好活著,簡單點活著,就是對這個世界的一點貢獻。
五十歲我才明白,我們來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吃苦的,要學會享受一點生活。生於上世紀70年代初,我們經歷過「國弱家貧」的歲月,骨子裡刻著祖輩勤儉持家的傳承。這個年齡,高堂看病需要花錢,子女上學結婚需要用錢,買房買車更是一筆不菲的投入。多少人是靠吃苦受累賺錢,多少人是從牙縫裡省錢。我的同齡人有的頂著高溫酷暑在工地上打工,有的五冬六夏在菜市場裡奔忙,有的滿身病痛依舊在黃土地上刨食.他們沒有娛樂的概念,沒有旅遊的時間,甚至為了子女能體體面面的成家立業而「三月不知肉味」。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我們是不是應該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學會享受人生,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更加快意的打拼?
五十歲我才明白,人走就要茶涼,不必苛求朋友太多。前半生我們都交往過很多的朋友,在相互幫扶中體會到了友情的珍貴。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有這樣一些朋友圍繞在身邊,手中有資源的時候,朋友會跟我們打得火熱,當朋友感覺我們手中的資源耗盡時,會離開遠去。有人感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其實大可不必苛求他們,朋友離開我們,是因為他們要繼續生存,就需要不斷尋找新的資源。人走茶涼是常態,是再正常不過的狀態,如果耿耿於懷,那就是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
五十歲我才明白,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陪伴我們到老的,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你和牽掛你的,不是領導,不是同事,也不是朋友,而是我們的家人。家是愛的港灣,在這裡,沒有必要針尖對麥芒,把瑣碎的家事爭出個黑白高下。夫妻有分歧,和顏悅色的談;婆媳有疙瘩,用愛來解開;孩子不爭氣,耐心去引導。和風細雨帶來春華秋實,暴風驟雨往往會帶來災難。
五十歲我才明白,父母日日衰老,盡孝一定要趁早。每一個周末回家看老母親,發現她衰老的速度比我想像得快出許多。春天時,母親尚能養幾隻雞鴨,種兩壟小白菜,到了冬天,她竟到了不拄拐杖難以行走的地步。我們在忙於事業的時候,是否經常閃過「等將來賺了錢一定好好孝敬父母」的念頭。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順父母,趁他們還能吃得動,還能出門看看風景,早一點儘儘孝心吧。
五十歲是知天命的年紀,很多事情已然明白。五十歲是蔥翠成熟的人生初秋,生命本應該淡定而從容。謹以此文,致自己即將到來的五十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