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今天我的圖都是從七工匠官網上扣下來的
7 artisans
中國是個製造業大國,在菜市場一樣的眼鏡城裡,賣眼鏡的也能分分鐘給你搞一個非球面眼鏡出來,那麼中國人要造幾個鏡頭本身不是難事,畢竟現在不是幾十年前了。
能不能造和造得好不好是兩回事。中國國內製造手動鏡頭這一波節奏是中一光學帶的,後來七七八八出來好多個國產的牌子,有的聽都沒聽過就歇菜了,而這個七工匠光聽這個名字就很像一出來就要歇菜的那種類型。
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七工匠最早的一枚鏡頭是35 2.0,是在2016年了,我一看一個頭的結構就覺得是模仿ZM的BIOGON結構的,還是35 2.8個那個頭,是插在索尼微單上的,那段時間索尼的全畫幅微單特別火。我這裡挖到一張當年蜂鳥網測評的包裝照片:
反正就是給人很粗糙的感覺,感覺是騙一輪錢就跑路的廠家。不過後來這家廠子不僅沒有騙一波就跑路,還七七八八出了很多鏡頭。
2017年的6月,七工匠推出了一個50 1.1鏡頭,這個鏡頭是徠卡M口的,價格非常便宜(相較於徠卡和福倫達),只要2000塊,比福倫達的50 1.1還便宜了一半,也比中一光學的50 0.95便宜了一半,堪稱最便宜的超大光圈標頭了。
關於這個頭我們號是介紹過的:徠卡M口,七工匠50mm / F1.1海外簡評
不過光看這個頭的MTF圖就感覺很不靠譜的樣子。
但是才2000塊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對於用徠卡M相機的人而言,很多人根本不差這2000塊,但是5萬以上的徠卡1.0級別還是太貴了。
後來七工匠還出過很多鏡頭,主要都是在微單上,APS-C的頭居多,其中也有35 1.2這樣的鏡頭。
最近讓七工匠出名的是他們在M口上出了一個28 1.4的鏡頭。
這枚鏡頭的外觀幾乎是完全模仿徠卡的,紅點黃字,最主要的是它那巨大的光圈。徠卡其實也有自己的28 1.4,那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頭,價格也非常貴,全新的要近5萬,二手的也要3萬-4萬。而且過去ZM和VM都沒有出過光圈那麼大的M口鏡頭,所以七工匠這一出,無疑讓人很是心動,畢竟這枚鏡頭才3000多塊,就七工匠這樣的廠家,這個售價也可以說是天價了。
光看這枚鏡頭的MTF,還是很能唬住人的。
在這枚鏡頭上,七工匠的確是花了一番功夫,這個MTF圖比以前精緻了很多,至少看得清了。
鏡頭的結構圖也是新設計的:
而以前是這樣的畫風:
至於這個頭究竟怎麼樣,是不是那麼厲害,現在還不好說。
那麼七工匠的頭到底怎麼樣呢?是不是值得買呢?首先,我沒有買過七工匠的頭,所以插上去到底是什麼感覺我也不好說。其次,這個牌子的鏡頭的確是很便宜的,其實還是大家消費得起的,但是對於各位徠卡M的用戶而言是不是願意去消費,這是一個問題,畢竟和徠卡,COSINA相比,七工匠的鏡頭做工是有差距的,50 1.1都是無極光圈。好東西,貴也值得,不好的東西,便宜也是浪費,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當然,這個牌子還有很多APS-C鏡頭,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內。
不過從七工匠的官網可以看出這家廠子如果想繼續走下去,不是歇菜走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不可能有哪家優秀的光學企業的網站會這麼粗糙,MTF圖和鏡頭結構圖會畫得這麼不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