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澳方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紅利,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澳大利亞卻絲毫沒有對中國的感激,不僅沒有因為和中國之間的密切經濟合作而與中國更加友好,反而長期保持一種對中國懷疑和不信任,甚至刻意損害中國利益的態度。而只要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稍微不遂澳大利亞的心意他們就開始跳腳了。
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網5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議員喬治·克裡斯滕森呼籲,應該讓中國駐澳大使「接受澳大利亞議員們的質詢」,因為「中國方面提高了澳大利亞出口燕麥的關稅」。對此,很多議員附和,認為澳大利亞三分之一的貿易都和中國有關,「是個典型的把太多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的錯誤」,因為「中國習慣了欺凌脅迫別國」。
外交人員享有外交豁免權,澳議員試圖質詢中國大使的計劃不可能成功,但是他們的表態,著實展示出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的蠻橫無理,這點需要中方堅決反擊。
這一次澳大利亞發難的原因,是中國對澳方出口的燕麥徵收「保護性關稅」。而徵收保護性關稅雖然對於經濟流通和國際之間的經濟合作不是很有利,但這是世界任何國家都少不了的措施,因為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全球化放棄本國的產業。
此前,中國就曾經對澳大利亞方面出臺大麥的關稅,還對澳大利亞發起過大麥反傾銷調查。所謂的傾銷,其實就是指某個交易方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口貨物,以圖大規模地打開銷路。
當然,低價格的最終目的還是更好盈利,要是不加管控,大量低價貨物的湧入會擊垮當地原本的相關產業,導致的結果就是傾銷者最終可以壟斷市場。一旦那種情況出現,本國的產業被擊垮之後,就只能任別人宰割了。
澳大利亞土地廣闊人煙稀少,他們要是大規模地把大麥這類產品送到中國來,把中國的相關糧食生產打垮,後果有多麼嚴重無須多言。
此前澳大利亞被發起過反傾銷調查,這恐怕說明,澳大利亞人有對中國進行糧食傾銷的意圖,而糧食安全是中國的農業政策紅線。
為此,中國謹慎甚至嚴格地採取保護措施,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澳大利亞自己也有貿易保護措施,也沒聽過澳大利亞一有關稅,中國就立刻召見大使的。面對中國的正常經濟措施,澳大利亞立刻就把「欺凌」「威脅」這些帽子給中國扣上,這實在是過於牽強。
至於澳大利亞議員所說和中國經濟合作太多,把太多雞蛋放到了一個籃子裡,那麼他們大可以試試不要把自己的蛋放到中國的籃子裡,順便看看別的地方有沒有那麼多錢讓澳大利亞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