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區分作曲與編曲?

2021-02-08 ZGYCGC原創歌詞

教你如何區分作曲與編曲?
    大家有否留意到,在音樂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會介紹一首歌曲的作曲、填詞、編曲這三位幕後作者,你是否分不清楚作曲人和編曲人的區別呢?今天,小編將與大家介紹一下作曲與編曲的區別。
    簡單的以一首歌為例:作曲是指該首歌的主旋律的創作者,編曲則是該首歌配樂、和聲以及其他特效的創作者。從目前流行樂壇的趨勢來看,編曲佔比略重,好的編曲甚至可以壓過歌唱者的光彩。
    作曲是作旋律的那部份,即會出現「歌詞」的部份。
    編曲是以整首歌為主,再加入其他樂器和音等(鼓、結他、小提琴、人聲和唱等),這道工序對歌曲表現力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樂器的演奏可以補充、豐富歌手所唱的旋律。
    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樂器在流行歌裡面只是用於伴奏,並沒有太大的表現空間。其實不然,編曲人對樂器的選用本身就已經能夠表現出很豐富的情感或是畫面感。
    舉個例子,小提琴這種樂器,一但齊奏必然會發出扣人心弦的細膩音色;若是歌曲中出現了口風琴,通常都會比較青春、小清新,甚至會讓聽眾聯想到青澀的校園風景;又如,如果使用電子鼓,歌曲大多都會朝著歡快跳躍的舞曲方向靠近。
    補充說明一下,上述的作曲和編曲是在流行音樂行業分工中的含義,如果是在古典音樂領域裡的作曲者就是指創作所有樂器旋律的作者;各高校的音樂學院裡所設的作曲專業,亦是指編寫所有樂器曲譜的學科。
    在現代音樂中,特別是流行音樂中,作曲和編曲往往是兩個人,因為很多作曲者只有對旋律的把握和靈感,而編曲者對於怎樣體現這個旋律有著更多的技巧。
    簡單來說,一首歌曲,作曲者是給了骨架,而編曲者則是給了血肉。
    1.編曲如何做減法?
    做好「減法」和「簡約」的製作是不易的。編曲中「簡單」的樂器挑選需要在音色和頻率上有混音師思維。編曲在頻率上做好設計可以實現簡單的編配撐起整個音樂。要足夠了解自己編曲時常用的樂器。不用演奏水準有多好,但要了解演奏技法,這樣便於更合適的展現歌曲內容。
    2.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大家常會遇見工作平臺、Work flow 等雜七雜八的幹擾。這些很容易影響效率。最快表達創意和腦海裡的樂句是最重要的。工作平臺和工作流程是影響效率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工作流程:需要整合一個自己的工作庫。例如用半個月來分類整理一些瑣碎的音色。包括採樣音色、鼓的 kick、snare、hi-hat、以及貝斯、一些 loop等很細的音色。軟體音源和效果器的整理也類似。這樣利於避免工作時忙亂的低效率。另外,對於 DAW 的選擇一定要是你最擅長,軟硬體的抉擇,是最快速的表達最重要。高效率不排斥協作。個人反覆做一樣作品會陷入審美疲勞,也可多聽他人感受。
    3.如何做到多元配器?
    編曲不一定總要很多的東西進去。多元不等於數量多。很多編曲新手都易給混音師添麻煩,有什麼音色和素材都往裡邊堆,以至於初期就有幾百軌。這樣後續的混音會非常頭疼。音色頻率的選擇需要平衡。樂器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在頻率上合適。在高、中、低的各頻段內選擇合適的東西來填充,就會讓編曲用很簡約的方式達到很好效果。另外,常去聽多元的音樂刺激感官也有助於更好的多元。

    4.如何從職業編曲晉升到製作人?
    作為製作人,其與編曲關注的點會有區別。編曲技術性更強一些,其關注的重點更多集中在音樂層面。反觀業內,寫歌的成為製作人的比率會高於編曲。寫歌和編曲是兩個不同的職業。寫歌的人更多把住了一首歌的源頭,他們更了解誰適合演繹這首歌。寫歌好,編曲好的人很難得。編曲人要成為職業製作人,需要跳脫音樂層面的關注局限,更多關注到歌手、歌詞、更廣的把控宏觀全體的東西。
    扒帶並不是什麼秘密,就是一種類似於美術中素描訓練。通過扒帶去臨摹作品,是所知道的學習編曲最有效的方式,只是很少看到有人就此話題展開討論。
    兩年前,我在上海音樂學院聽常石磊的講座,有一位其他音樂學院的學生問了一個有關扒帶的問題,常石磊的回答是:「扒帶這件事情我好像從來沒幹過」。
    當時我就坐在第一排的媒體工作席,我挺詫異,直到後來,我自己扒了不少歌以後,才領會到這這句話的含義。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對於扒帶以及編曲學習的一些思考。
    為什麼扒帶有助於編曲學習
    我們先來看一看,扒帶和編曲有哪些聯繫。
    1.歌曲是一種格式化寫作
    一首流行歌曲三四分鐘,段落結構比較穩定,所謂寫歌,主要是在寫主歌和副歌兩個段落,然後設計一下前奏、間奏、尾奏,再根據起承轉合情緒需要,編排一下段落,一首「完整」的歌就誕生了。
    從結構的角度來看寫歌,一是找一個常規的框架,例如:前奏4-8小節,主歌16小節,副歌16小節,按這個框架去寫作,或者根據內容,適當增減樂段的長度。
    流行音樂就是這樣一種形式,無論你想要向聽眾表達什麼,都需要找一個合適的結構把它呈現出來,要麼根據框架去調整內容,要麼根據內容去調整結構,讓兩者相互匹配,否則,就不是一首正常的流行歌曲。
    很多人並不屑于格式化寫作這種方式,認為「每次都要有創意才對」——事實上,格式化寫作並不排斥創意的。
    最厲害的格式化寫作,通常都是把結構與元素抽象到極點之後,進行格式化。這就是為什麼電影會有很多類型片的重要原因:武俠片、驚悚片、黑社會片、賭片、愛情片、喜劇片……其實都是「格式化創作的典範」。
    比如,大家喜歡看的《盜夢空間》,就是類型片的一種,盜賊片。套路是很常見的:
    一個有特殊技能的人基於種種原因有解不開的困境,出路只有一個: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偷盜任務……他不可能獨立完成任務,所以要組建一個團夥,通常是各類雞鳴狗盜,然後在招募過程中通過一些對白向觀眾鋪墊一些未來用得著的「技術細節」……接下來是一路遇到各種麻煩,差一點成功卻失敗,幾乎徹底失敗而後「天無絕人之路」式的反轉,最後意外成功……當然還可以繼續細化下去。反正套路就是「俗套」,有一點點驚喜就已經相當不錯。
    回到音樂創作,想想音樂風格和類型片是不是一回事兒,搖滾樂,一個電聲樂隊,曲要噪,歌詞要批判。國產民謠,一把破木吉他一個城市一個姑娘。
    事實上,學習編曲,就是學習如何以某一風格的「模板」進行格式化寫作。
    職業製作人會使用模板進行創作,這幾乎不是秘密,一些比較「成熟」的音樂風格,模板早已被總結出來了,網上有一些什麼周杰倫風格編曲課,愛樂之城配樂課,可以快速教會你某個風格的套路。
    那麼,學習編曲,是不是只需要了解這幾個模板的套路就行了?
    一個音樂風格等到模板,等到被總結出來,拿出來教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快過時了。出於商業考慮的培訓班,只能講大眾流行的套路,你所喜歡的風格教學,可能不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老師和課程。
    職業音樂製作人使用自己的模板進行創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作品如期交付。那是不是把他的模板拿過來,你能寫出和他一樣水準的作品?這顯然不現實。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喜好和對音樂的理解。如果你對某個音樂風格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沒有足夠的聆聽積累,對其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也一無所知,那麼,做出來的音樂只是像某個風格而已,甚至連做到像都很難。
    光拿到一個模板,學會幾個套路毫無意義。就好比讓一個沒有相關積累的人去指揮一支出色的交響樂隊,必定是車禍現場一樣,因為根本HOLD不住。
    如果一個音樂風格不喜歡,不擅長,不要勉強自己。也別被一些已經過時或者馬上過時的講座浪費注意力。做音樂最好是從自己熱愛的,熟悉的風格切入。
    有一種方法。一旦掌握,你可以自己去探索某個音樂風格的構成規律,不再依賴於某一位老師的經驗,還能讓你更快,更低成本去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的製作,這個方法就是——扒帶。
    2.創作從臨摹開始
    音樂創作,是一個採百家花釀自家蜜的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建立自己的初步模板,再到逐步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更離不開大膽嘗試和大量模仿。
    在藝術家和創意群體中,有一個顯著的共識,創意就是將一些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混合,沒有什麼東西是完全原創的。
    不成熟的詩人模仿;成熟的詩人偷竊;糟糕的詩人毀掉他們偷來的,好的詩人讓它們變得更好,或者至少讓什麼東西不一樣。好的詩人將拿來的熔煉成獨特的完整的感覺,完全不同於片段的撕裂的感覺;糟糕的詩人隨便將其用在完全沒有統一性的地方。– T.S. Eliot所有的寫作都是剪輯,拼貼讀到和聽到的。難道還有例外?– William S. Burroughs我想我聽到的那些聞所未聞的音樂,不過是把那些已經存在的東西拼合成一種從未存在過的新鮮的東西。– Brian Eno有很多藝術形式的學習,都是從臨摹開始的。扒帶可以幫助你發現靈感,將其融合成你自己的風格。隨意的聽音樂,只能聽到一些表面的東西,但是臨摹一首歌可以幫你更深入的了解一首歌。
    那麼,為什麼可以提高編曲能力,如何通過扒帶提高編曲能力?
    為什麼扒帶可以提高編曲能力
    開頭說到了,扒帶類似於美術中的素描的訓練,如果再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扒帶和音樂中的音階練習也很相似。
    音階可能是音樂中最基礎的訓練了,看起來平常無比,但可千萬別小瞧彈音階,人五個手指長短不一,要練到能力接近,演奏時音量音色統一,練到音樂中只聽得到音樂,聽不到任何技術上的限制是很困難的。即便是一位學琴多年的演奏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回過頭來彈一些音階練習,對彈音階的要求也是不斷在提高的。
    在學習音樂製作的不同階段,扒帶的練習目的,練習要求也不太一樣。今天,我從音樂製作入門學習的角度來聊一聊扒帶,之後還會涉及一些音樂分析,音色及製作分析等,今後我還會以不同階段,從不同角度來反覆討論扒帶這一話題。
    1.優化輸入
    寫歌其實是寫作是一樣的,輸入 內化 輸出。想要有好的輸出,先要有好的輸入,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聆聽積累,聆聽積累不光是一個輸入量的問題,還有吸收的問題,如果不能有效的去消化一首歌,把聆聽變成積累,那麼聽再多的音樂,也就僅僅只是聽過而已。
    扒帶練習,首先能夠有效改善輸入,從音樂中聽到更多信息。
    未經過任何訓練的普通聽眾聽一首歌,即使單曲循環100遍,能聽到的信息有限,主要關注點停留在歌詞,旋律,鼓點這個層面,如果是學器樂的同學,可能會對所學樂器關注稍微多一點。
    站在普通聽眾的角度,聽聽歌詞像表達什麼就好了,也沒必要思考。這種聆聽,最多能聽到一首歌歌中30%信息,旋律歌詞和鼓。貝斯聽不到,弦樂聽不到,許多音樂中的小想法,小細節,某個聲音設計……要麼根本聽不到,要麼聽到了了也不知道是什麼。
    這種聆聽根本無法實現積累。
    而扒帶,可以聽到一首歌裡90%以上的信息,扒帶時,不僅要聽到這個音符,要知道這個音符是什麼樂器演奏的,還要在軟體中把它做出來,當你把它一首歌的各個樂器重現到屏幕上,相當於在重構整個樂隊總譜。
    2.查缺補漏
    音樂製作主要涉及兩方面的能力,音樂能力與製作技術。
    每一位想要自己做音樂的人,多少是有一些音樂基礎的,但許多人對自己的音樂基礎並不了解,或者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學習音樂製作的最初階段,需要把視唱練耳能力提升到一個「正常」的水平,以便順利進行後續的學習。
    耳朵是做音樂的基礎,當你的聽覺變得更敏銳,能從音樂中聽到更多信息的時候,許多現在覺得難的事情就會簡單許多。扒帶,不僅能起到一個查缺補漏的作用,更能起到訓練的功能。
    音階,音程,和弦是環環相扣的,和弦聽不清可能是音程方面的訓練不夠,知道了自己哪方面能力弱之後,有針對性進行練習,幾首歌扒下來,馬上就能得到明顯的提高,甚至比專門上視唱練耳課效果更顯著。
    例如扒電聲樂隊四大件,各有各的練習功效:
    扒鋼琴,能夠強化視唱練耳,聽音記譜能力
    扒貝斯,能夠強化是低音區的聽覺,對和聲走向更敏感扒鼓組,能夠強化你的節奏能力,同時了解不同風格音樂節奏扒吉他,能夠發現鍵盤樂器和弦樂器的不同,例如音階,和弦方面的編配規律學習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找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一些學完就能馬上用,立見成效的東西。扒帶是把漫無目的的學習,變成了有針對性的學習。從學習一大堆理論之後再開始用,變成了需要用到什麼知識的時候,突擊式學習,集中精力逐一解決。
    3.刻意練習
    什麼是刻意練習,就是持續做比你現有難度略高一點點的事情,這樣才能持續得到提高。
    扒帶是一種刻意練習,關於扒帶我個人有這樣的體會。通過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扒帶練習,能明顯提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耳力以及音樂分析能力。
    以貝斯扒帶為例,扒完兩三軌軌貝斯以後,低音區的聽覺變得更敏感了,原來要靠反覆聽多遍也不一定能聽清的貝斯,現在不藉助任何工具,就用一個普通耳機或者車載音響,貝斯的旋律和節奏也能聽清楚。
    扒架子鼓也是,因為要扒鼓,所以我不得不去弄清楚清楚一套鼓都有啥,每個鼓件叫什麼,是什麼聲音,鼓手是怎麼握鼓棒的,兩隻腳分別控制什麼。
    而且,製作人都不一定要真去學鼓,在網上找一些架子鼓演奏視頻看看就懂了。我三兩首歌的鼓扒下來,再聽任何歌曲中的鼓組,腦子裡都是有樂手演奏的畫面的,很清楚他在打什麼,左手打的還是右手打的我都知道。
    這就是刻意練習帶來的收穫之一,所以,我們要的是高水平的努力,而不是低水平的重複。
    文章開頭提到了常石磊,據他口述,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大量聽歐美音樂,他最喜歡的歌手是Mariah Carey,他屬於那種不唱歌不編曲就會渾身難受的狀態,他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只要人是醒著的耳朵裡就塞著耳機,包括刷牙洗臉的時候。每天就是這樣的聽音樂。
    長年以來所積累的聆聽輸入,以及創作和製作經歷,已經使他聽到一首歌的時候,聽到的是整個樂隊,扒帶這一過程已在不知不覺中由大腦自完成了,所以,對於常石磊來說,扒帶這件事情好像從來沒(專門)幹過,少說了專門兩個字。
    怎樣開始扒帶
    接下來聊一聊,大家對於扒帶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
    1.你應該扒一些什麼
    如果你暫時沒有什麼製作經驗,那麼可以先從簡單的歌開始,例如一首吉他彈唱,一首鋼琴伴唱。
    因為剛開始扒帶還需要一些時間熟悉軟體操作,音樂簡單一點不要緊。當一些基本的編曲方法都已掌握以後,就去更多關注那些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作品。
    扒帶曲目要根據你的學習目的,以及當前的能力來選擇。如果是為了解決某個特定問題,那麼有針對性的3-5首歌就可以了。
    牢記一個大原則,持續的去扒比你現有能力高出一點的作品,不要卡在一首歌上無法推進。如果一首歌扒的非常艱難,可能這首歌對你現在來說難了一些,可以適當降低難度。
    這就好比舉啞鈴,如果現在只能舉起五公斤,那麼強行去舉十公斤,不僅起不到訓練效果,還有可能會受傷,你可以先去試試六公斤,適應以後慢慢增加難度。
    至於什麼歌適合扒帶,完全取決於你現在的能力,不要害怕怕起點低,我更看重成長速度。扒一首很簡單的單旋律也沒有什麼丟人的,只要持續練習,提升是非常快的。
    2.使用什麼工具進行扒帶
    我推薦用音樂製作軟體(DAW)來扒帶,而不是使用打譜軟體,使用DAW來扒帶,不僅有效提高扒帶效率和準確性。
    單從扒帶的角度來說,使用軟體扒帶比手工寫譜門檻更低。手工扒譜會涉及到許多問題,而當你把歌曲導入到DAW軟體中,做好準備工作以後,幾乎只需要關注一件事,就是一邊聽一遍記錄。
    用音樂製作軟體扒帶,好處有很多,例如:在寫每一個音符時都是有聲音的,有錯誤很容易發現並及時改正。想要反覆聽一一個地方時候,可以選擇一個範圍循環播放,不用來回倒帶。重複出現的元素可以複製粘貼,軟體還可以自動生成五線譜……需要用到哪些設備?如果僅僅只是扒譜,最簡單的,一臺電腦,一副耳機就可以,軟體方面,可以使用Cubase,Logic Pro X,用鍵盤滑鼠作為輸入工具,當然,如果有MIDI鍵盤肯定會更方便。
    扒帶前的準備工作,歌曲選擇,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具體的操作方法和視頻演示,可以參加我的音樂製作學習社群學習。
    3.你需要扒的跟原曲一模一樣麼
    事實上扒帶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也不需要。每件樂器聲音都有細微差異,即使是使用軟音源編曲,你也幾乎不可能找到完全一致的音色和採樣,所以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扒帶的出發點是你的問題,甚至不需要從頭到尾扒完一首歌,當你帶著具體問題去扒帶,扒一段,或者扒八個小節就足夠,只要達到了練習目的就可以。
    有的歌可能到了高潮段落某些地方就是聽不清的,要依靠聯繫上下文自己編。像鋼琴中的柱式和弦,五六個音同時彈響,漏調內聲部的個別音符實屬正常,只要和聲功能對就沒問題。
    最初進行扒帶的時,只要達到記譜的目的就可以,音色,力度,製作手法統統都可以暫時忽略。即使當你有了一定製作經驗以後,也不需要完全一致,你只要讓你扒的這一版聽起來一致或更好就行了,即便細節上可能不完全一樣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不要比原來的差。
    4.扒帶適合你麼
    除非你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師,那麼你就能夠從扒帶中獲益。
    總結
    扒帶雖然簡單,但是你將會從中獲得回報。如果你始終如一的扒那些讓你眼前一亮或者超越你現有水平的作品的話,你將會從中積累很多靈感和技巧,並且可以用到任何的音樂中。藝術家們都已經用這個方法幾個世紀了,現在是音樂人迎頭趕上的時候了。
    有的概念知道的越早越好。當你知道音樂是一種格式化寫作之後,起碼你可以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來縮小自己的研究範圍,把精力聚焦與目標相關事情上。
    當你知道創作從臨摹開始以後,就應該去思考並尋找適合你的模仿目標,儘快開始模仿。
    編曲在音樂製作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同一音樂在不同編曲下也會營造出不同的意境與效果。編曲可以說是一項兼具藝術性和技術性的工作。編曲都會遇到的5個問題,幕後圈 PRO 們現在一併為你解答!
    1.編曲時如何選擇音色?
    對於一首待編曲的音樂作品,音色挑選,首先要確認音樂作品的風格類型。在確認作品風格後,可以帶著「目的」先考慮自己日常最熟悉並常用的基礎音色。例如,鋼琴基礎音色,跑不了就那幾款,一開始用的 Midi String 弦樂、甚至 Trilian 的 Bass 等等用來用去也就那幾個,這些一定是固定的。
    除此之外,在已有的基礎音色上可以再帶著「緣分」主觀加入一些新的音色。這樣會比較容易的創造出與以往作品不一樣的新鮮感。平時多聽新音色,將喜歡的保存在自己的 List 中會是個很好的習慣。另外,關於音色選擇同樣需要混音師思維,保證各配器在各頻段上的適合度,有利於用簡約的架構撐起整個音樂。
    2.提升編曲除了扒帶還有什麼途徑?
    怎樣提高自己的編曲水平?這是每個學編曲的都會深夜自我拷問的問題。但除了扒帶,其實還有其他方法?
    要提高編曲水平,多和不同風格的樂手交流是有必要的。不求對技法精通,但必須要懂。這有助於在編曲的過程中更好了解樂器與風格的關係、以及不同彈奏技法在一首音樂中實質起到的作用。
    另外,多和混音師交流極有必要。編曲中所有架構的呈現都會和後期混音緊密相連,這是很多編曲人常易忽視的。很多作品在完成編曲進入混音環節後會因為太滿或頻率不夠而直接影響音樂效果。這都是前期編曲架構造成的問題。所以適度了解混音,結合頻段進行樂器搭配也會讓最終編曲的呈現效果更佳。當然多聽、多看,了解更風格的音樂也很有必要。
    3.電子樂中硬體編曲和軟體編曲哪個好?
    常聽人說:硬體編曲在聲音被錄入的同時無法避免會有聲音損耗,而軟體因為是數字形式,相對就會小損耗。故很多電子編曲新手基本都會先接觸軟體編曲。但軟體編曲和硬體編曲哪種方式會更好呢?
    這個問題通常取決與你到底要做怎樣的聲音。軟體輸出的聲音都是處理後的數位訊號,通過其得到的聲音都很乾淨。而通過硬體由於要實錄,所以會有泛音、有噪聲,但通常動態會比軟體獲取的大。在流程上,硬體編曲更多是碰觸、調製式的直接上手,操作起來比滑鼠的方式更酷一些。當然,軟體編曲可以開多臺電腦同時運行,會比硬體更高效。對於兩者的取捨或比例調配,其實沒有固定的標準。取決個人製作音樂的風格喜好。喜歡乾淨噪聲及尖銳數字聲的實驗音樂人,9成都會喜歡軟體編曲,而喜歡暖暖的、有點電子管泛音的,就更多會選硬體編曲 。期間沒有好壞之別,只是體現於對音樂的理解及審美。
    4.職業編曲人該具備什麼素養?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應該是特有的。作為編曲人,除了該有樂器、樂理等一些基礎的技能外也需要敏銳的洞察力。
    音樂、生活和你所在的空間環境都是細密相連的。編曲人學會敏銳觀察身邊任何的事物是必要的。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不一樣的空間環境中,每個人需要表達的東西都不盡相同,當你學會和身邊的事物進行溝通後,你所表達的事物也會不再平凡。
    在某種意義上,職業 XXX,它代表了一個「行」的概念,所有被稱為「行活」的作品就意味著它們之間無論數量上達到多少,都不會有質的區別。作品之所以被稱作作品,就是其有別於「產品」的規格化。縱觀音樂圈,凡是走出來的編曲、作曲大家,總帶有濃烈的個人風格。
    5.職業編曲人如何保持創作初心?
    相信每個選擇音樂行業的人,並不只是選擇了賺錢。職業編曲在某種意義上講,更多是在迎合他人,為別人服務。所以這也易造成編曲人很少有時間去自我判斷與思考。時間久了可能真的會忘自己是誰。職業編曲人遇到的較大問題也許就是什麼都會。隨便說一種風格,即使是從未聽說的,但在拿到作品聽上幾遍後,就可立刻模仿出來。但若現在問你,你自己想做什麼,也許你會炸毛,因為你根本已沒有了初心。很多職業音樂人,在做自己的專輯時,即使花兩年時間也未必能做完,而且做完的唱片風格很混亂。顯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要保持創作初心就要學會和自己獨處。即使你是一個職業的編曲人,你也應該擠出時間做自己的創作,因為從你選擇這個行業起,你並不是只是在選擇賺錢,對吧?
    混音,編曲,都是現在音樂圈子中非常流行的內容,因為生活質量的提高,文化內容的豐富,信息的開放,媒體的宣傳。很多人也逐漸開始接觸到了音樂製作幕後的事情。其中包括編曲以及混音。其實音樂製作中,這兩個步驟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另外還有錄音,母帶,作曲,填詞,音響設備應用,等等學科。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主題吧。
    先說混音,混音可以沒有音樂基礎,但是,會比較影響你的藝術判斷,因為沒有切身體會樂器演奏,你很難真正領會聲音的好壞以及一些標準,當然這個事情不是絕對。混音需要客觀和主觀意識做到一個非常恰當的平衡,客觀就是說物理上聲音的音質和出來的結果是不是好的,主觀就是說你有沒有能動性拿到分軌聽過了之後知道怎麼做。
    學習混音首先是要懂物理聲學,你連聲音都不懂,你如何料理聲音?然後同時要去學習幾個行業內常用的音樂宿主軟體,例如pro tools,studio one,cubase等等。先學會音頻的剪輯,然後是錄音,然後才是混音。
    在做混音之前,錄音是必須學的,理論支持主要是《實用錄音技術》在看過理論以後,必須有實踐的機會。不然你沒法知道實際錄音的聲音到底怎樣。如何實實在在去調試設備。
    然後混音方面,《混音指南》,《聽音訓練手冊》是理論以及聽力基礎。混音最重要是,你能聽出問題,這個做不到,愣你宿主用的再牛逼,插件再熟悉,也都只能幹坐著。聽的不是do re mi或者和弦什麼的,是聲音的動態,壓縮量,頻率,延遲,相位,混響聲等等。這個只能通過訓練了,使用聽音訓練手冊的工具,以及混音實踐中做A/B對比。或者是使用一些輔助app進行訓練。
    這幾個是我手機上隨時用來「洗耳朵」的聽音工具。強烈推薦。signal gen:是一個聲波生成器,用耳機聽,可以調各種頻率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去聽,本來只是用來對比的,我會用來記憶。frequrncy和audio coach都是聽力訓練的,前者比較簡單,僅僅是頻率。後者是全方位的包括頻率,壓縮量,混響聲,等等的訓練。octave rta是一個示波器,習慣去了解身邊的聲音的頻響反應。這都是把訓練融入生活的事情。
    接著是,設備應用,包括電腦配置,調音臺設置,錄音硬體系統的連接,音效卡選擇以及應用,還有你對於插件的應用需要學習,壓縮器,均衡器,調製器,混響器等等,包括工作原理,參數,使用示例等等。包括硬體,軟體最好都知道用,軟體不用說,有機會,最好親自調試硬體。
    最後,混音是需要大量實踐才能學會的,自學不是不行,非常耗時間,建議跟老師學。如果一定要自學,我建議就別看國內的教學了,好好看看國外的大師的教學吧。一些大的插件廠商都會請大神做教學,包括很多格萊美的混音師,這些插件商都會建立好很完善的教育系統。自己想辦法上油管看吧。例如 pure mix頻道。沒中文字幕了,好自為之吧接下來是另外一個課題,編曲。這個內容沒有樂器功底,我覺得你想都不要想。樂器需要首要就是鋼琴,我過去是吉他手,其實做編曲也可以了,滑鼠流,全靠點。但是太費事,為了更好地做編曲,我只好練了3年鋼琴。不為彈什麼古典名曲,不為彈什麼夜的鋼琴曲,就是為了音符輸入能夠更加便利。並且學習樂器,不是為了演奏樂器,而是通過樂器學習樂理知識,編曲靠的就是樂理,主觀的藝術理解以及經驗。只有學習樂器能夠同時給你提供這三樣內容的學習。理論知識儲備需要,基礎樂理,包括音階,和弦,調性調式的理論。和聲學,律學,配器法,作曲編曲法,等等。
    結合樂器時間,還有各種知識理論的儲備,你才有可能做編曲。這個工作不是給你現成的,然後換換段落這麼簡單。完全靠自己的想像以及知識,來無中生有。
    還有就是聽力要求,這個就是要聽do re mi了,還有和弦,音階,調性調式等等,都要靠自己聽,這個除了做視聽練耳訓練,還需要自己大量扒歌,你要編曲寫歌,你連別人的歌都沒扒過,扒不出來歌曲裡面的音,節奏,和弦,你編尿布的曲啊?
    最後講一下,這兩個課題都是宇宙級的大。每一項要學好,都是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鍛鍊積累。已經出來工作了,還是0基礎的人,我建議當做玩,當做興趣去學學就好。想要作為吃飯工具,絕對不是輕鬆的事。
    那麼如果你確確實實是0基礎的朋友,編曲方面請,先去學鋼琴吧。如果是想直接接觸混音的朋友,可以考慮先接觸一下音頻剪輯,從用剪刀剪開音頻,把音頻完美過渡拼接開始吧。儘量多去操作,多看看教材。
    有時當我們聽自己最近做完的東西時,總會感到它和我們自己之前的作品十分相似。我們過於努力地打造自己的音樂風格,但卻為此遭到束縛以至於我們沒辦法創造出給人新鮮感的東西。
    當我們在完成一個作品幾天後再去聽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在製作的時候(或剛完成製作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注意到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但隔一段時間之後再聽,我們就能立刻聽出來兩者之間的對比,並且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也變得十分明顯。通常,我們不同的作品之間使用的音色會很相似——使用了相同的採樣或者合成音色。有時,不同作品的結構會較為相似——我們作品中的每一軌都拘泥於一種刻板的結構,或者過多地使用某一種過渡。這使得你覺得自己似乎像是把同一首歌寫了一遍又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你所製作的音樂類型來說,高度的一致性有時恰恰是你所需要的。比如對於像 EDM 這樣的商業音樂風格來說,墨守成規的結構和所有的音色都是其風格的基礎要素。徹底重新改革的音色和特殊的結構在這種風格的音樂上並不行得通。這種情況下音樂人怎樣才能在嚴格的限制下進行創作顯得十分有趣。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於反反覆覆地製作感覺相似的東西,下面這條解答也許能幫助你。
    有時當我們聽自己最近做完的東西時,總會感到它和我們自己之前的作品十分相似。我們過於努力地打造自己的音樂風格,但卻為此遭到束縛以至於我們沒辦法創造出給人新鮮感的東西。
    當我們在完成一個作品幾天後再去聽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在製作的時候(或剛完成製作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注意到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但隔一段時間之後再聽,我們就能立刻聽出來兩者之間的對比,並且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也變得十分明顯。通常,我們不同的作品之間使用的音色會很相似——使用了相同的採樣或者合成音色。有時,不同作品的結構會較為相似——我們作品中的每一軌都拘泥於一種刻板的結構,或者過多地使用某一種過渡。這使得你覺得自己似乎像是把同一首歌寫了一遍又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你所製作的音樂類型來說,高度的一致性有時恰恰是你所需要的。比如對於像 EDM 這樣的商業音樂風格來說,墨守成規的結構和所有的音色都是其風格的基礎要素。徹底重新改革的音色和特殊的結構在這種風格的音樂上並不行得通。這種情況下音樂人怎樣才能在嚴格的限制下進行創作顯得十分有趣。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於反反覆覆地製作感覺相似的東西,下面這條解答也許能幫助你。
    解答: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新作和原來的作品十分相似的時候,你可以把讓你感到相似的部分列出來。認真地分析音樂中的每一部分——音色、和聲、旋律、節奏與結構,然後把你重複使用的技術寫下來,這些會為你的音樂構成一份「避免列表」——一些將來你不能去做的東西。
    當你感覺自己有靈感時,要努力為避免列表中項目想出替換的方案。這樣做有兩種好處:第一,這能使你明確應該製作什麼,從而幫你節省製作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能幫你辨別你在過去是否過分依賴與某種技巧或者類型。例如,如果你禁止自己使用速度同步的 dub delay 效果,你也許會在混響器上多下功夫。但也許是因為你不喜歡音樂中的寂靜感與空間感才選擇了首先優先使用 delay。這個問題也許可以通過添加其他更多的音樂層次來解決。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你通常處於習慣而簡單地填上的寂靜感也許在你的下一軌中就能變得非常有趣。
    你可以把避免列表看作一份相反的特性一覽表(參見《如何從他人的音樂中汲取靈感》一文)。其目標是為了找到你的音樂中應該避免出現的元素。與特性一覽表不同的是,這次你分析的音樂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一份避免列表應該與以下內容類似:
    別用123-127bpm;試著創作更快一些(或慢一些)的。
    別用808採樣;使用 FM 合成鼓或者經過處理的真實鼓。
    別用「木質」聲音;使用別的打擊樂器——白噪聲或者金屬樂器。
    別用(或少用)濾波器截止頻率/共振做掃頻;試著使用 FM 調整音色變化。
    別用(或少用)壓縮器側鏈;用避開底鼓的方式編寫貝斯而不是過分依賴於閃避。
    別再只用兩個和弦;多花時間想出一個綜合的和弦進行。
    別用 auto-tune 和 chop 之後的人聲,嘗試使用其他的音源或者一些沒有音高的單詞採樣。
    別再製作沒有鼓的 breakdown 部分,找到另一種能夠創造緊張感和釋放感的方法。
    現在在你新建一軌的時候,你就被迫去找到新的策略而不是一直使用你都已經聽厭了的技巧。不去使用這些你已經熟悉的東西也許會使你感到無從下手。但是去尋找這些的替代品會幫助你豐富自己的技術,同時也能確保自己不是把原來的軌道簡單地克隆了一遍。
    不過請注意:你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隨意地摒棄已經制定好的限制。如果你發現你限制了一些能讓你的音樂聽起來十分不錯的技巧,你絕對應該允許自己使用它們。限制、計劃與結構都是重要的學習工具並且能讓你的作品聽起來並不千篇一律。但是無論怎麼樣,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你應該盡最大可能去製作最優秀的作品,如果需要的話,偏離原先的計劃也沒有關係。
    隨著商業音樂的普及,編曲這個新興詞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大眾的視野內。編曲其實就是音樂製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隨著對編曲了解的深入,我們也經常聽音樂製作人說很多歌曲就是用四大件編的,那四大件具體指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編四大件呢?
    四大件其實就是指的不同的四種樂器,鋼琴、吉他、鼓、貝斯。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鼓了,因為鼓是我們編曲的核心,它奠定一個音樂的基本的節奏型。那如果要編鼓的話,我們就需要了解鼓的基本構造。一般來說我們說的鼓指的是架子鼓,通常架子鼓由一個底鼓(Bass Drum)、一個軍鼓、四個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者兩個掉鑔、一個節奏鑔、一個帶踏板的踩鑔等部分組成,都是一人演奏。我們一般編鼓的話首先先考慮一首歌曲的節奏,給鼓定一個基本的律動,一般來說底鼓在1 3拍,軍鼓在2 4拍上,把節奏定好後,我們就可以加鑔了,鑔一般可以做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進行,具體還是要看歌曲來定,最好做出強弱對比,而不要都是同一個力度。最後可以加嗵鼓,嗵鼓一般加在需要加花的位置,我們可以八個小節一加,或者4個小節,具體還是要看歌曲來定,不要太過於突出鼓,也不要做的太過簡單。鼓的打法可以多去聽歌,看看別人是怎麼做鼓的,建議你還是找一個專業的老師系統的學習一下鼓的製作,這裡推薦一家專門從事音樂製作教育的機構——「朱弦三嘆音樂製作培訓」,這裡有開設流行音樂編曲課程,有專業的老師手把手教你怎樣去編四大件。
    鼓說完了,我們就要說貝斯了,貝斯一般情況下走和弦的根音,初學者編的時候,可以按照貝斯的律動跟著鼓走就行了,隨著練的多了以後,貝斯就不能只單調的走根音,還有也不一定每一小節都要跟著底鼓走,貝斯也可以走旋律線,一般我們可以用到和弦的五音或者三音,但是根音一定要佔百分之七十,因為五音三音佔的比例多了,音響上聽的就不穩定,會形成轉位的音響效果,節奏大部分還是跟著底鼓,但是一般來講,在鼓加花、或者是人聲長音的地方可以變換節奏使音響更豐富。
    鋼琴是一個和聲樂器,在我們鼓和貝斯編完後,就可以開始編鋼琴了,基本律動已經有了,鋼琴一定是圍繞的基本律動來創作的,有時可以突破一下律動,但是不可以鼓大部分用的八分音符的時值,而鋼琴走的全是三連音,這樣的節奏在聽覺上會顯得雜亂無章,貝斯把和弦固定後,鋼琴的和弦就不能隨意變換,否則聲部之間會打架,在音響上也容易造成不和諧的聽覺體驗。鋼琴一般可以用分解或者柱式和弦的織體來演奏,我們可以在主歌段用分解,副歌段用柱式,這樣可以形成對比,也可以分解柱式合在一起用,但是儘量不要一首歌裡鋼琴的節奏基本沒變化,這樣會形成聽覺疲勞。

FL Studio 20 正版軟體 flstudio軟體

詳情聯繫網站客戶即可:



音樂夢想家:詳情:音頻應用店鋪:https://shop430918348.taobao.com

音頻應用二手交易QQ群:628548312

作曲編曲伴奏聯盟QQ群:317105167

音頻應用(音響設備,鍵盤,合成器,效果器,音效卡,耳機等)

QQ群:50691091

原創歌曲交流推廣QQ群:194623956

中國原創音樂推廣交流QQ群:138147485

https://www.zgycgc.com


 

相關焦點

  • 音樂製作課:一篇文章輕鬆搞懂作詞、作曲、編曲
    很多朋友常常會把作詞、作曲、編曲三者搞混,特別是在我們去找音樂製作公司或獨立音樂製作人幫忙創作歌曲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誤會:「你幫我編曲吧,編得好唱一點哦」。這樣的對話會讓音樂製作人摸不著頭腦,為什麼呢?初學音樂的朋友多少都會有以上疑問或困惑。
  • 如何作曲、編曲
    拿波裡大音階: 1 b2 b3 4 5 6 7  w. 拿波裡小音階: 1 b2 b3 4 5 b6 7  x. 東方音階: 1 b2 3 4 b5 6 b7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在你作的自然音階旋律中,你隨時準備即興的加入一個或者若干個變化音,也就是半音。可以升高半音,或者降低半音。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4.
  • 音樂作曲與編曲的區別
    音樂作曲和編曲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編曲?
  • 從事寫歌、作曲、編曲,在社會上該如何生存?
    今天弦姐再來科普一下:寫歌、作曲、編曲還有MIDI工程師,他們之間都有什麼關係。可能很多人都分不清作曲和寫歌,也不太清楚編曲的具體工作內容。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了解得十分透徹哦。我們將寫歌、作曲、編曲各自分了初、中、高三個等級,還分析了從事寫歌、作曲、編曲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 教你如何寫詞作曲之歌詞創作方法
    教你如何寫詞作曲之歌詞創作方法 譜曲也不難,只要能唱歌就能進行簡單的作曲,如果你能識樂譜的話,
  • 怎樣才能自己作詞、作曲、編曲、演唱、混縮
    先寫詞,再作曲,再編曲。何為作曲,你唱的幹zhi聲可成為作曲,如果你dao彈過吉他,zhuan你會理解的。
  • 作曲和編曲有什麼區別?
    作曲的工作有時僅限於構思音樂結構和部分線條。把編曲理解為「配器」其實也可以,因為這就是編曲的主要工作。有的時候,編曲還要負責為音樂寫作多聲部織體(配和聲、寫對位),現在很多時候還包括電腦音樂工程製作。總而言之,就是將作曲未完成的工作完成。
  • 作曲和編曲有何區別?
    先說「作曲人」——作曲人的工作簡單地說是指把自己想到的曲子用簡譜或五線譜等方法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旋律表達出來。但很多人在思想上會產生一個誤區,把編曲也歸納進作曲的範圍之內,其實兩者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簡單地說,作曲是把旋律想出來,而編曲則是依照旋律,添加上各種音色,配上和弦,把作的曲表達出來。作曲的準確定義是compose,即「組織」的意思。什麼是組織?
  • 作曲編曲、錄音混音課程漲價通知| 免費試聽課程開放
    Q: 對你們的課程非常感興趣,請問你們的課程效果如何?b.如果你剛起步,集中消化能力不高,那麼還是建議你一到兩周抽一天來上課,回家完成作業後再來約課,這樣比較好消化課程內容哦~Q: 我已經有一定作曲基礎,也有一些自己的小作品,可以只選擇編曲課程提升編曲嗎?A: 可以的。
  • 教你如何寫詞作曲之新手寫歌技巧
    當然,我們在這裡不是教大家去翻唱來變網紅,而是說模仿是創作歌曲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在模仿的過程中,掌握一些歌曲的最基本的技巧和要求。要想唱得朗朗上口,還是有一些竅門的。歌曲的基本句式、押韻、如何開頭、高潮部分、如何收尾,如何引起共鳴、調動情緒,這些技巧都要慢慢掌握。第三,嘗試自己加入創意當我們通過模仿掌握了一些歌曲創作的基本技巧後,就可嘗試自己的創意了。
  • 寫歌、作曲、編曲的方法詳解
    在沒有經過科班的培訓下,逐漸的學會作曲。他曾經說過,自己想到新的旋律就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再播放出來用吉他一點點抓譜。3.     我會寫詞並進行歌詞創作,卻不會寫旋律,該如何從事歌曲創作? 我會編曲,也懂得如何運用和弦,但是寫出來的旋律,往往平淡無謂,我該如何寫出好聽又「賣錢」的歌呢?       這種狀況常常出現在所謂「科班」的朋友們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必須常常唱歌,而且要唱自己覺得好聽的歌曲,唱多了,自然在創作能寫出較漂亮的旋律了。另外:1.首先,大部分的歌都是先拿到詞再寫的。由此,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先研究歌詞的意境。
  • 借Beyond這首「長城」來說說作曲和編曲之爭
    關於作曲和編曲的定義,存在著兩種說法。第一種:作曲是作者創作音樂的全部行為和過程,連配器和伴奏也被囊括在內,換言之,作曲是一個綜合大項,編曲工作是被包括在內的,編曲只是作曲的一部分。第二種:作曲是指作者譜寫出人聲演唱部分的主旋律,而編曲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根據作者的想法和需求進行節奏設定、配器安排、和弦編寫、和聲設計、結構銜接等一系列操作,使之成為一首豐滿的成品。隨著音樂界各類職能分工的不斷細化,目前第二種定義更符合人們的習慣,聽歌者也往往會將作曲和編曲區分開來對待。這兩種說法你一定聽過吧?
  • 教你如何寫詞作曲如何編曲
    你的作品怎麼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編曲製作人必須了解的9條重要樂理知識。1.分解和弦如果善用分解和弦,相當於開發了一個和弦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決定鍵盤部分總是彈些三和弦、七和弦的很僵硬呢?
  • 作曲和編曲究竟有何區別?
    常常有朋友搞不清作曲和編曲之間的區別,隨著填詞、作曲、編曲、混音等歌曲製作越來越大眾化、娛樂化,有些學術概念也日漸被模糊。此時的作曲已經是一小部分的編曲了。除非編曲者否定這些要求而重新設計和聲配器等。所以說作曲和編曲的概念在此很容易被混淆。這也就是為什麼商業編曲的價格會參差不齊,價格低到50元、200元的都有,高的5000甚至幾萬元的......除了水平的差異之外,價格低的編曲更像是上述作曲小樣。因此會有娛樂小樣級和網絡發行級、專業出版級之分。
  • 編曲四大件,如何使用?
    編曲是一個容易被忽略且重要的階段,很多人在聽歌的時候只關注作詞作曲或者演唱者,殊不知,其實編曲人的創造力和技術能力的要求不比任何音樂職業輕鬆。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編曲師就是每個樂器的創作者,今天樂哥就來跟大家探討關於編曲的最基本也是最為關鍵製作步驟。 也許歌曲旋律能決定這首歌的傳唱度與受眾,但是,編曲在樂哥看來,是決定這首歌的最終方向和導向的一個關鍵!
  • 如果你對現代作曲/編曲感興趣的話,請一定要了解MIDI!
    許多常見作曲方式,會使用鋼琴、吉他、管弦樂器伴奏,加上一些和聲、鋪底和效果聲組成一個初步的作品。GM能用於幾乎所有風格的音樂,覆蓋範圍廣泛。如果你是相關工作者,這對你幫助很大。你可以僅僅在家裡就完成大部分創作,編寫自己想要的節奏與和聲,並且不斷地修改和練習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而在一百年前,音樂家們只能去找樂隊來實驗自己的成果。
  • 對於一首音樂作品而言,作曲和編曲哪個更重要?
    我看過藝人的即興創作,你可不要騙我。作曲不是需要一邊彈樂器伴奏,一邊彈/唱旋律嗎?按道理說是這樣的。具有一定音樂素養的創作者,大多會藉助樂器來進行創作,並且除了人聲主旋律之外,還會加上一些基本的和弦、和聲、配器。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一首作品的作曲部分。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連1到2的音程關係都不知道的藝人,他們作曲的方式是——隨口哼。
  • 優貝甜在線作曲編曲班火爆招生啦!
    優貝甜在線作曲編曲班重新招生啦!
  • 渠成作詞作曲編曲《夢想起飛》
    果不其然,與公司領導見面後,構想不謀而合。按部就班,先寫歌詞。閉上眼睛夢想起飛心中的畫筆自由地翱翔睜開雙眼我在天上夢幻的彩虹串起繽紛的畫廊你眼中的高架是我心中那道虹你眼中的機場是夢想起飛的地方夢想的舞臺精彩的地方創造的喜悅綻放在臉上
  • 作曲大師打譜排版作曲編曲軟體
    作曲大師打譜排版作曲編曲軟體優惠熱線:18123989345音樂夢想家簡線MIDI自動配器軟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