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陝西人凌瀟肅是誰,他可能答不上來,但如果你提到《關中匪事》,有點年紀的陝西人都會向你眉飛色舞地描述這部電視劇當年播出時的盛景。
與《關中匪事》同期的還有《關中刀客》、《關中女人》、《關中秘事》、《關中槍聲》等等。這些「關中系列」電視劇並非是一個系列,但每部都很經典。
要看懂這部劇就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何為關中?
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人、關中人,從小對關中的概念就是寶雞、西安、鹹陽3市,更官方的解釋是「四關」之內,即潼關、散關、武關、蕭關,城市還需再加上渭南、銅川。
關中是陝西地理位置、環境條件最優越的地方,也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
民國時期的陝西可以用「無時無匪、無處無匪」來形容,當時關中地區經濟破敗,「當兵領餉」和「當匪行劫」成了很多窮人的選擇。
《關中匪事》講得就是那個時期的故事。
凌瀟肅出生於一個演藝世家,爺爺凌子風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邊城》、《中華女兒》、《草原雄鷹》都是他的代表作,凌瀟肅的母親傅小健做過導演。
從小生活在西影廠大院的凌瀟肅耳濡目染,也走上了演員這條路。
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時凌瀟肅接拍了《關中匪事》,憑藉著墩子一角爆紅,那年他才上大三。
劇中的墩子一角背負深仇大恨,第2集中父母就被保安團長羅玉璋殺害,此後多次為父母報仇未果,最終輾轉投靠新二師,在最後一集活活將羅玉璋嚇死,大仇得報。
墩子一角與現實中的凌瀟肅倒有幾分相像,在與姚晨的婚姻破裂後凌瀟肅一直沉默,直至友人講出來龍去脈,大家才明白凌瀟肅並非十惡不赦之人,他只是不願意去說,去澄清。
借著B站《回家的誘惑》鬼畜惡搞視頻,凌瀟肅重新回到觀眾視野中,2017年他參加《演員的誕生》,精湛的演技讓觀眾嘆服。
仔細一想,從2002年出演《關中匪事》算起,凌瀟肅也已經是有18年戲齡的老戲骨了。
說回《關中匪事》,這部劇的成功歸功於其厚重的文化底色、出彩的故事劇情、立體的人物形象,以及張漢傑導演的功力。
文化底色主要表現在對地方戲曲秦腔、童瑤、老腔的運用,片頭曲「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脫胎自秦腔和童瑤,道理粗淺的有些無釐頭,但其表達的內涵卻十分深刻。
表面看起來是一些無用的白話,但表現的是關中人性格中特有的倔強和不服氣,不管你身居高位是「高桌子」,還是我出生卑賤是「低板凳」,但我們的材料是一樣的,人生而平等,這樣的內涵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非常像,也與劇中的內容非常契合。
片尾曲《菊盡無花》則更加赤裸裸地表現男女之愛,「面對面睡著我還想你」這句歌詞讓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面紅耳赤。
正如《關中匪事》自己宣傳的那樣,這是「一個女人和四個男人」的故事,男主角墩子、各色土匪、財主,保安團團長羅玉璋,一眾人物性格非常鮮明。劇中的土匪變得有情有義,羅玉璋則壞的徹頭徹尾,墩子則異常隱忍,喜鳳為了報復背信棄義的男人給土匪生娃。
全劇貫穿著一股俠義之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並貫徹到底,這也讓《關中匪事》的觀感變得非常酣暢淋漓。
這一切要歸功於導演張漢傑,他的來頭可不小,1990年張漢傑作為副導演與張藝謀一起拍攝了《菊豆》,這部電影也是首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國產電影。
優秀的從業經歷讓他對這類鄉土味濃厚的電視劇駕輕就熟,這才有了給很多80後、90後留下深刻記憶的《關中匪事》,也才有了如今煥發事業第二春的凌瀟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