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水泥花園》(1993,英/ 法/ 德)
編劇:安德魯·伯金,伊恩·麥克尤恩
導演:安德魯·伯金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安德魯·羅伯特森
故事:
在英國郊區,有一家人搬到一幢黑色的公寓中。影片以正值青春叛逆期的15歲少年傑克為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了這個以世俗眼光看來有點聳人聽聞的故事。父親在修葺花園時突然意外猝死,自此母親患上重病,身體每況愈下。為了不使四個孩子被福利機構領走,母親堅持不去醫院,最終鬱郁離開人世。
父母的相繼離世,使四個孩子——朱莉、傑克、蘇和湯姆在廣闊的天地裡如同囚徒,被困在水泥花園中,成為了孤島上的倖存者。作為長子的傑克與長女朱莉將母親的屍體偷偷埋進花園的水泥之中,鼓起勇氣帶著弟妹獨自生活。四兄妹的生活雖然艱苦,卻自由自在。傑克與朱莉之間還發展出一段禁忌之戀。
影評:
以《香水》《聖女貞德》等編劇作品盛名於世的安德魯·伯金,曾有三次拿起導筒,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一次便是《水泥花園》,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備受讚譽的同名經典代表作。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一樣,《水泥花園》也是通過大人的缺席,為孩子們製造了一座童年的失樂園。安德魯·伯金超凡的執導能力,以及對於孩童世界的獨特把控,為他贏得了第4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影片中關於死亡的場景令人印象至深。父親猝死後,花園變成了無人修葺的空殼。及至母親離世,整個家庭更加陷入一種晃晃悠悠的不平衡狀態,孩子們陷入不知所措的迷惘中,但他們決定上樓去看看母親的屍體。對尚且年幼的他們而言,死亡似乎還沒有那麼沉重,他們固然能夠感受到親情的丟失,但對於死亡意味著什麼還一無所知。
姐妹倆為死去的母親蒙上被單那場戲,原本壓抑的空氣中貿然滲入一絲童年的詭秘氣息,她們在拉扯床單中體味到的遊戲之趣,天真而悲哀。隨後的拖屍體橋段,更讓人充分領教了「恐怖伊恩」的麥氏風格。大人的死亡,在孩子們看來,有時候跟睡著或旅行無異,抑或就像面對壞掉了的大玩具,所悲傷的並非死亡本身。
傑克和朱莉用水泥封存母親屍體的時刻,就像一場動人心魄的守靈。這一刻,他倆悄然成長為這個家園的新的堅守者,共同擁有了一個諱莫如深的秘密。包括兩個人不可遏制的亂倫走向,藉由身體的相互觸碰與汲取,悄然哺乳著彼此精神上的情感疆域。那時那刻,傑克和朱莉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家庭的新一代掌管者,他們留守死亡的秘密,護衛這一整座水泥花園,儘管這座花園只是冰冷而與世隔絕的存在。
而朱莉的成年男友,一個陌生男人,他則以闖入者的身份默默窺探著水泥花園深處的秘密。他對傑克的仇視行為疑慮重重,直到打開那扇地下室的禁忌之門,封存屍體的水泥鐵箱曝光於現實世界,外界的道德開始湧入花園,炙烤孩子們半熟的靈魂。但闖入者並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懷念方式,死亡後的慣常安葬方式並不屬於孩子們的選擇。他們的水泥花園,就像世界上最後一座孤島,融合了所有的欲望、性愛與死亡,也註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幻夢墓園。在這裡,四個孩子的靈魂被上天投擲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他們同根生死,享受共同的呼吸與命運。
兩個亂倫的孩子,傑克與朱莉,纏繞於床榻,彼此的眼神看似親密,又看似遙遠。他們絕非出於情慾而交融,更像湧動著一種古怪的純潔,仿佛長期孵化而成的邊緣情感。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一個殺手。
這是一部遠離道德管束的、宛如烏託邦一般讓人迷戀的電影,雙親的缺失固然令人扼腕嘆息,卻又在無形之中釋放了孩子們的原生態天性,亂倫成為一種罪孽而美麗的可能。就像美國導演拉裡·克拉克在《滑板公園》結尾處所暢望的那座永生之島,每一個人之間可以彼此交媾,衣食住行,生殖繁衍,一切都靠自給自足便可完成。然而,在外部世界的世俗眼光裡,這樣的性愛烏託邦,永遠只可能是最好無人知曉的黑色詩章。
作者:陸支羽
本文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七輯:影史百佳青春片》(即將出版)
青 春 電 影 專 題
盤點
《青年電影手冊》評出的影史100佳青春片
青春夢裡人:那些殘酷的血與青春的悲歌
二十世紀童年往事-邁入成人世界的殘酷旅程
影評
郝建:毀人不倦的名牌大學魔鬼老師
林書宇:大陸青春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夏河:每個人的青春都會經歷一次大逃殺
哪有什麼真誠的華語青春片?全TM是套路!
追憶
《不良少女莫妮卡》:伯格曼的唯一青春片
中國大陸第一位拍14歲女中學生早戀的導演
《青年電影手冊》主編程青松是頭條號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