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港片的觀眾應該知道,在上世紀70-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裡,警方的武器似乎萬年不變,都是那麼一支黑色小左輪。當然這是因為轉輪手槍比較相似的原因,其實在90年代更換格洛克17手槍之前,香港警方已經換過好幾款轉輪手槍了。
香港警察最早裝備的是.445左輪,一款性能很差的槍,不過因為小香港的特殊地位,並沒有發生多少惡性事件,所以警隊一直沒換槍。二戰爆發後,日本佔領了小香港,這才讓警隊意識到制式武器已經嚴重落後,於是戰後他們向英國韋伯利公司定製了MK5左輪,這把槍採用.38彈藥,算是香港警隊點三八手槍的開端了。
韋伯利MK5其實並不算特別優秀,因為韋伯利本身是英國品牌,靠著殖民者的便利才得到香港警隊的訂單,60年代香港警方受夠了韋伯利MK5,於是改向美國柯爾特公司定製PP警用手槍。柯爾特PP的最大特點就是短小,槍管長度僅102mm,且重量輕,比韋伯利MK5的表現好得多。
同一年,香港警隊又訂購了柯爾特PP D5轉輪手槍,它是PP手槍的特種型號,槍管縮短到了原先的二分之一(51mm),雖然射程與殺傷力略有下降,但攜帶型再度提升,因此成為香港刑警的必備武器。
到了80年代,柯爾特PP也有些分布上時代新需求了,於是香港警隊又轉而像美國另一家大廠——史密斯韋森採購武器。這一回購買的是M10轉輪手槍,因為槍口有一個圓形性凸起,所以又被稱為「獅鼻」手槍。
史密斯韋森M10的優點是三種槍管長度可供選擇,分別為51mm特種型、102mm標準型和203mm重型,選擇的面更廣,而且M10更換了聚合物握把,重量輕,對警員的負擔更小。。
80年代後期,香港警隊又採購了史密斯韋森M36轉輪手槍,也是.38口徑。這款手槍最早的定位是女士專用自衛手槍,所以史密斯韋森在設計時特別注重手槍的嬌小感,令其與女性的手掌相契合,而香港警方認為它的便攜性非常出色,而且隱蔽性好,藏在衣服裡都不會被發現,適合便衣刑警使用,比如《警察故事》裡陳家駒用的就是這一款。
90年代初,隨著一批批悍匪出現,香港警方突然發現自己手中的左輪威力不夠了,於是他們向史密斯韋森增訂了一批M10 HB轉輪手槍。M10 HB相當於M10的重型,採用裝藥量更大的.38 Special +P彈,同時為了保證槍管能夠承受更愛的的膛壓,所以換成了重型槍管。
不過在AK-47步槍與黑星手槍面前,再牛的轉輪手槍都不太夠看,M10 HB轉輪手槍並沒有發揮太多作用,因此在90年代後期,香港警隊放棄了多年來堅持使用轉輪手槍的傳統,更換奧地利生產的格洛克17手槍,.38升級為9mm,這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警隊火力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