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還繼續在復仇者聯盟裡面出演的話,我也會成為一個浩克的對手,這有點像是布魯斯·班納做的決定。」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綠巨人概念圖
「復仇者聯盟」中六位超級英雄能力不一,各有專攻,但若論個人能力最強、破壞力最大者,當屬「綠巨人」布魯斯·班納博士。且這個綠巨人身高8.5英尺(約2.6米),不像其他版本中可以改變體形——雖然有時他的確越憤怒越強壯,但體形並不會真的改變。
而馬克·魯法洛自己站在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的身邊,還略顯矮小。他顯然也不是心中藏很多憤怒的人,在北京柏悅酒店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發布會現場,當素來痞氣傲嬌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說起電影裡自己跟綠巨人總有好大的分歧時,站在導演另一側的馬克·魯法洛趕緊大步走過去,用擁抱向小羅伯特示好。
其實從《復聯1》開始,也正是小羅伯特與馬克的一路鬥嘴給「復聯」帶來了節奏感十足的笑點,也給綠巨人這個漫畫角色迎來了第二個春天。據說完成了《復聯2》的製作之後,為準備接下來的超級英雄傳奇,漫威曾經在美國一家漫迷網站發起了投票,希望票選出觀眾最希望看到的超級英雄,除了「美國隊長」外,呼聲最高的就是綠巨人。甚至漫威影業老總凱文·費格也改口表示,「會考慮製作全新的綠巨人電影」。
「綠巨人」動漫形象誕生在美國深陷「冷戰」時期的60年代,最早出現在1962年由美國漫威漫畫之父斯坦·李(Stan Lee)和漫畫師傑克·科比爾(Jack Kirby)創作的6冊漫威系列漫畫(Marvel comics)中,隨後逐漸從小角色發展出相對獨立的故事線,到1968年,該系列漫畫被重新命名為《神奇綠巨人》(The Incredible Hulk),持續發行到474集後,在1999年才停止出版。「憤怒,威力,自由」——這是班納變身後對女友貝蒂·羅斯(Betty Ross)描述變身後的三種強烈感受。
2003年,李安首拍《綠巨人浩克》(Hulk),「一個具有力量的人如果想獲得個人的無限自由,一旦憤怒,結果就是毀滅」。「《綠巨人》全與憤怒有關——而憤怒趨近於恐懼。我認為或許美國那時也是受到驚嚇的。」在李安看來,故事的趣味在於內含文化中卻被壓抑的東西——在東方是性愛,在綠巨人的美國則是憤怒和暴力。
李安的「綠巨人」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主義」敘述路徑,轉向了呈現探索父子間相互對抗的悲壯色彩。澳大利亞影壇新人艾瑞克·巴納成功地扮演了這個內心複雜的綠巨人,只可惜兩極的口碑和落敗的票房並沒有帶來漫畫角色的新生。
遺憾於李安的綠巨人未達到預期效果,環球影業和漫威決定聯手捲土重來,於是2008年由路易斯·萊特裡爾(Louis Leterrier)指導重新翻拍的《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果斷地選擇了用「最美式的口味講述一個本來就屬於美國人的漫畫故事」,回歸到了所謂英雄主義動漫的正統道路上。扮演綠巨人的是愛德華·諾頓,忠於原著,有激情、有動作、有場面,電影的特技效果非常震撼,尤其是在大銀幕上能清晰地看到纖弱、俊俏的諾頓一步步地變身為身形龐大、面目醜陋、肌肉膨脹的綠色巨人,給人強大的視覺衝擊。總體說,這是一部水準上佳的爆米花電影。
4月19日,綠巨人的扮演者馬克·魯法洛在北京《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首映式上和影迷合影
事實上,在最初宣布由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取代愛德華·諾頓(Edward Harrison Norton)扮演《復聯》中綠巨人一角時,許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似乎任何角度衡量綠巨人和馬克·魯法洛都相去甚遠。馬克·魯法洛畢業於斯特拉阿德勒音樂學院,創辦過「厄狄普斯」劇團,獲得過戲劇界奧斯卡託尼獎最佳男主角,電影作品名單也儘是《風語者》、《禁閉島》、《孩子們都很好》這類藝術品位嚴肅的作品。
魯法洛自己起初也訝異於這樣一個角色怎麼能從天而降般落到自己身上,還好早在2007年拍攝影片《十二宮》時,他就已經認識了聲名赫赫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於是連忙打了個電話表達內心的擔憂。「羅伯特,這齣戲可還沒有劇本啊,真不知道我將會捲入到什麼麻煩當中。」倒是唐尼則顯得無比淡定。「沒事兒,我們會一起渡過難關的,不過先讓我們從中找點兒樂子吧。」果然,就有了如今的復聯最佳拍檔,鋼鐵俠也總是孜孜不倦地開著班納的玩笑。
「在『復聯』這個超級英雄團隊裡,我以為他(綠巨人)是負責悲愴和喜感的,當然最重要的是馬克和導演喬斯很好地更新了角色在漫畫中不具有的元素,同時綠巨人標誌性的元素也很好地被保存。在之前兩版電影中,這個角色都表現得過於猶豫了,而馬克出色加進了適當的喜劇發揮讓整個角色重新煥發光彩。」漫威高層凱文·法伊格(Kevin Feige)在接受MTV臺採訪時如是評價馬克於綠巨人的意義。
如今馬克早不覺得超級英雄電影註定了創作角度的空洞,甚至他和導演喬斯·威登碰撞出了一個班納「四十不惑」的想法,於是不再像是90年代比爾·貝克爾版本的「充滿了平民氣質,有些厭世傾向」的綠巨人,《復仇者聯盟》裡的綠巨人不再掩飾自己致命的狂怒,也沒有了絲毫的糾結與苦情。「43歲的班納在經歷飽受變身的折磨後,終於全然接受了自己的能力並學會與之和平共處。所以碰巧的是,在生活中我也是那種習慣把憤怒深藏心底的人。」
◇◆◇◆◇
三聯生活周刊:請談談李安導演的《綠巨人浩克》,你怎麼看他對浩克的理解?
馬克·魯法洛:我很喜歡,我覺得其中的許多戲的設計都細膩又獨特,尤其是內心戲的部分。綠巨人的故事是很難述說的,你要看一個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我們還要讓他做兩個小時,這就是浩克的人生,我覺得這在電影中很難維持。並且李安的綠巨人整體的製作技術很棒,當班納成為浩克時,你還是感覺班納和浩克是一體的。綠巨人與人類的互動交流,但是要怎樣交流,對於演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綠巨人的憤怒和摧毀力之外,他身上也兼備的幽默、可愛、有才能的這種感覺,這個度還是很難把握的。當然我覺得喬斯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我很喜歡並且崇拜李安,我之前有跟他合作過一回,我也希望有機會能再和他合作。當然我也很驕傲也可以有機會詮釋這個角色,而且這種新鮮感會一直維持下去。
《綠巨人浩克》劇照
三聯生活周刊:《復聯2》裡,當班納第一次知道鋼鐵俠在秘密地製造反浩克裝甲時,班納有什麼感覺?
馬克·魯法洛:事實上,班納也幫著做了很多,其實是他發展製造了這個。我覺得這會讓班納更有安全感。這是鋼鐵俠和浩克之間的終極對博、復仇,鋼鐵俠渴望製造一些東西來擊敗失控的浩克。如果我還繼續在《復仇者聯盟》裡面出演的話,我也會成為一個浩克的對手,這有點像是布魯斯·班納做的決定。
三聯生活周刊: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看到班納和黑寡婦會擦出一些愛情的火花,但在之前獨立的《綠巨人》電影中,班納是有一個女朋友,這算是一種欺騙嗎?
馬克·魯法洛:不,他後來單身了。他愛貝蒂也想和貝蒂在一起,但誰都不知道接下去會發生什麼。事實上我也很驚訝,但漫威影業總會讓你出乎意料,帶你進入意想不到的世界。我們不得不記住浩克,他一開始是灰色的,後來他變成綠色、紅色,然後他有了女朋友,他在班納之間不斷撕扯,很長一段時間變得很瘋狂,因為復仇者要去殺他。這意味著,這部影片有各種各樣的劇情,有些可能看起來不是那麼符合我們的邏輯。
三聯生活周刊:如今你怎麼看拍攝比如《復聯》這樣的超級大片的工作經歷,其中有哪些難忘的挑戰?
馬克·魯法洛:是的,在角色和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一些共同點,在過去幾年裡都是一直進步。有些人在變老,有些人在長大,但是我們這群演員合作得都很愉快。導演喬斯很注重細節,但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自信和舒適,讓很多事都變得更簡單了。不過,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的工作人員都是新的,但這都是為拍攝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表演而準備的。但是這部分對我來講真的很困難,雖然很有趣但挑戰也很大。刺激的是,你可以不再受身體的限制,我可以成為任何東西,你也可以成為任何東西,這是作為一個演員的刺激之處。但是沒有任何的道具,沒有任何風景,很多時候你都得一個人待在綠色的房子裡拍攝,這種感覺很奇妙,也無時無刻不在挑戰真正極致意義的表演能力,因此這部分是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的,如何更多利用好它。整個團隊都是非常棒的,讓浩克看起來更真實,更像一個真實的人,如果我繼續做的話,在將來我覺得這是最刺激的地方。
三聯生活周刊:扮演綠巨人這個角色對你的事業軌跡重要嗎?
馬克·魯法洛:當然,有著重大的影響。拍一部好的電影,或大或小,對我來說都是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有時候我會有點怕面對自己或直面現實,因為我不確定是否能深入了解這個世界,我甚至非常擔心我不能把這做好。當我碰到導演喬斯·威登的時候,我告訴他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他說,你可以做好的。然後小羅伯特·唐尼也跑來跟我說:「來吧!魯法洛,我們可以做好它。」所以到最後,我很享受每個時刻,很美妙。事實上有很多小型電影我想拍,但是今年我沒有時間了。因此綠巨人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恩賜。
⊙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