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影評:三位主角的階層與性格養成

2020-12-23 影視女神

三名主角都有各自的性格標籤。

鄭多多,富二代,在北京有獨立住房,可以讓孫同免費住進來,可以幫他找工作,一句話的事兒就讓經理特地為實習生孫同配了新電腦,本來經理對孫同媽媽的禮物是不屑於收的,了解到孫同是多多的朋友後,經理反而主動請孫同的媽媽吃飯。

pua男,渣得讓人耳目一新,對莫默撒謊一個接一個,被戳穿時,當著未婚妻的面還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撒謊,連基友都騙。

控制欲極強,自己沾花惹草花天酒地,卻不讓未婚妻去健身房,因為教練都是男的。即使莫默不是女朋友,也不讓孫同跟她在一起。

莫默,大齡愁嫁女青年。開頭去見多多時特地塗口紅,展現出她其實挺想談戀愛。

耿直,倔強。不肯幫行長辦違規事兒,被相親男吐槽「你是行長還是他是行長」,莫默在酒吧說「我都快三十了,當然知道世界是怎樣的,但我就是不想,我就想撞一下南牆,只要沒撞死我就接著撞」,她相信撒一個謊,就會要撒更多的謊去圓第一個謊,永遠要對自己誠實

孫同,善良,溫馴。為了不讓高璐傷心幫多多打掩護,給被騙的莫默煮麵安慰,去酒吧唱歌之前會餵養流浪貓。

上進,有理想。復讀三年考來北京,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白天上班,晚上兼職去酒吧唱歌,還創作歌曲

自卑。他是喜歡過高璐的,但從不敢說明。當他喜歡上莫默時,也不敢大大方方的表白,只敢說「咱兩能不能試試」。

聽話。明知道媽媽是裝病的,還是會陪她演戲。

而考察他們的階層,我們也會更加明白這些性格的形成。

鄭多多是有錢的土著。

有房有錢,老爸在公司有權。他初中時候就非常沒禮貌地搶學姐的書包,讓女生追了半個操場都不還他,隨後又把書包棄之如敝履。很可能父母是企業高管,忙著賺錢,沒空管他,家教並不嚴。他自私而虛偽,以自我為中心。表面上跟孫同稱兄道弟,實在有利益衝突時,完全不管兄弟想法,跟對狗一樣。或許他接濟孫同的一部分原因是,孫同是高璐的好朋友,高璐對他非常信賴。

他「夠意思」,沒有經濟壓力,父母已經把前途都打點好了,所以對兄弟顯得格外大方。

他不潔身自好,可能父母是企業高管,工作忙疏於陪伴,內心空虛,所以即使愛著高璐也控制不住自己出去浪。

孫同,小城鎮過來的北漂人。

她媽不讓他找爸爸要錢,可見父母應該早就離婚了,母親一個人把他帶大,一路上應該吃了很多苦,除了鄭多多,在北京可以說是無依無靠。他應該明白自己和鄭多多這種「兄弟」關係,其實是依附關係,他媽媽不止一次的提,指望多多幫他解決戶口和工作的問題。但是他潛意思裡還是會自我麻痺,得過且過,用「好兄弟要互相幫助」這種藉口,把依附關係合理化,因為他也很無奈,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他對媽媽的付出也一直懷有愧疚,所以溫馴聽話,儘量不惹媽媽生氣,顯得格外懂事兒。

他有著大多數普通北漂人的影子,平凡、安分而自卑。從高璐的婚禮來看,高璐也是土著,家世不比多多差。孫同一直暗戀高璐,也在暗中保護高璐,但是內心上覺得自己沒房沒錢,夠不上人家。在跟莫默告白時,也只敢說「要不要處著試試」,其實也很怕被拒絕。如果他家世好一些,或許不會這麼謙卑,緊張

莫默是普通的土著。

莫默也有房,不差錢,但她有說自己「也想過更好的生活」,可見算不上特別富裕。她敢懟行長,而後啥事兒沒有,大概家裡還是有些關係的。高中畢業就被送去國外讀書,可見經濟情況不差,父母也很重視教育。這也解釋了她不肯撒謊,不隨大流的性格,家裡沒真窮過,所以得罪人也不怕事兒,受到良好教育,敢於求真,追求內心。

莫默和孫同在醫院的爭吵,是全劇的第一次高潮。孫同對莫默說「你生在天上,我生在泥裡,你下來看一下就什麼都明白了」。莫默不能理解孫同為什麼要說謊,為什麼不肯直面內心,事實上中產階級確實很難體會草根階級的無奈和艱難。孫同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莫默連一次都不肯幫他,草根階級也很難貫徹中產階級伴侶的精神追求

孫同在婚禮上揭穿多多渣男的真面目,是第二次高潮。拋開階層這種標籤,回歸本心。孫同只是一個普通人,希望好朋友高璐幸福,所以要揭穿多多虛偽,渣男的真相。孫同還愛著莫默,所以厚著臉皮膩著莫默,想繼續跟莫默在一起。

為什麼是喜劇?因為愛情和人性高於一切階級,回歸本心的孫同只是做了一個普通人想做的事,最終收穫了愛情。

為什麼喜劇只有半個?因為階級是厚重的牆壁,草根的孫同,做一個最簡單的決定,都要克服來自母親,兄弟,自我,戶口,工作等等那麼多困難,需要在莫默的引導和鼓勵下,反反覆覆的糾結中完成轉變,那千千萬萬個沒能遇見莫默的孫同,他們是否要一直懦弱下去呢?

電影的結局是幻想中給現實苦悶的一扇出口,電影裡離開了多多的孫同,還有同樣有房的莫默接納他。現實裡,別說有房的莫默,草根的莫默也未必會有。那剩下的一半,還能是喜劇麼?

相關焦點

  • 《半個喜劇》影評:給成年人看的都市童話
    《半個喜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候,我沒有去看,因為口碑評價不是特別好。 時間來到大年初三,電影上線各大視頻平臺,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引爆一波觀影小熱潮,但可惜的是,票房也就那麼多了。
  • 《半個喜劇》影評
    非常推薦,真的是半個,前半段的笑點非常密集,很多劇情發展的設計非常巧妙,音樂很棒,很多鏡頭的設計也很巧妙,後半段很寫實,寫實到我都有點不想寫影評了。總之,非常推薦。----------------劇透分割線-------------------半個喜劇從孫同對莫默說「我媽不會問的,你想多了」結束又從莫默對孫同說「你還挺愛打架的」開始。細節上設計很巧妙,尤其是燒梨湯那段接吻前的燒水聲,還有眼鏡店的兩面鏡子,妙不可言啊。
  • 《半個喜劇》:三個年輕人,三類性格,三種不同的愛情觀
    《半個喜劇》:三個年輕人,三類性格,三種不同的愛情觀 近幾年來,開心麻花團隊的電影口碑爆棚,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到《羞羞的鐵拳》,再到《西虹市首富》,贏得了較好票房的同時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2019年,開心麻花推出賀歲片《半個喜劇》,繼承了以往的「雙優」特性,《半個喜劇》有笑有淚,帶給人感動和反思。 片中三位年輕人有不同的生活水平,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戀愛觀,每一種都典型而又深刻。
  • 半個喜劇,半個人生 | 影評
    聖誕節期間選擇了去看《半個喜劇》,一是因為評價很高,最主要的是因為《驢得水》這部片子記憶深刻。《半個喜劇》主要講述了三個人三種人生與愛情觀,有的人多金放浪不羈鄭多多終於和高露結婚了,就算是結婚多多也沒有改掉本性,婚禮現場約了p友參加婚禮,狐狸終有一天露出尾巴,當高露發現多多初中時就認識莫默,莫默耿直的性格也將事情全部倒出,孫同看著自己曾經和現在最愛的兩個人受傷不顧一切和多多撕打起來,這時他忘記了母親對他的叮囑,愛情至上,一瞬間的想通不再顧及穩定的工作、北京戶口,因為他不願做「狗」。
  • 《半個喜劇》,另外半個,是愛情啊!
    鄭多多的未婚妻高璐,本是個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幸福「小公舉」,時不時和未婚夫鬧鬧小脾氣,卻仍然幻想著婚後「Happy Ever After」的童話結局。當她面臨血淋淋的現實、直觸最真實的人性時,反而是她人生成長的關鍵一步:走出夢想中的城堡、來到真實的世界。不僅僅是主角,《半個喜劇》中的配角,也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物。
  • 電影《半個喜劇》:只講一個故事,只說「半個喜劇」
    《半個喜劇》這部電影講述了三個年輕人的差距。這喜劇的外殼之下藏著悲涼的故事,電影中主角們的矛盾、衝突戲劇化的將現代年輕人的迷茫和差距直白地擺上了桌面,不留一絲餘地的撕扯著現代人的傷口,生活沒有兩全其美,也沒有happyending,只有「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首部賀歲檔電影,電影主要圍繞著三位主人公展開。
  • 《半個喜劇》影評,六個道具暗示著劇情的發展
    細心的導演善於應用道具,暗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同樣是周申導演執導的《驢得水》,開場著火的驢棚就是一處暗示,本來是小火苗的,按兩個教師的方式,早點澆水可以解決,損失不大,然而校長強行瞎指揮,把小火醞釀成大火,四個人只能幹看著。
  • 《半個喜劇》有感
    看了一部叫《半個喜劇》的影片,說是半個喜劇,其實更多地是讓我感到心酸。也許,這就是階層差異吧,階層的差異,逆襲的欲望會壓垮脆弱的自尊,親情的企盼也會壓垮沉重的愛情。一個生天上,一個生水坑。寒門再難出貴子,如今的社會,確實階層相對固化,想要實現階層變遷,僅僅依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影片中的孫同其實還是挺幸運的,能夠結識鄭多多這樣的同學,這位同學還挺哥們,通過自己的父親,幫孫同解決工作和北京戶口。這是多少外地人夢寐以求的。
  • 《半個喜劇》渣男
    《半個喜劇》依舊是開心麻花式的寓教於樂。一半是高於現實生活的荒誕。影片前半段用「誤會法」製造了大量的笑料,執著的大齡未婚女(任素汐 飾)、懦弱的北漂青年孫同,以及大渣男鄭多多,三個角色在密集的笑料中建立的依存或對立的關係為影片接下來的深入奠定了基底;影片的另一半則是現實生活本身。人應該怎樣活著?這是影片真正想探討的主題。
  • 《半個喜劇》半個喜劇,一個社會
    沒記錯的話,《半個喜劇》這個故事創作的年代很早,但是內容放在現在好像依舊不過時。電影很符合標題,前半部分是喜劇,在揭露人物性格和關係的同時,令人捧腹,到中間畫風一轉,後半部分直白的表現「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這個宗旨,當悲劇來臨的時候,更多的是讓人思考。
  • 開心麻花出品,豆瓣7.7,為什麼《半個喜劇》不行了?
    《半個喜劇》上映之後,評論頗少,票房也不容樂觀,比口碑差更慘的是什麼?是評論太少都無法形成有效的口碑,《半個喜劇》就是如此。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電影的水花不顯呢?沒有哪個單獨的因素,是所有因素一起構成了這部電影,以及電影後續的東西。
  • 《半個喜劇》:我們的時代喜劇
    他們的人生意外地聯繫在了一起,三個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其實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所選取的敘事題材是當下最容易引起年輕人共鳴的現實問題:愛情與工作、女朋友與母親,他們以戲劇化的敘事手法放在了天平兩端,強迫孫同做出選擇。在孫同的掙扎之中,社會階級差異的現實清晰顯現。
  • 《半個喜劇》一個人生 半個選擇
    電影《半個喜劇》的主創團隊是2016年《驢得水》的原班人馬。當年《驢得水》小成本電影卻收穫了一大片的讚譽,位列當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周申、劉露兩位編劇、導演也從此在電影圈小有成就。這次帶著《半個喜劇》,用真實的故事講述,摻雜了年輕人對待理想、對待愛情、對待家庭、對待人生、對待現實的想法和態度,用直逼內心的旋律,扣人心弦的腳步,一步步將觀眾帶入了電影中,到底是喜劇,還是人生,未來的路如何選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部電影。01.渣男和直男哪個惹人愛?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相比開心麻花以往的電影,《半個喜劇》對鏡頭語言的雕琢顯得尤為認真和用心。不再單純地依靠蒼白的語言,而以視覺文本的暗語補充語言文本的空白,甚至增加語言文本的層次。最有意思的就是莫默和孫同逛眼鏡店時,鏡子映照形成的身體錯位,他的下半身是她,她的下半身是他,通過鏡子映射出兩人的性格反差。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半個喜劇》就是屬於這一類。這些破局的「路人」總能讓人會心一笑,他們就像看著這齣喜劇的我們,又讓這「半個喜劇」在嚴肅的部分貫徹到底。導演說,「半個喜劇」的另一半是正劇。但不管是什麼,都是「反喜劇」的。純粹的笑終究是空洞的,喜劇的外殼下要顯露些東西,因此喜劇的高級感同樣在於這種自戕。而《半個喜劇》的內核,就在於真話與假話的抉擇,屈服現實和活出真我的對抗。三個主角的形象就代表著這種衝突。莫默象徵著一種理想狀態,自己的領導讓她幫忙走後門她會義正言辭地拒絕,孫同母親希望她能圓一個「善意的謊言」,她也不願妥協。
  • 《半個喜劇》 半是喜感,半是憂傷
    韓曉徵  當電影《半個喜劇》片尾曲「如果我不是我……」響起的時候,觀眾有的起身離去,有的依然坐在那裡盯著屏幕  《半個喜劇》的故事說起來有點狗血:高富帥官二代鄭多多與好哥們兒孫同分享自己在北京的單元房,由此引出一系列的誤會與衝突。鄭多多與未婚妻高璐冷戰期間,約會中學時的初戀女神莫默,後者如約登門,撞見夏娃在床。鄭為了掩蓋自己一夜花心以成就與女神的好事,撒謊說夏娃是孫同女友。
  • 電影《半個喜劇》.
    與影片中的戀愛故事主線相輔相成的,是導演周申和劉露對於喜劇形式的繼續探索。我之前看的那場《半個喜劇》,同場觀眾大多是媒體。這並不是說,《半個喜劇》在濫用演員的固有形象去製造笑點。實際上,影片的大部分搞笑都來自於人物設定的矛盾感以及故事情節本身。
  • 電影|《半個喜劇》:多一半的現實
    《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出品,由周申、劉露擔當編劇、導演,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主演的愛情喜劇片。該片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以舞臺劇起家的開心麻花,總是在電影中帶有著強烈的話劇基因。擅長將喜劇包袱鋪設在語言當中、通過戲劇反差來製造笑點。
  • 電影《半個喜劇》:半是喜感,半是憂傷
    &nbsp&nbsp&nbsp&nbsp半是喜感,半是憂傷&nbsp&nbsp&nbsp&nbsp韓曉徵&nbsp&nbsp&nbsp&nbsp當電影《半個喜劇》片尾曲
  • 《半個喜劇》任素汐吳昱翰劉迅齊發威,電影笑點和痛點齊飛
    12月20日,有三部非常重磅的國產電影登陸全國院線,動作、愛情、喜劇類型分明,也正式引爆了賀歲檔的票房戰爭。小編年末的加班任務著實繁重,只能挑其中一部去看,稍加思索之後還是選擇了《半個喜劇》。畢竟能讓壓力巨大的現代人樂呵也算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