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都說「食色性也」,人有欲望很正常,喜歡財物也是人之常理,但是要用正規的途徑去獲取。但是很多人都被財富蒙蔽了心竅,看到利益在前無法壓抑住自己,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理。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山西就有一位老漢,他無意間發現了大量黃金,於是偷偷用板車拉回家。就在他帶去銀行兌換時,卻被警方逮捕,而他面臨的將會是牢獄之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提升,但是依舊不算高。人們只堪堪達到了溫飽的地步,距離吃好穿暖還有一段距離。對於一般人家來說,最好的致富手段就是努力工作耕種,然而卻有一些利慾薰心之徒,一直都想著不勞而獲,天上可以掉金子。
家住在山西呂梁的王老漢祖上三代都是農民,一直都以耕作為生。在1954年的一天,他上山砍柴卻偶然走到了一條小路。家住在呂梁山下幾十年的王老漢,對這條小路卻沒有什麼印象,好像是人為新開闢的道路。好奇心重的王老漢走上了這條小路,常年生活於此的王老漢經常能在山上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東西了,這一次他就看到了一個非常隱秘的洞穴。
洞口在一大片藤蔓和灌木前,王老漢用手中的柴刀劈開灌木,不斷的接近洞口。一處從未發現的洞穴,深深激起了王老漢的好奇心。走進洞穴後一片漆黑,洞穴很深王老漢也不敢往下走,摸索了一會就準備回家。但是轉頭卻被地上一個閃著金光的東西吸引,低頭一看是一塊沒有規則的黃色金屬。
王老漢沒有多想帶著不明金屬回到了家中,和妻子說了這件事後,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不明金屬就是黃金。但是妻子卻潑了他的冷水,說這只是黃銅,金子哪有那麼容易撿到。固執己見的王老漢悄悄帶著金屬找人鑑定,果不其然就是黃金,而且成分非常高。
王老漢壓抑住心中的幸福,第二天帶著班車來到了洞口,他知道洞裡一定還有金子。不出所料洞內有超過一百兩的不規則黃金,以及兩條大金條。雖然黃金有了,但是如何將其變成現金卻已經是問題。畢竟沒有讀過書缺少文化,王老漢最先想到的竟然是銀行,於是他帶著大量的黃金找到了銀行。
銀行工作人員沒有在意這個老農,直到他拿出了大量的黃金,這卻惹起了櫃檯人員的注意。他先是拖延時間,同時趕忙報警,不一會警察就到來還把他以盜墓賊的名義逮捕。原來警方在檢查了金子後發現,這些金子都是成分非常高的官銀,同時也是文物。
雖然王老漢表示自己是撿到的,但是我國法律規定,私吞文物也是違法行為,更別說王老漢還拿出來販賣,罪加一等。而等待王老漢的則是法律的審判,金子也被警方沒收。
在我國很多文物都以這種方式流通市場,最後一部分流失海外。王老漢或許真的不知道法律,但是不懂法卻不是犯法的理由,而很多知道法律的人,依舊為了金錢鋌而走險,倒賣文物,最後給我國的文物帶來了巨大傷害。如果是你,撿到了這麼多的金子你會如何處理,是否會上交給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