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問創答,一個你與大神邂逅的平臺。
上一期中,我們介紹了勤創現任兼職管理部部長林鴻基,同學們對於他有許多的好奇,編輯部也精選了其中幾個問題,希望能夠讓同學們充分汲取他各方面的經驗。感謝林鴻基部長對於這些問題的重視,字裡行間中無不感受到他對每個疑問的用心,儘自己最大的心力為提問的同學們解決疑惑。
我參加CIMA時做的主要是英語翻譯和諸如Introduction、Ethical Issues這些內容的寫作,真正重要的內容都是由隊友們完成的。
要說參加CIMA的感想,首先是參加這類商賽的門檻要比參加理工科的比賽低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理工科學生也不妨和小夥伴一起組隊參加一下。
其次,CIMA其實也有一點跨學科的成分在內,比如我參加的CIMA它的案例與油氣行業、能源環保等都有關,而不僅僅是經濟、金融的內容。但是,真的想要做出成績的話,還是要付出時間、精力的,CIMA畢竟屬於商賽,最重要的還是要從其財務狀況、運營策略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雖然是分工來寫分析報告,但是從文章整體性來考慮,你也必須能夠看得懂隊友寫的內容,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的。
最後,CIMA是四人團隊參賽,團隊之間的統籌安排、協調互補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對於自己參加的CIMA比賽還是覺得有點遺憾,因為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不要為了比賽去刷夜。
沒有。
首先謝謝你的稱讚。如果你覺得我帥的話,那麼就從你認識我開始好了。
最近在想留任的事情,帥基覺得這一年在部長團學到了什麼?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同學可能是對大學裡學習、社團等的意義覺得有些迷茫,說實話,這種問題我自己也沒有想明白。留任能學到什麼是很難明確表述的,就好像一個人也很難明確地知道自己從一次旅行或者讀一本書中究竟學到了什麼。我當初之所以選擇留任,是因為在兼管呆了一年之後,對勤創、對兼管有了比較深的感情,所以願意留下來再「奉獻」一年,倒沒有太過於考慮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
不過,作為部長團的一員,首先會有機會經歷一些平時不怎麼有機會經歷的事情,比如說當著200,300人的面演講。其次,你會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一個部門、部門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且,作為部長團(或者幹事也是一樣的),總會有一些你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如何在限定的時間內,克服自己逃避的心理去完成它,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鍛鍊吧。
另外,有的時候,可能學到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看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比如說,有的人享受成為部長團的感覺,又或者看著自己部門大一的小朋友(在自己的帶領下)成長、進步,對他來說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過總的來說,我覺得作為部長團的經歷是最重要的,因為一個人經歷的事情越多,日後真的面對問題時就能越淡定。
每個人對於留任的想法都不相同,有的人可能覺得不管做什麼,我都要做到最好,所以我要當部長團、當部長。不管你的想法是什麼,我覺得儘管去試好了。不過,勤創的部長團留任是需要通過面試的,如果你是勤創的一員,面試加油!
身高180以下,大三以下,面容對稱,將來願意去廣東(廣州)生活。
我不知道這位同學對於「有趣」的定義是什麼,是更多類型的校外兼職崗位嗎?校外兼職現在面臨的困難是,一方面我們的兼職信息來源渠道是有限的,而且相對於家教,同學們對於兼職的興趣要低一些,所以我們並不能給用人單位提供大量的及時的或者是長期的穩定的兼職人員,因此許多兼職崗位往往是一次性的。另一方面,我們還是要從同學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比如說低於學校規定的12元/小時的兼職我們是不接的,不能提供合法證明的用人單位的兼職招聘我們也是不接受的。這樣子也減少了很多兼職崗位。
但是我們也在想辦法做得更好,既然有一些兼職崗位的流失是因為我們兼職人員的供給並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那麼我們就設法擴展同學們接觸到我們兼職信息的渠道。我們的勤創網和微信平臺裡的兼職信息版塊長期處於閒置狀態,但是我們技推的小夥伴通過自己的學習鑽研,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兼職信息版塊後臺的編寫,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我們也新開通了Q群這一發布平臺。(群號碼:249154216)
另一方面,我們也嘗試與一些APP公司進行接洽,進行合作以提供更多的兼職信息。但是,對於合作公司的挑選,我們是慎重的,也希望能給同學們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我們曾經拒絕了一家開出優厚條件的公司的合作邀請,因為那家公司需要使用同學上傳的學生證和身份證的照片/複印件。最後,也在此提醒同學們在兼職過程中如果需要籤署合同,請務必謹慎一些,對於合同中違約責任部分的條款務必逐條弄明白。
有一隻小小鳥告訴小編,每次都是勤創的人,大家都有點疲乏了!就你們勤創最牛!就你們有大神!因此這期的勤問創答,編輯部特地找了勤創之外的牛人來跟大家share!
來自臺灣的俞紹華學長,目前就讀浙江大學二年級,小編詢問他接受訪問的意願時,他爽快的答應了:「我正在帶樂團在外面表演,回酒店再把資料發你。」小編馬上被震懾到了!也許就如同他所說的:「我們不需要成為浮誇的理想人物,只要做自己,奔馳在這條路上。」,俞紹華學長堅持自我本色,一步一步創造出屬於他的音樂夢。
浙江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二年級
榕樹唱片創立與運營人員
樂童華東地區項目經理
自由樂隊巡演經理人
巡演/專場合作:
杭州山蛙音樂節:晨曦光廊、四分衛、激膚
swirrl,晨曦光廊,驢子耳朵,既世感,柳葉魚,22 records,森林合唱樂團,湯湯水水,聲子蟲,棋盤上的空格杜昆,小巫師,香料,caves of steel,黎忘年,pest production,倦鳥,1724,兵馬司,misswoman,illness sickness,周雲蓬----
榕樹唱片致力於推動臺灣與大陸獨立音樂的交流,搭建完整的兩岸音樂互動平臺。我們努力的方向包括(但不限於)兩岸獨立唱片的引進、發行,以及策劃安排兩岸獨立樂團的演出。
成立榕樹唱片的初衷是出於自身對音樂的熱誠。因為我自己高中玩樂團,認識一些臺灣玩樂團的朋友,有人建議我可以帶臺灣樂團來內地演出,於是開始為兩三個樂團籌備演出,一步一步的讓自己更熟悉這個領域,之後就乾脆做一個自己的品牌。榕樹唱片其實也不是個公司,比較像是一個較具工作性質的組織。同時我也想推廣自己喜歡的音樂給更多人,所以辦了兩次學生的音樂節,一次在西安的大學,一次在浙大。
關於榕樹唱片的願景,我想做出一個兩岸的橋梁,無論是音樂本身的推廣或是演出的執行方面。目前接過像歌手陳珊妮這樣的case,就是想做出更多嘗試。想問紹華問題嗎?
對於音樂工作者有什麼好奇嗎?
不要猶豫!
快回覆:我要問!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