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是Lifetime Television發行的一部劇情電影,由Peter Levin執導,索拉·伯奇、邁克·裡雷等主演。影片講述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該片曾於2003年獲得第55屆艾美獎提名等榮譽。 當有人提出勵志片的時候,總是有人能夠想起這部電影,一個出身貧困的女孩以接近滿分的成績考入哈佛,小學和初中卻只上了幾天,用自己的努力給了自己另一種人生!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拍得非常的勵志,同樣也很深沉。女主角麗茲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父母都是癮君子,爺爺也是一個禽獸,自己的外公在她媽媽小時候侵犯過她媽媽的姐姐,麗茲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生長起來,但是她並沒有自怨自艾,儘管心裏面也會很失落,但是她極度渴望親情,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解毒成功,成為正常的人。所以她才會逃課,儘自己的努力去照顧自己的母親。隨著後面的母親逝世讓自己那一點點小小的願望破滅。
其實在電影中可以看出來麗茲在小時候就是非常喜歡讀書的,幾乎每天都會看著隔壁鄰居從垃圾桶級找出來的百科全書,在沒有上過幾天小學的情況下,麗茲還是可以考到滿分,其實這也對於她父親的功勞是有些關係的,麗茲從小生活在一個身邊只有談論毒品和性的去圈子裡時,她的父親總是能夠講出一些新鮮玩意,給她的童年帶來新鮮感。在家庭支離破碎的時候,對麗茲來說可能也是一種解脫吧,麗茲只能去到了外公家,麗茲其實是非常在意她的外公曾經侵犯過她的媽媽,同樣她的外公也把麗茲當作一個垃圾看待,在這種生活下她遇到了同樣遭遇的克裡斯,兩人感覺互相有著同樣的遭遇,很快兩人便一起流浪天涯。
媽媽快要死了,爸爸自顧不暇,外公是個禽獸,麗茲開始跟著克裡斯流浪,那一年她15歲。「什麼是家?是一個屋頂還是一張床?亦是一個能接納你的地方?」如果是這樣的話她15歲就已經無家可歸了。麗茲和克裡斯在街頭乞討,偶爾去偷點東西,如果說黑暗的日子裡還有光明的話,那就是最後的朋友收留了她們,但是隨著母親去世的消息傳來時,麗茲開始崩潰了,有時候麗茲覺得著世界好像有一層透明的殼,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層外殼之下,看得到外面,但是出不去,
在經歷的媽媽的死亡後,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糟,她想要改變,好在一所私立學校在聽了她的經歷後錄取了她「我只是需要一個機會,爬出我那個出生的環境,因為我認識的人都是充滿憤怒,疲憊,他們只是掙扎的活下去,但我知道還有另外一個世界,一個更高的世界,我想要生活在哪個世界裡」,在校長聽完後錄取了她但是需要和她的監護人見面,於是就迎來了麗茲和父親見面的段落。在父親的幫助下,麗茲獲得了學習的機會,但是在父親問麗茲童年撿垃圾的事後,父親頓時紅了眼眶,可以看出父親對沒有照顧麗茲而感到虧欠,但是現在的自己也已經沒有能力給麗茲愛了,只能在訣別的時候說道「好好學習,我的人生搞砸了,但你能成功的」,隨後的日子裡麗茲每天都在學習,甚至邊打工邊學習,因為沒有地方可以住,每天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但也是這樣努力的她終於可以觸摸到那層外殼了在獲取到了紐約時報是助學金後,她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名學生,開始了她的另一種人生。
電影並沒有著重刻畫麗茲如何努力獲得成功,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家庭的破碎以及她內心的情感掙扎之上,有人說這部電影成功只是因為麗茲是一個天才而已,在我看來其實不然,父親是個天才,姐姐也很熱愛讀書,但是他們都沒有跳出那種生活,如果一定要找這其中的原因的話,我想只有三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安全感」,在這種感覺沒有時,你會拼盡全力去獲取它,媽媽去了傷害她的外公哪裡,姐姐也慢慢的在淪陷,而爸爸發現了收容所剛加舒適,他們都給自己找了退路,他們找到了他們想要的「安全感」,如果可以的話麗茲也希望自己是個被媽媽疼愛的小女孩,但是媽媽卻逝世了,在那一夜她知道已經沒有退路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放棄還是堅持之說,而是麗茲根本沒得選,因為放棄的話,她又會回到那種生活裡面去,那是一個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的世界。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擁有著過剩的「安全感」因為退路太多反而忘了怎麼前進。好了還有一個月就是高考的日子了,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取得好成績,要是感覺到困難了,就去看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