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光靛菊」很喜歡幹一件事,就是看到有什麼有「火」的苗頭,就會立刻去潑冷水澆「火」,所以這兩年各種「限娛令」頒發得最多,可以想像,一幫老頭老太太坐在辦公室裡,每天喝喝茶,看看報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混過一天是一天,薪水一分也不少拿,你要給我「整事」,一個紅頭文件出來就讓各家娛樂製作單位暈頭轉向,一勞永逸,管你老百姓愛看什麼不愛看什麼。而廣大的群眾網友就像是一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你不讓我看什麼,我非得看什麼,不僅要想方設法看,還得讓他們「火」,「光靛菊」的各種「限娛令」反而造就了當下娛樂圈的「飢餓營銷」。
前陣子火得一塌糊塗的網劇《上癮》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你都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刷爆了朋友圈,各種男男CP的照片、劇照讓網上的腐女GAY男火燒火燎啊,然後主角王景瑜、許魏洲就「火上澆油」,估計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比起其他依然奮鬥在這個行業想要出頭的藝人,僅是一部網劇就可以讓他們「嶄露頭角」從而風光無限,而就在這個時候,《上癮》也是突然間就下架了,因為「光靛菊「的「聖旨又」來了,同性戀、早戀等不能出現在影視作品裡,然後就沒了~~~只能去看「手撕鬼子」、「婆婆媽媽」還有《新聞聯播》了。
哦!對了,還有在2015年年底的《太子妃升職記》,也是一部橫空出世的網劇讓主角張天愛、盛一倫、於朦朧等原本默默無聞突然名聲大噪,本來還期待著孫儷娘娘的《羋月傳》可以再過一把追劇癮,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被一部據說是在各種吹風機下拍攝的網劇逆襲了,豆瓣的評分《太子妃升職記》居然搞過了《羋月傳》。
不過,無論是《上癮》也好,還是《太子妃升職記》,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就是Gay,《上癮》就不用說了,人本來就沒有「遮遮掩掩」,給你看的就是男男戀情,而《太子妃升職記》最先曝出的料是導演侶皓吉吉跟男一盛一倫的「戀情」,接下來是男二於朦朧的「同性戀情」,確實一下就抓住了網友的眼球,一發不可收。然後男主角又會在媒體採訪的時候「澄清」自己不是,拍戲的時候會有想「吐」的感覺,這招欲擒故縱,在「是」與「不是」中讓廣大的腐女GAY男淪陷,製作單位也就名利雙收了。
這兩年娛樂圈「GAY」風盛行,仿佛成了一種趨勢,沒有一個同性「基友」想紅都難啊,這不,兩大直男胡歌、霍建華硬生生的被網友們給「掰彎」了,這兩大帥哥也夠配合,知道大家要的就是這個,然後在各種場合秀「恩愛」,反正也不會少塊肉,你們愛看我們就秀給你們看,網友們一路高歌狂歡:「異性戀只是傳宗接代,同性戀才是真愛」。你要不信的話,我舉例說明吧,最近娛樂圈也算有兩件大喜事,一個是吳奇隆跟劉詩詩的婚禮,還有「雕王」何潤東終於也要步入婚姻殿堂了,要擱在早幾年,估計也會發生女粉絲跳樓之類的事件,可是跟之前胡歌、霍建華的「霸屏」比起來,這兩件大喜事就遜色多了。
而對於這個行業的幕後工作者來說,大多都非常的清楚,這個時候就得乘勝追擊,沒有也要製造有的「同性緋聞」,我之前就寫過,但凡是各種微博大號、營銷號爆料的娛樂圈「戀情」,不用想就是在「作」了,這不最近又曝出井柏然跟楊洋「在一起」了,不出意料的話,這兩個人還會「玩」下去,媒體也就有得寫了。那麼到底是娛樂圈的「GYA」都火了還是火了的都是「GAY」。
曾經看到過一位歐洲Gay導演在一次媒體專訪時說:「但凡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會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藝術修養跟天賦」,所以在文藝圈裡Gay比比皆是,只是相對於西方,再近一點的港臺,文藝圈裡出櫃的藝人相對來說容易得多,承受的壓力也比內地小一些,而內地文藝圈裡的gay就只能是霧裡看花,基本上也只能藏在「深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