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您好,我已將貨物放置指定地點,記得取貨,謝謝!」3月19日,一大早,騎手翁建軍將「拼必達」上的訂單準時送到花果園小區,這也是他開工以來接到的第118個訂單。騎手們入駐的「拼必達」,是貴陽唯一一個本地跑腿配送APP平臺,上線僅四個月時間,接單量就實現翻番,成功破解疫情帶來的經營寒冬。
「拼必達」是貴州易榮德尚網絡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發設計的軟體,公司由六個人一起創辦,其中五個是「海歸」。「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網購將越來越佔據主導,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也在2014年,開展當地及時配送業務。」公司總經理助理羅丹說道,而貴州雖然也有「跑腿」企業,卻沒有一家真正的APP跑腿平臺,正是看到這個商機,他從國外辭職選擇和朋友一起創業,歷時一年,自主設計開發了「拼必達」這個軟體。
2018年,公司剛剛起步,資源、經濟都較為匱乏,此後貴陽高新區得知他們的創業想法後,同意提供場地,對企業進行孵化。區創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及時對接,給他們詳細講解各項幫扶政策,公司也因此得到人社部2018年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與國外相比,國內的行政效率更高,給與留學人員的幫扶政策也多。」公司市場運營總監吳祥康說道。
優渥的條件下,公司得到快速成長,主打跑腿配送業務,卻比同類型APP設計更為精細。配送範圍不受3公裡限制,特有拼單功能。系統有著獨特算法,可自動將同類型顧客配對「拼單」,以便於顧客實現節省時間或是節省費用的目的。根據貴陽本土消費特性,公司安排騎手24小時待命,以滿足顧客宵夜代買需求。
「拼必達」於2019年11月1日正式上線,僅僅四個月時間,公司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年前接單量是一個月一千左右,現在每天能有200單。」羅丹說道,公司2月13日恢復生產,對疫情防控工作尤為重視,騎手體溫一小時檢測一次,全車消毒一天兩次,每位騎手都配備有健康卡片,每天隨時監控身體情況。
嚴格的監測措施,得到商家和顧客的肯定,截至目前,貴陽本地已有200多家商家入駐「拼必達」,如「劉老四烤雞」「娘家米湯飯」……
不斷開拓創新,是貴陽高新區創業企業的本色,與此同時,全區發布的各項暖企政策,也讓創業人員信心倍增。目前,貴陽高新區已在財政預算中緊急安排3000萬元用於保障各級各類扶持政策兌現,並向企業免費發放口罩173879個。《貴陽國家高新區關於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加快發展的十五條政策措施》中,更詳細明確各項獎勵、補貼與保障。相信企業、政府共同努力下,必將破除寒冬,向著第一季度「開門紅」衝刺。
貴陽高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雯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唯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