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戰役1949年5月12日至27日戰況。製圖 龔唯
1949年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以第九、第十兩個兵團發起
解放上海戰役。
彼時,上海市區內外遍布碉堡,20萬敵軍準備在海、空軍的支援下,拼死固守六個月以待「美軍援助」。
而渡過長江的解放軍,則就要實現軍政全勝:攻佔上海的同時,還需保存市區建築、電力、交通等設施的完好。這被形容為「瓷器店裡打老鼠」。
解放上海戰役老照片。製圖 白浪。圖片來源:上海市檔案館、寶山區檔案館、龍華烈士紀念館5月12日:打響第一槍解放上海戰役的第一槍,在江蘇小鎮瀏河打響。
第十兵團二十九軍從蘇州地區冒雨出發,當日拂曉進入瀏河,沒有遭遇敵軍,中午時突然發現敵軍,經過20分鐘戰鬥,將大部分敵軍殲滅,少數敵軍逃走。
原來,敵軍一個加強營一直埋伏在鎮外,企圖伏擊解放軍小股部隊,後來發現解放軍大部隊陸續到達,沒敢開火,想趁解放軍午餐時逃走,不料被發覺。
當日解放軍多路進擊,勢如破竹,攻佔瀏河、太倉、崑山、平湖。
5月13日:月浦遇阻為了守住海上退路,敵軍以主力52軍防守月浦,依靠密集的鋼筋水泥碉堡和副防禦設施,形成火力封鎖網,並在坦克、裝甲車掩護下,連續實施反衝擊,還派多艘艦艇炮火支援,多架飛機頻頻助戰。
而快速挺進的解放軍,欠缺充分的攻堅思想與物質準備。《寶山縣誌》記載了月浦戰鬥的慘烈。
對此,敵軍在報紙上大吹勝利,卻沒想到這正是解放軍鉗形攻勢的題中之意:敵軍為了守住海上退路,會調兵與我軍在吳淞外圍決戰,這有利於保存城市完整,保護人民生命財產。
月浦的戰鬥還將繼續。當日,解放軍攻佔安亭、嘉定、金山衛、南橋、松江。
5月14日:攻入月浦解放軍對月浦發起總攻,敵軍猛烈反擊,出動B-24、B-25、B-26、F-51型飛機53架次,猛烈炸射解放軍陣地。
據《寶山縣誌》記載,二十九軍三個團分別從正北、西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同時猛攻月浦街區。其中,第二六〇團一百多名戰士,在團首長率領下,組成幾支突擊隊,先用山炮平射阻擋衝鋒道路的敵軍坦克,擊中1輛,其餘2輛掉頭逃跑,解放軍各突擊隊乘勢發起攻擊,突破北部防線,攻入月浦街區。
當日,解放軍進攻劉行,攻佔南翔、奉賢和南匯。
5月15日:梅雨急行軍解放軍第三十軍只遇到零星抵抗,便攻佔川沙縣城。
這支部隊於5月13日從浙江平湖出發,長途奔襲而來。時值梅雨季節,空氣潮溼而悶熱。
從他們出發開始,大雨就一路伴隨,戰士們身上的背包被淋溼後越來越沉,而雨後的道路更是坑窪不平,泥濘難行,但第三十軍仍風雨兼程,100多公裡急行軍直撲川沙縣城。
5月16日:轉變戰法經過最初幾天的較量,解放軍摸清了敵軍的打法。
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和參謀長張震致電各兵團首長和各軍,分析敵軍守備特點,提出5條作戰建議。
其中一條是集中兵力(而應是小群動作,群群攻擊),尤應集中火力(實行壓制射擊與破壞射擊)與發射筒轟擊一點,以炸藥來軟化敵鋼骨水泥工事,輪番不停的攻擊,這樣使敵不易重新組織防禦,更可避免敵已測量好之火力封鎖。
解放上海戰役老照片。製圖 白浪。圖片來源:上海市檔案館、寶山區檔案館、龍華烈士紀念館5月17日:白龍港大捷《川沙縣誌》記載,解放軍第三十軍攻佔川沙縣城後,一路部隊插往敵後,一路部隊猛攻白龍港小營房一線,至15日午夜,將敵軍包圍在北起凌家圈、白龍港南至小營房三甲港的狹窄地域內,在16日晚上發起總攻。
打到17日拂曉,解放軍徹底擊潰敵軍,俘敵8000餘人,截斷了敵軍在白龍港的海上逃路,取得了上海外圍作戰的第一個大勝利。
5月18日:醞釀解放市區解放上海市區的計劃已在醞釀中。
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和參謀長張震發電報給總前委、軍委和二野,提出了解放市區的計劃,「如對滬攻擊不受時間地區限制(即不限於吳淞,因對攻擊市區需另待命令),我們意見如四面八方向市區發起攻擊,北線力求楔入吳淞,而以九兵團主力先解決蘇州河南與南市之敵(該處僅為七五軍與九五師),爾後會攻蘇州河北。如此實施,則我楔入敵之縱深不致被動,以現有兵力殲滅淞滬之敵似已夠用。惟二九軍、三十軍、三三軍攻堅經驗較少,必要時可調二五軍(七縱)加入作戰,這樣不致使擔任市區三個警備軍的建制過分打爛。」
5月19日:高橋爭奪戰高橋爭奪戰打響。
吳淞口是敵軍從黃浦江出逃的唯一通道,而高橋距離吳淞口不到10公裡。解放軍一旦攻佔高橋,離完全包圍上海便只有一步之遙。
儘管兵力、火力、地形、工事等處於不利的情況,但解放軍沒有絲毫退怯,仍然英勇抗擊,艱難前進。19日,解放軍第三十軍攻佔高橋以東益倉橋、徐家宅等地,第三十一軍攻佔高橋以南金家橋、黃浦江邊慶寧寺等地。
5月20日:中央軍委來電中央軍委發電報給上海前線,指示總攻上海的時間等問題,向上海前線的粟裕、張震交待了五點:
第一,關於總攻條件,「接收上海的準備工作業已大體就緒,似此只要軍事條件許可,你們即可總攻上海」。
第二,「為使偵察及兵力配備臻於完善起見,總攻時間似擇在辰有(5月25日)至辰世(5月31日)之間為宜,亦可推遲至巳東(6月1日)左右,如何適當,由你們決定」。
第三,「攻擊步驟以先解決上海,後解決吳淞為適宜,如吳淞陣地不利攻擊,亦可採取攻其可殲之部分,放棄一部分不攻,讓其從海上逃去」。
第四,「攻擊兵力必須充分,如覺兵力不足,須調齊兵力然後攻擊」。
第五,「攻擊前必須作戰役和戰術上的充分準備」。
5月21日:部署總攻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向中央軍委報告了總攻上海的部署。
接到5月20日中央軍委指示後,第三野戰軍決定增加兵力,抽調駐紮在杭州的第二十三軍、駐紮在鎮江的第二十五軍和特縱炮兵主力戰車團,參加解放上海的戰役。
在5月21日的電文中,總攻上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殲浦東地區之敵,控制黃浦江右岸陣地,封鎖敵人的海上逃路,限於5月25日前完成。
第二階段,奪取吳淞、寶山地區之外圍碉堡,完成對蘇州河北地區敵軍之包圍,內定5月27日發起攻擊。
第三階段,聚殲可能潰縮蘇州河以北、吳淞寶山以南、黃浦江左岸,以江灣為中心地區之敵,達成全部攻略淞、滬全區之目的。
5月22日:攻佔虹橋機場解放軍第二十七軍攻佔虹橋機場。
近十天的外圍作戰中,解放軍多路進擊,及時轉變戰法,先後攻佔平湖、太倉、瀏河、崑山、金山衛、南橋、松江、嘉定、安亭、奉賢、南匯、南翔、川沙、月浦、劉行等地,控制了上海外圍陣地。
解放上海戰役老照片。製圖 白浪。圖片來源:上海市檔案館、寶山區檔案館、龍華烈士紀念館5月23日:發起總攻解放軍從四面八方向上海守敵發起總攻。
此前,粟裕接到敵情偵察報告:敵軍總司令已登上吳淞口外的軍艦,而蘇州河以南市區僅剩5個交警總隊。他判斷敵軍即將撤離上海,決定提前發起總攻,此前部署的第一、第二階段攻擊計劃同時實施。
衝鋒陷陣在即,有關各軍軍長接到了陳毅打來的電話:「你們馬上要攻打市區了,一定要軍政全勝,一定要把人民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5月24日:攻入市區解放軍的三個軍攻入了市區。
據《上海通志》記載,5月24日,解放軍第二十七軍由徐家匯、梵皇渡路一線攻入市區,第二十三軍由龍華附近攻入市區,第二十軍主力西渡黃浦江由高昌廟攻入蘇州河以南市區。
5月25日:蘇州河遇阻解放軍已完全控制蘇州河以南市區。
這一天,蘇州河北岸的高樓成了解放軍前進的「攔路虎」。由於不能使用大炮等重火器,解放軍冒著敵軍密集的火力多次組織進攻,均未能奏效,反遭較大傷亡。
經過緊急討論,解放軍仍嚴守不使用重火器,同時採取兩項對策:一是分兵趁夜過河;二是與地下黨配合,勸降敵軍。
市區的戰鬥還在繼續,解放軍堅持睡馬路、不擾民,彼時已經解放的市區各商店開市營業,各工廠恢復生產,水、電、電話、煤氣等正常供應,社會秩序良好。
當日,解放軍攻佔真如、大場、高橋。
5月26日:控制吳淞口解放軍全線進擊。
在寶山戰場,解放軍攻佔寶山、吳淞俘敵萬餘,攻佔楊行俘敵三千餘。
在浦東戰場,解放軍於25日攻克高橋後,追擊敵軍至26日早晨,俘敵萬餘,並在當日全部肅清了浦東敵軍。如此一來,解放軍便控制了吳淞口兩岸,留在上海的敵軍便無路可逃了。
5月27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7日下午3時,解放軍在楊樹浦地區受降了最後一大股敵軍共計8000餘人,至此,上海全部解放。
此前,20多萬敵軍退集上海,企圖依靠大量的防禦工事和飛機、艦艇,固守6個月以待支援。
然而,人民解放軍僅僅用了16天時間(5月12日至5月27日),便從敵人手裡奪回了這座全中國最大的城市,並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史書記載,新生的上海市,電燈是亮的,自來水未停,電話暢通,工廠學校保護完好。而槍聲停息後的第一個清晨,當市民們打開家門時,驚奇地發現馬路兩邊溼漉漉的地上,睡滿了身穿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戰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