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出殼
原創;羅龍專
愛因斯坦說:人死後會去哪裡?死後會有靈魂嗎?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指出,人的靈魂就是腦子裡的記憶組。人腦記憶的東西等,都是靠微電波來刺激記憶組織實現的,而人類的腦電波就是記憶組織所發出的類似電波的東西,它們在空氣中傳播,記錄了這個人的思想,遇到與之腦波同頻的人就有機會接收,並由此得到信息(就是所謂的見鬼)可見腦電波是思維信息的載體。
人死後,他的腦波形成一組記錄了他記憶的電波,這組電波在空氣中遊蕩,最終進入大氣層外的一個游離電波層,在那裡可以遇到無數的電波,與各種各樣的思想交流,經過150年左右的衰減,最終消失或者被外來的力量重新引導回地球,侵入腦部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新的肉體,佔據並影響它的思想和行為。
這種外來的力量可能是宇宙中的數種射線,周期性的輻射地球,將部分受影響的腦波四處打散至宇宙中或是地面的腦波在同一時刻被送回來佔領新的肉體(就是所謂的投胎)而已。
鍾大仙廟
九月九日,我們走進長壽鎮黃金洞十裡畫廊,準備到羅曙光家吃中飯。吃飯前,羅兄向我說:「還有點時間,我帶你們去參觀一下黃金洞水庫,特別是鍾大仙廟,這是黃金洞沸沸揚揚地傳流的一個靈魂出殼附體的故事。我的爺爺曾親眼目睹鍾大仙是怎樣成仙的。」
這下,把我的胃口調到了喉管。
我把車子打發,羅兄一上車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距今 一百七十二年的一月二十一日戍時,一個胖娃在黃金洞雅清山谷的一所鍾家茅捨出生。「哇」的一聲,本來烏雲壓洞的黑暗雅清之谷,突然間煙消雲散,樹林透亮,窗外一片燦然,亮得連空中的微小生物都能看清。父親跳起來叫道:」娃,你就取名為——煥林吧!」
名字一出,一陣風呼嘯山林,草木為之精神。方圓百裡都知道雅清山谷有個山林為之動容的娃兒——鍾煥林。
童年、少年和當地的山娃娃沒有兩樣,依舊是哭鼻子,傻眼睛,地上打滾,溪邊玩沙,竹林追蝶,道岸呼風,稚嫩好奇。只是到了青年,反而說話少,有種對邪惡的仇視,永不低頭的傲視精神,特別是說出來的話,特殊、奇妙、令人感到驚異。但特別孝敬父母,大事小事常常獨擋一面。
成年後,他的父親沒能熬過一場病,留下了母子倆。由於生活艱難,婚配之事如同遙遠的風,總是沒有著落。
邁過四十來歲,在雅清山谷山口蓋起了一個木棚,做起殺豬生意,以殺生求生活。只是他殺豬的方式與一般屠夫有別,殺豬不用長刀,用的是桐油炮製的篾片刀。養了一隻靈敏的狗,馴養得特別靈敏。傳信要帶肉的,或者有事不能快點回家的,只要把肉往狗嘴上一伸,鍾煥林在狗耳邊說一句,這狗叼著肉就往要肉的主家跑,解決了鍾煥林送肉上門山路難走的麻煩,也為當地稀散的山林住戶帶來方便。
一天,鍾煥林賣完肉後回家,走著走著,好似有影子在他身前身後飄來飄去。有時如一縷青煙擱在樹杈,有時見首不見尾。
回家吃過晚飯,休息一會,倒床就睡,天亮時,一個手拿佛帚的白須老人,在他頭上用佛帚來回三圈,並對他道:「你有成仙之份,不過要過三劫:一、刀劫。二、火劫。三、水劫。」
鍾煥林夢中追問:「你是哪路神仙。」
「我是陳貞仙,信徒叫我陳大仙,特來指引你怎樣去成仙。」
鍾煥林不放心的說:「我成仙了,我母親怎麼辦?」
「一切自有安排,保證你成仙后,你母親百年歸山,放在你的旁邊,一起由仙香仙紙與你一起供奉著。」
鍾煥林滿口答應了成仙。陳貞仙一縷輕煙從窗口飛去。
第二天,鍾煥林到四境高處,向方圓百裡鳴鐘,告知當地百姓,我鍾煥林於什麼年幾月幾日在什麼地方成仙。
數年後的這一天到來了,是光緒二十八年六月十八日辰時。
這一天,黃金洞雅清山谷,地殼的靈蓋打開,地上的各種生物都泛著靈光,連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空中通體透亮,藍晶的、黃晶的、白晶的、青晶的-在上下靈光中編成靈帶,繞著茅簷草舍,耕牛也不閒著,黃雀、鳳鳥在林中隨著靈異的風鵲起,聲聲鳴叫隨著靈異的風穿林灌耳。
在這天,為親眼目睹鍾煥林成仙,許多人早早地來到雅清山谷,他們發現偌大的雅清山谷三沿峭壁處的龍巖下的平地,用各種木柴架起了一座成仙塔,高過周圍的屋頂。
時辰已到,鍾煥林背著殺豬刀,告別母親一出門,拱手四圍前來觀看的人大聲喊道:「我鍾煥林,陳大仙說我有成仙的份,昨晚陳大仙說我凡塵已盡,早已為民修行,如成仙后,行走當地為民我有不負眾望之責-」
話音剛落,突然天空中一片橙色雲彩飄來,雲端一位神仙陳貞仙呼道:「鍾煥林,時辰已到,隨我一起到天庭報到吧!」
仙手一揮,將鍾煥林託上各種木柴堆砌的成仙塔。
仙人道:「你為民修的凡身,請揮刀過第一劫。」
鍾煥林揮刀刨肚。
看得四境之民心驚肉跳。
仙人手一揮,說:「去吧!火送真身。」
火大起,鍾煥林在第二劫中燃盡凡身。
目擊者一陣陣心靈絞痛。看著看著不忍再看,個個鑽心的離去。
地上一灘灰燼時,突然天空中傳來:「天道有輪迴,四境有煥林,人間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第二天,天剛亮,雅清山谷烏雲滾滾,暴雨傾盆。鍾煥林的愛狗繞著雅清山谷山口那個殺豬的木棚轉來轉去,不停的狂叫。突然山水衝來,這隻狗向上一躍,站立在這個棚子的頂端。狂嘯的山水像鏟豆腐一樣,把這木棚託上了浪尖。
人們看到山水託著木屋圍著雅清山谷的平地一個旋轉,骸燼收進木屋,連一片葉子都沒留,隨水帶走。
山水突然退去,水劫過後,鍾煥林算是什麼也沒留下,乾乾淨淨的全部帶到了他要去的靈仙境界。
鍾煥林被陳大仙招去後,在仙境修道打坐。
不久,當地人募集廟資,為鍾煥林在成仙的雅清山谷三沿峭壁處的龍巖平地築廟一座,取名鍾大仙,對聯是:神恩浩大,顯應無疆。在廟前又建造一座成仙塔。塔的四面鑲嵌著那四句話:「天道有輪迴,四境有煥林,人間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四境鄉民紛紛前來,燒錢紙,焚線香,每回請到,大病小病有求必應。大事小事有法可求,一時間香火旺盛,香菸總是繚繞四境。
一天,一位瀏陽東鄉人,帶著酬謝尋找到雅清山谷,說是有一位仙人救了他的兒子。一打聽,才知這位仙人是成仙不久的鐘大仙。
他向當地人講述:那天他們正抬著沒了氣的兒子上山埋葬,不料遇上了這位仙人。仙人說:「你們這兒子我可以看看嗎。」
一個抬棺的人說:「幾天了,氣都沒有了,還看什麼。」
其中幾個七嘴八說地道著:「看一下,就看一下。」
打開棺蓋,鍾大仙摸一下這個孩子的胸脯說:「這孩子沒死,心臟還在跳動。我試試。」
鍾大仙把手向空中一划,一股道骨仙風鑽進他的手掌,一粒閃光的仙丸灌進孩子的嘴裡。
一會兒,孩子「哦」的一聲,突然坐了起來,喜得他的父母跪地千謝萬謝。其他人也驚呆了。
為了感謝這位仙人,邀請他到了家中,被救孩子的父母雙雙備辦酒肉時,一轉眼人不見了,所以這人就這樣跋山涉水找來了。
當地人把他帶到鍾大仙廟堂,他把所有的酬謝換成香紙,線香,跪拜完畢,回去後,迅速籌集資金,再一次來到雅清山谷與當地信徒們一起擴建,一座鐘大仙廟宇巋然屹立在三沿峭壁處的龍巖上。
大革命時期,國民黨李覺民清剿黃金洞,實行三光政策,鍾大仙廟被破壞,土解後重新修建。後「文革」時期破四舊,立新風,再度被廢。「文革」結束,一位曾經在此戰鬥過的的老首長,同遊此地,尋找鍾大仙廟,由於被毀,無法交代。
這位老首長說:「黃金洞雅清山谷、石堰村、石田村等地是紅五軍的組織地,也是幾度出進的駐紮地。特別是沒糧、沒鹽時,四境鄉民借敬鍾大仙,冒險帶來了不少的鹽和糧食。第一支隊曾在此召開過很多次會議,每次開出時,在此與黃公略討論過不少方針、政策。鍾大仙廟是不少紅五軍戰士的懷念地。」由於老首長提起此事,於一九八八年重新修復。
修復不久,平江縣人民政府為民造福,決定修建黃金洞水庫,由於鍾大仙廟位於水位的淹沒線下,善信之士,以卦卜的形式問明鍾大仙是否同意遷移地址,一卦出手,獲得了鍾大仙的同意,現遷址於黃金洞大壩左則山頭,癸山丁向。廟前,萬山迎面,碧水相映。廟後,青山聳峙,綠色豔豔。還有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高高聳立山頭,與鍾大仙廟互映生輝,正氣浩然。成仙塔立於廟前水庫岸,與水互為靈動,與木互為靈長。
成仙塔、鍾大仙廟、人民英雄紀念碑、黃金洞水庫岸的各種靈木水草,百鳥和鳴、晨輝夕照、星光月華、與水交相輝映,上下仙光,一種靈然超脫的境界。特別是黃金洞水庫修建後,此地:山蒼蒼水浩茫,鳥和鳳鳴疑簫管,花發千巖似畫廊。
我們走進鍾煥林廟,香火繚繞。抬頭望去,右則是鍾大仙安詳的母親 ,中間鍾大仙,左則是陳大仙。時至今日善男信士絡繹不絕。
黃金洞水庫
作者簡介: 羅龍專,湖南平江人,教師,2004年加入湖南省作協。作品有散文、小說集《家鄉柳》,長篇小說《大山蒼蒼》《特委書記》,作品被嶽陽市圖書館收藏。獲平江縣人民政府「1995-2003年度文藝創作獎」;《家鄉柳》獲北京東方伯樂文學研究所「伯樂杯」二等獎;《連雲之水》2003年被湖南衛視拍攝成電視風光片,獲中央電視臺協會二等獎。現為平江縣黨史地方志學會會員.
。
藍江文學總363期本版編輯於黃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