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西施、昭君誕生成語"沉魚落雁";貂蟬、玉環誕生成語"閉月羞花",但還有一位,同樣把皇帝迷得醉生夢死的趙飛燕,為什麼沒能在中國四大美女之位呢?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趙飛燕三生有幸生於京城,但福禍相依家境貧窮。本來住在京城開銷就大,趙家夫妻想著生個兒子又能幹活又能傳宗接代倒也不錯,誰知道生了個終有一日會嫁給別家的女兒,便決定將其棄養。
但這個女娃居然三天不死,夫妻倆想著女兒或許是個天命之人,抱回家養著將來或許能帶來好運。
趙家夫婦將女兒養大,趙飛燕和胞妹趙合德一同進宮當宮女,因姿色貌美被選入陽阿公主府學習唱歌跳舞。
藝術神經發達的趙飛燕體態輕盈,舞蹈之時輕盈曼妙,宛若天上飛的燕子,便得名"飛燕"。
公元前十八年,即位十餘年的漢成帝劉驁已經三十多歲,但存活下來的皇子數卻為零,這讓很多人不禁打了寒顫,想著漢室江山會不會後繼無人,便開始上諫請漢成帝納妃立後。
一日劉驁微服出遊來到了陽阿公主府落腳,陽阿公主便叫府中尚未出閣的歌舞伎出來取悅漢成帝,趙飛燕一出來就迷住了劉驁——含情脈脈的眼神,娓娓動聽的歌喉已經讓漢成帝目不轉睛,最吸引他的還是趙飛燕婀娜多姿的舞步,讓漢成帝不禁感嘆真的是人如其名。
得知趙飛燕依舊是良家女子,便將其帶入宮中,每天每夜待在一起。
白居易書寫唐高宗與楊貴妃的《長恨歌》中有一句形容劉驁和趙飛燕也恰到好處——芙蓉帳暖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
漢成帝可謂是吃著碗裡的還想著鍋裡的,聽說趙飛燕胞妹趙合德也是美得不可方物,於是就將其一同接入宮中,兩個人並封為婕妤,在後宮之中可謂是受盡榮寵,權傾後宮。
在爭權奪勢的道路上無所不用其極趙氏姐妹一進宮,正宮皇后許皇后不僅失了寵,整日獨居寢宮,甚至要忍受二人的冷嘲熱諷,越想越氣的許皇后想出了一條下下策——在寢宮中安置了一處神壇,整日的詛咒趙氏姐妹不得好死、不得善終。
趙飛燕以及趙合德知道之後便告知漢成帝,甚至還添油加醋地說許皇后詛咒皇上,氣得劉驁廢了許皇后。
趙氏姐妹得償所願,其中許皇后也算是自作自受,再怎麼有理的人玩陰招也終將自食惡果,做人還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好。但比起許皇后,謹小慎微的班婕妤就有些無辜了。
西漢時期的著名才女班婕妤(名不詳)同為漢成帝的妃子,但在趙氏姐妹進了宮之後也失了寵。
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她根本無法比得過善於勾魂的趙氏姐妹。失寵之後的班婕妤文風大變,獨居深宮中寫下了很多感傷的文章。
漢成帝在廢除許皇后之後是想立班婕妤做皇后的,趙氏姐妹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漢成帝的心思?借著許皇后的事情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誣陷了班婕妤施行"巫蠱之術",班婕妤也被廢除幽禁。
這樣一來漢成帝心中皇后的人選自然就落到了趙飛燕的身上。但趙飛燕出生於市井,也是以宮女歌舞伎的身份在陽阿公主府,因為有點姿色才被劉驁看上,太后不可能允許這樣一個女人高居鳳位。於是趙飛燕便收買了太后的外甥前去商議。
在趙飛燕的計謀下,漢成帝和太后的外甥淳于長裡應外合,一個說服太后,一個壓制大臣——先是改變趙飛燕的出身,封趙家父親為成陽候。
兩個月後將趙飛燕冊立為皇后,繼而冊立趙合德為昭儀;最後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而大赦天下,讚揚皇后昭儀兩位具有仁愛之心。
趙飛燕如願成為了皇后,但漢成帝的心思卻漸漸轉移到了其胞妹趙昭儀的身上。
趙合德喜歡奢華,漢成帝便勞民傷財的將其寢宮裝飾的鋥明瓦亮,打造的蓬蓽生輝,還給她拿來很多的金銀珠寶作為點綴。
皇宮內是奢華雍容,但皇宮外的百姓已經是民不聊生。漢成帝沉迷於女色不理朝政,奸臣當道,官吏霸道,百姓苦不堪言,對趙飛燕和趙合德已然是恨之入骨。
青雲直上,高居太后之位趙氏姐妹即使賺得盛寵但依舊是無子無嗣。在《飛燕外傳》中記載因為姐妹二人知道漢成帝喜歡自己的原因是容貌,那就萬萬不能讓自己的資本丟失,所以開始大量食用息肌丸以使得青春永駐,最後因為化學成分過多導致不孕。
趙飛燕可謂是機智聰敏,在妹妹獨享盛寵的時候並沒有像許皇后一樣使用陰招,而是考慮到了下一任君主的事情。
在定陶王劉欣來到長安之時,其祖母賄賂趙氏姐妹以求立劉欣為太子,趙飛燕欣然接受。
公元前七年,漢成帝劉驁薨逝。身體一直健康的皇帝突然去世,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下毒,矛頭直指紅顏禍水趙氏姐妹二人。趙合德哪見過這樣的陣勢,束手無措的她自殺身亡。
而趙飛燕則是臨危不懼,扶太子劉欣上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感激當初趙飛燕相助,便尊稱其為皇太后,趙家兩子也加官進爵。當年趙家夫婦拋棄未遂的女兒真的做到了"光宗耀祖"。
漢哀帝即位六年便不幸離世,此時漢哀帝之母王政君的外戚王莽發動政變,挾持了王政君逼迫其代為下令,同時廢除了趙飛燕,將其貶為了庶人,發配到了陵園看守陵寢,隨後趙飛燕自殺。
縱觀趙飛燕的一生,除了跳舞的絕技,還真沒做多少好事,一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自己的人生出謀劃策,不為大局考慮,導致百姓民不聊生,給了王莽可乘之機,使得西漢日漸衰敗。
而四大美女之中西施和王昭君都是為了本國的安定和諧而被派遣到他國作為棋子;貂蟬是為了報答義父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楊玉環雖然和趙飛燕一樣同為妃子,但並沒有參與政事,只是安祿山借唐高宗"沉迷美色"之名發動了"安史之亂"。
美女美的不應該僅僅是臉,更多的應該是心。凡事我們都不能只看表面,更多的是要看內在,外在美的人很多,而一直讓自己美下去的方法卻只有讓自己的內在心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