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仔店,柑仔店,阿婆我叫你一聲還能聽見?

2021-02-06 彼生活

柑仔店可不是賣水果的,是雜貨鋪子。

老臺灣人最熟悉這個稱呼,他們小時候的日用百貨都在柑仔店裡買到。

現在,在臺灣,巷子裡的柑仔店已經看不到幾個了。

能看到的店,裡面貨品稀稀落落,只有一個阿婆或阿公在裡面守著。

柑仔店不會開在熱鬧的大馬路上。

因為,現在人們都會去貨更全的小便利店和大超市。

但在三十年前,這個叫柑仔店的雜貨店可神氣了,什麼都有:

日用的洗衣粉、肥皂、火柴盒子;學生的鉛筆,蠟筆,作業本,塗改液;零嘴罐裡的糖果、棒棒糖、橄欖、蜜餞;糧油有米、魚、蝦皮、紅豆、黃豆、麻油;蔬菜水果有當季的新鮮青菜,水果有香蕉、芒果、大青棗;還有五金百貨,掃把、簸箕、扁擔、水桶之類。

那時候的柑仔店和鄰裡生活聯在一起,好像蜜裡調油,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

比如媽媽煮飯煮到一半,發現沒鹽了,趕快對著做作業的孩子大喊一聲:「快到柑仔店去拿包鹽!」

拿包鹽耶,好像不用給錢的。

臺灣的小朋友長到五六年級,可能沒有幾個不被媽媽支使到柑仔店去過的。

他們去的理由可瑣碎了,比如拿空瓶子換錢,跑腿傳話。

還有,看自家媽媽奶奶是不是在柑仔店閒聊。

小朋友們會回憶說:

「那時候,媽媽最愛串門子的就是巷子口那家柑仔店。

每次家裡有事找不到媽媽,爸爸就讓我去那裡,保證找到。

通常一出門,就看到一群婆婆媽媽坐在小板凳上,

圍著那個柑仔店,一邊優哉遊哉扇著涼扇,一邊磕閒牙。

我是懶得過去的,就在一頭大喊媽媽,爸爸找你!

然後就看到媽媽懶洋洋回頭說,叫得這麼急,是不是天塌了.

有的小朋友長大成人後,還在想念家邊的柑仔店。

「放學回來的路上,總想拐進去看看。

摸一摸糖果罐子,彈珠汽水,才會心滿意足離開。

有錢可以玩抽抽樂的同學身邊總是圍著一堆同學,

在那裡比手畫腳七嘴八舌,旁觀的比出錢的還著急。

那時候真是羨慕柑仔店裡的人。

回來就會拽著爸爸媽媽要他們也開一家柑仔店!」

那時候,誰會想到親切得像隔壁鄰居的柑仔店會漸漸消失呢?

消失的原因是,整齊劃一的便利店出現了。

它們更有規模,貨品更全,上貨下貨都很有規劃。

一種流水線的大雜貨鋪子取代了自發零散的小雜貨鋪子。

對瀕臨絕種的柑仔店來說,現在上門的熟客,聊天是主要業務了。

鄰居大媽和大叔們把來這兒買東西當成附帶的事情做了。

就算是路過,也要拐進去聊幾句。

進了柑仔店,劈面就是阿婆的一聲:「呷飽沒?」

而進了便利店,則是「叮咚」一聲,柔美的聲音告訴你,「全家就是你家」,「Aways-711」等等,還有大明星的海報和代言,一切都新鮮可人。

但是對老街坊來說,哪有阿婆那一聲親切?

有位70歲的阿婆,還在堅守一家小小的柑仔店。

她開這個店不完全為了營生,兒女都立業了,她就是捨不得。

不到5坪大,貨品稀稀落落,柜子後面有一張單人行軍床。

是阿婆睡覺的地方。

賺多賺少,其實也不怎麼在乎,她是放不下這習慣了大半輩子的生活方式。

比如鄰居阿伯騎著摩託車來了,在外面喊:

「要維士比,小罐的。」

「小罐的賣完了,只剩大罐的。」阿婆回答。

「大的哪能喝得完。」

「那你到街上的便利店看看?」

聽見沒貨,阿伯只好走了。

小罐的好賣,阿婆進了一堆,結果大罐賣不動,小罐全賣光。

她也不敢進了,坐等大罐賣完再說。

商家其實知道老街坊都懷念柑仔店。

新北市社區巷弄內,也有一家柑仔店,業務是懷舊式的。

他們提供特製化的服務,有的按月掛帳,有的提供電話送貨服務。

是用感情聯繫街坊鄰居,保留社區濃濃的人情味。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店打著「柑仔店」的懷舊招牌了。

不過,他們實際上是經營餐廳、書店、有機超市等,跟當初的雜貨店很不一樣。

然而店裡充滿黑膠唱片、電影劇照、大同寶寶、尪仔標、糖果等懷舊飾品,讓人彷佛步入時光隧道般,重溫兒時快樂時光。

這是一種懷舊商業文化。

也算街坊文化。

其實在韓國,早期也有遍地開花的柑仔店。

和臺灣一樣,近年來也消失得很快。

有個韓國的插畫師叫Me Kyeoung Lee,在過去20年來,他畫下了許多韓國在地僅存的柑仔店。

說起為何要為柑仔店創作,他說:「我們那時候不像現在有這麼多東西可以玩,最讓人感到幸福的就是手裡握緊著銅板,和朋友們一起跑到雜貨店聚集在那邊。」

以下都是畫喔!

Me Kyeoung Lee的繪畫風格相當柔和。

從店家招牌、商品架擺設到門口的盆栽、花圃,每一個雜貨店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就算有些共通點和相似的擺放方式,也不會有兩家一模一樣的柑仔店。

柑仔店不變原則:讓大家可以坐在那邊聊天的涼桌或椅子。

為了多賺一些錢,許多雜貨店都會有相當常民商品的提供。

像是青菜、醃漬物或是搭配節日的特定產品。 

不過現在這些商品在超市幾乎也都可以買到就是了。

韓國仍有3萬3千家的柑仔店,在每日的生活風景中陪伴著大家的生活。








      我們,bishenghuo114












相關焦點

  • 我們終將長大,但我們要自己選擇生活|《用久柑仔店》
    兩天前我看完了這部電視劇,我決定開始看是因為男主角是張軒睿,是我喜歡的第一個臺灣男藝人。整部劇都是很慢的節奏,真正吸引到我的,可能是那悠閒地生活、又或許是大家與世無爭的性格。柑仔店用臺灣話講讀音應該是(gan ma dia),是便利店的意思。
  • 回憶童年,你還記得你小時候「柑仔店」是什麼樣子的嗎??(下)
    來永年寶島埕·柑仔店吧,在這裡的時光會倒流, 每一件小玩意都是極富趣味的,似乎把童年一下子塞進了頭腦裡。放學後,遍地開花的零嘴總是勾引著你的眼球。玻璃罐裡五顏六色的糖果,清涼有趣的彈珠汽水,各式各樣的臺灣味零食帶有舌尖上的童年味。
  • 廣東女生親眼目睹的 "臺灣柑仔店(雜貨店)"..
    Everyday 微雜誌創刊於2013年只見棋盤上兩手飛速縱橫,你吃我我吃你,反吃再反吃,阿姨步步為營,叔叔乘勝追擊,直截了當,沒有遲疑。我像追手電筒光點的蠢貓,上下左右轉頭,「安諾!」啪一聲,叔叔將軍!阿姨輸了,她意難平:「拍告裡戲啦!」(打給你死啦!)
  • 廣東女生親眼目睹的 "臺灣柑仔店"..
    只見棋盤上兩手飛速縱橫,你吃我我吃你,反吃再反吃,阿姨步步為營,叔叔乘勝追擊,直截了當,沒有遲疑。我像追手電筒光點的蠢貓,上下左右轉頭,「安諾!」啪一聲,叔叔將軍!阿姨輸了,她意難平:「拍告裡戲啦!」(打給你死啦!)不過,這局過後,阿姨士氣明顯升高,火力全開,手腦並用,嘴也不消停,兩人互嗆。這,就是傳說中的,暗棋。
  • 青柑、二紅柑、大紅柑,哪種是「最好」的新會柑?
    一年一度的新會柑收穫季節又來臨,從現在起到冬至都是新會柑的成熟採摘期。每到這個時候,我家門陽臺也會鋪滿了金黃色的柑皮,而這樣的鏡頭也出現在鄰居家,還有江門的大街小巷。小夥伴們,今年你家曬柑皮了嗎?青柑加工剝出的皮叫青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採摘,其皮薄、色深、性溫和,質硬味香,辛辣帶苦,耐儲藏。
  • 沃柑,茂谷柑,粑粑柑,貢柑,椪柑,這些都是柑大家都認識嗎?
    現在市場上的水果可以說五花八門的,由於技術的進步,人們通過各類雜交嫁接的方式培育出來的水果品種真是越來越多了,這樣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空間更加的多了,但是這麼品種繁多的柑橘水果你都認識嗎?沃柑,茂谷柑,粑粑柑,貢柑,椪柑,褚柑,這些都是柑你認識嗎?就讓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了。
  • 入圍7項拼過《想見你》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第55屆金鐘獎今(26日)公布入圍名單, 其中莫允雯、張軒睿主演《用九柑仔店》入圍7項,是本屆黑馬,甚至贏過入圍6項的《想見你》,女主角莫允雯得知入圍時,和經紀人相擁而泣,隨後又立刻故作鎮定繼續開會,難掩激動心情。
  • ​丸美食▕ 大戲院、柑仔店、唱片行……廈門新開了一家什麼都有的臺灣餐廳!
    走進店裡,不僅能品嘗到臺灣古早味美食,更能讓你進一步了解臺灣在那個年代的社會圖景。1981年出生的東北小夥子李亮,八年前在廈門邂逅了一位臺中女生,二人喜結良緣。在孩子出生的那段時間,兩人曾回臺中生活,李亮深深地被臺灣的人文精神所打動。
  • 又一部高分臺劇,可惜這回我並不滿意
    柑。仔。店。完全看不懂。不過打開電視劇,答案就揭曉。「柑仔店」,在閩南語中,是小賣部的意思。「用九」,就是這個小賣部的名字。坐在一旁的大伯眼睛一瞪:「你當我空氣啊!我給你看著!」後面又補了句,「請我喝瓶米酒!」話不好聽,沒界限感,但真幫忙,街坊鄰裡都處得跟親戚似的。 俊龍去進貨醬油,路過一片農田過去問路。結果農田裡的嬸嬸伯伯也都是認識的。
  • 帶你回到童年時光 細數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零食
    柑仔店帶你瞬回童年時光!哪些零食讓人念念不忘?(圖/取自網絡溫度計)華夏經緯網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六、七年級生的童年還不那麼流行去便利商店買零食,除了學校的福利社外,最常讓我們把口袋零用錢掏出來的地方絕對非柑仔店莫屬了,你還記得童年最愛吃的零食是什麼嗎?今天DailyView網絡溫度計就帶大家來回味一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