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閆雲達退出德雲社說點事情
據說郭德綱回憶,閆雲達是在1994年拜自己為師的——那時郭德綱自身難顧。
今天早上,又在微博上看到閆雲達退出社團退還藝名的消息,二十五年的師徒關係告終了。
郭德綱暴得大名時,大弟子是何雲偉,後來成了何偉;現在這位「達」徒弟也因暫時不為人知的原由離開了。網上有人開玩笑,讓郭德綱去妙峰山拴個娃娃,用土偶做一眾弟子的大哥,免得再跑了。
我沒聽過幾段閆雲達的相聲,為數不多的收聽中,我管窺到他低級的舞台風格。本文無意去嘲諷或鼓勵其人其事,只是蹭個熱點,簡單地談一下德雲社的一點消極作用。
在嶽雲鵬以「便宜」的風格火遍大江南北後,也惹來了許多非議。嶽雲鵬對郭德綱表示苦惱,郭德綱安慰他:「還是先紅了再說吧。」這個「先」竟然成了全部,當一個相聲演員成了諧星,大概就沒有浪子回頭的機會了,原因很簡單,觀眾不認。一段《五環之歌》能讓嶽雲鵬唱到吐,但仍要咬著牙滿足觀眾,那改變「便宜」風格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嶽雲鵬走上了「便宜」的不歸路後,據說內心也不大好受,結合他師父郭德綱常說他心眼小,那嶽雲鵬大概就真是有如坐針氈之感了。他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有人模仿他的風格,且發展到今天,舞臺上「便宜」風格蔚然成風。此類情況成為他慰藉的證據,在對他的採訪中也能看得到,但問題也尾隨而來。
嶽雲鵬是一個成功相聲演員的典範麼?
不,他只是一個有了知名度的喜劇從業者。相對於繼承並發揚傳統藝術,相關從業者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知名度」上。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嶽雲鵬發揚了「便宜」的表演風格後,引人將草叢踏成了小徑,小徑又可能拓成「康莊大路」。從相聲的發展來開,這條路更像是死胡同。別的不說,我們很難想像嶽雲鵬、朱雲峰、張雲雷、張鶴倫再長几歲年紀後要怎麼延續自身風格。針對此,嶽雲鵬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難辭其咎的。當然,他身後的郭德綱也是有責任的。
不管閆雲達是否是因為作風問題而被迫出局,他「便宜」的舞台風格也是板上釘釘的。一個沆瀣一氣的局,本就沒有多談的必要。
2018年4月24夜
點擊閱讀原文,看館長的一些評論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