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歌行》中提到: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古代人的結婚方式看起來比較隨便,但其實非常嚴謹。父母會綜合考慮對方的家世情況,然後在包辦婚姻中讓子女們選擇結婚對象。在現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變得非常自由化,結婚也是如此。在考慮結婚對象時,人們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其中相親也是當下年輕人比較追崇的一種擇偶方式。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的思想也慢慢變得更加自由化。年輕人追求婚姻和愛情的權利比重,也比之前大了很多。像愛新覺羅·溥儀雖然出生封建王朝,曾當過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溥儀也接受了勞動改造,並且獲得了新政府給出來的機會,可以成為一名普通的公民。
在這時,溥儀的身份自然也就更加普通。在生活中想要進入婚姻,除了自由戀愛之外,溥儀其實也被朋友們建議過可以通過相親來擇偶。但是溥儀相親過很多次都沒有成功,要問為什麼失敗。其實溥儀在相親時也有自己的原則,只要和這兩個字掛鈎,那麼寧可缺媳婦也不願意要這類媳婦。
那麼溥儀在相親時的要求到底是什麼呢?溥儀出生於公元1906年,在1908年時被送進了紫禁城,成為了皇帝。溥儀在1912年時就已經沒有了皇帝的實權,所代表的就是滿清貴族的身份和軍閥政權之間平衡的一個象徵性位置而已。在1924年時,溥儀被迫離開了從小生活的紫禁城。
後來到了1931年時,還成為了日本人操控的傀儡。1945五年二戰落下帷幕後,溥儀被抓到了蘇聯,在那裡進行勞動改造。除了人生跌宕起伏之外,溥儀的婚姻也十分不順利。一輩子擁有過五段感情,最後一次迎娶的新娘,名字叫做李淑賢。
兩人於1962年進入婚姻,在和李淑賢結婚之前,溥儀曾經多次相親,想要在新生活中穩定下來。新時代對於溥儀的改造非常成功,從溥儀相親時提出來的原則中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溥儀和多位女子相親時,只要對方和皇族,也就是封建王朝的歷史相關。那麼一定會被溥儀拒之門外。
溥儀認為,自己在那段過往中好不容易走出來擁抱了新生活,如果要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繼續讓配偶的身份讓自己市場回憶過去,是很沉痛的生活方式。所以溥儀堅決不願意在相親時考慮任何和皇族身份有關的女子,即便對方也和自己一樣接受過改造,思想得到了洗禮,也一樣接受不了。
能夠和過去及時說再見,這種處事方式也相當於是一種智慧。對於現代人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因為不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人的缺點當中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容易沉溺於過去,不習慣展望未來。而溥儀這樣的處事方式,又何嘗不值得後世借鑑呢?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傳奇的一位皇帝,1908年11月,光緒帝去世後,慈禧下令讓溥儀繼承皇位,史稱宣統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所以又稱「康德皇帝」,這本《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溥儀在得到特赦後,親自自述寫下的一本書,裡面講述了許多他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原價128現價僅75元,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購買哦。